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奢华体验:直接拿着吴镇沈周看画,翻手札发现袁枚腹泻不忘吃烧鸭!|画事

[复制链接]

300

主题

0

回帖

90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08
发表于 2018-12-17 00: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画事君说

  浅 显 有 趣 的 深 度 艺 术 美 学 干 货

  作为画事君,我最频繁的一个工作就是看画,在手机上看,在电脑上看,在画册里看,在预展上看,在博物馆看……

  但是,其实,最舒服,也最自然的方式,是直接拿起画看。

  首先看图片和看原作是肯定不一样的,二是隔着玻璃看原作和肉眼看原作也是不一样的,就算不隔玻璃看展览,手卷、册页、立轴等形式丧失了动态,丧失了一页一页呈现的惊喜感,那感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能满足这个条件的,一是自己家里(前提你是个大藏家),二是别人的库房。

  上周,因为东方大观拍卖,正在筹备10号-13号的精品展,请我先看展品,于是我就去了东方大观拍卖的库房,并指使他们的工作人员卷画,让我有了一次愉快地观画体验。

  比如,我们在桌上卷动手卷,使得山水手卷如一幕幕电影镜头在眼前移动,对于卷一次损耗一次的名家手卷而言,真的是奢侈的享受。而这和展柜里全卷打开的观看,体验是不一样的。

  那我都看了什么画呢?

  今天就来呈现这次库房看画录。(当然,你们都可以在上海苏宁艺术馆的东方大观秋拍精品展中,看到这些精彩作品)


  首先是沈周的《西山有虎行》。


  这件作品作为沈周为数不多的画虎作品,还蛮有名的。卷子打开前没有引首,直接就是一只老虎。

  沈周仅仅画了一个老虎形象,背景是空白,但是看起来仿佛行走怒吼于山林之间,很是凶猛。相信平常大家看的都是沈周的山水,而这种显示造型和写生能力的作品则很少遇到。

  我们可以看到老虎的眼睛,画得非常有特色,用淡淡的花青在底部晕染,而中间是淡淡的藤黄色,让眼珠显得非常有水分又立体,而且有一种怒目圆睁的感觉。身上的毛发也一丝不苟,尾巴尤其非常有力。

  沈周  西山有虎行


  沈周(1427-1509)  西山有虎行

  手卷  设色纸本

  题跋:1.是谁捉笔图猛虎,出山耽耽气尤怒。便欲当前一拓之。自笑书生不能武。乱山西绕洞庭波,山下争传虎迹多,千年故事刘琨得,何日偶然还渡河。此图为石田沈君所作,藏于东禅信公房。吴宽志。

  2.今岁西山多虎,余既着之诗矣,昨与袁德纯、韩克赞为启南相山之行,过射渎徐廷赞,所言无锡邹氏巳抢一虎遗之肉矣,众为欣然,犹虑其党尚存,使数人击金前,叶日未晡即返,明日克成,谓予竹居遂书其事遗之。克成为廷赞之子,而启南壻也。宽。钤印:原博

  3.匏庵题石田画虎卷,云今岁西山多虎,不着是何岁。而石田自跋云余甥克成尝以虎图请匏翁题识……乾隆六十年冬十一月二日北平翁方纲。

  4.西山有虎行。西山人家傍山住,唱歌采茶上山去,下山日落仍唱歌。路黑林深无虎虑。今年虎多令人忧,绕山搏人茶不收。墙东小女膏血流,林南老翁空髑髅。官司射虎差弓手,自隐山家索鸡酒,明朝入城去报官:“虎畏相公今避走。”  

  西山有虎动成群,小儿夜啼争撞门。众中最猛说白额,当昼磨牙当道蹲,腥风冲入行不得,出门便愁食,青天白日奈何尔何,老夫却愁阴类多。余甥克成尝以虎图请匏翁题识其事,持至有竹居展诵数四,因漫着书此以附于后。弘治癸亥,周志。钤印:启南

  5.飒飒风生经上寒,耳边高啸拆千峦,两年窗绪惊谈虎,不觉挥杯变色看。万壑涛翻写怒嗔,森森毛骨越精神。寂寥官舍吴钩冷,苦忆南山射虎人。

  郇阳滞客陶自悦题。钤印:陶自悦印、艾甫、偶然

  6.乾隆六十年十月之望,蒙古法式善时帆全树吴彛山尊长洲王长孙惕甫文登于衍斌滋园金匮徐嵩阆斋六安杨释曾公坪来安朱树基南台六合陈鸿绪尒安歙项立本崇圊长乐郑榕荫葊江宁龚锟北海吴县潘世恩芝轩长山袁煦和斋同观于治亭先生之石经堂芭孙书。钤印:莲樵鉴藏

  八、妙手能写生,不画枭与獍,貌此桀骛,姿缩手畏强横。石田老翁画法奇,白日虎堂摹虎痴,盘拏据地俨吞吃。尺幅会有风云随。阿甥耽画秘手泽,重以匏庵墨痕碧。开卷飒飒阴风生,万里伥魂动寒魄。呜呼先生画虎得虎神,巨牙钩爪如写真,乙威收尽猛气驯,穷奇亦学驺虞仁。乃知天下本无虎,拭目郊原起凤麟。乾隆六十年乙卯长至铁保题。钤印:铁卿鉴定

  签条:沈石田虎图。覃溪题。钤印:苏斋

  鉴藏印:高氏珍藏、春和园鉴藏、古杭瑞南高氏藏画记、渔川审定、覃溪审定、莲樵鉴藏

  著录:

  1、《明四家传(一)》P78,王宗诚著。

  2、吴宽题跋著录:《匏翁家藏集》第一册,第224页,书林书局出版。

  3、沈周题跋著录:《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石田诗选》第162、163页,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出版。

  4、翁方纲题跋著录:《翁方纲年谱》沈津著,第340页,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出版社2002年出版。

  19×386cm

  作者简介:沈周,字启南,号石田,自称白石翁,《清河书画舫》谓初号玉田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书法、绘画为时所重。一时名士如唐寅、文璧之流,咸出其门 。





  接下来,沈周在画芯上也没有题写名号,卷后的吴宽题跋告诉我们,这是沈君石田的作品。

  吴宽题跋了两段,第一段是一首诗,把沈周画虎的事情夸奖了一番,第二段介绍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就是最近西山多虎,要死人了,这些文人怎么办呢,又不能去打老虎,只能写诗作画,来给大家打气。

  再接下去,是翁方纲的跋,然后是沈周的跋……等一下!

  清代的翁方纲,怎么跑到沈周前面去了!

  这就是看原作才能解答,原来明代以前,纸是造不了那么长的,长卷都要用一段一段的纸拼起来,吴宽第二段跋写完,一条纸还剩一小半,沈周估计不想等他写完,就拿起一条新纸写了自己的跋。根据跋文内容,这个画是画给自己大外甥徐克成的,那么就把吴宽的跋先裱在前面,以示尊敬。

  在看原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有规律的接缝,用尺子一量,果然每段都是一米多一点,均等的长度。而且接缝都在跋文开始之前一寸多的距离。

  那么翁方纲又是怎么乱入的呢,因为他看到的时候,卷子已经裱好了,估计老人家一看,哎,都题满了,没地儿了,得前面有一空儿,反正我字写得小,写这儿吧。翁老这样题,绝非不尊敬先贤,估计当时受人之托,必须要题一下。他用小字题了三首诗,都著录在《翁方纲年谱》里。

  这么一边看一边研究,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

  但是沈周手卷放在展柜里看,和我们一段一段看效果其实差不多。而效果最不同的,则是山水手卷。

  下面这件萧云从,实物看起来比图片要爽一万倍了。

  萧云从  秋山红树图卷


  萧云从(1596-1673)   松山秋村图卷

  手卷  设色纸本

  钤印:萧云从(白)

  款识:丙戌(1646)仲秋月望后二日,画于石城精舍之瑞芝轩,萧云从 。

  题跋:“丙戌仲秋月望后二日画于石城精舍之瑞芝轩”。即1646年,时为清顺治三年,也即南明小朝廷隆武二年。前此一年,清兵已攻陷南京,南明弘光帝并于1645年被执于芜湖,1646年,也就是萧云从作此手卷的一年,弘光帝被处死。以气节守义自守的萧云从,此时的心境应当是悲凉的,所以其作品中没有歌舞升平的繁盛之景,枯淡焦浓相间的笔墨,营造的山水氛围,既是其心境的写照,而画中远离城市的山村洞壑,也有着追求桃园世外之境的憧憬与寄托,对离乱之世的厌弃与怀疑。

  签条:萧尺木山水卷子,九藤仙馆珍藏,肇祥。

  鉴藏印:九藤仙馆鉴赏书画(朱)、恺印(白)、李氏(朱)、法华宝笈(朱)、孙氏伯渊(朱)、渊如(白)、乐亭(朱)

  35.5×228.5cm 

  我以前看过一个萧云从的手卷,成交价高达六千多万,每卷一下都感觉很忐忑。当然这件就便宜多了,不过也要好几百万,所以我就放心地看了全卷好几回。


  这是一件上海博物馆文革后退赔的文物,上面还贴着签,退文76号。


  萧云从的山水很有个人特点,他画的松弛,用笔也不是那么郑重其事,若有似无的,但山体的结构巧妙,有种奇峰异石的感觉。

  但我看完全卷后,眼睛尤其被这些点景的小人儿和小动物吸引住,太可爱了!就照了好多。






  这个对比图可以看到,这些小人儿都只有指甲盖那么大,但是结构完整,神情生动。


  这些松树也都是指甲盖大,画的很朴拙有趣。

  萧云从作为新安画派的创始人,萧云从号无闷,还真是画如其名,一点儿也不闷。整卷画的很松弛,看的人心情愉悦。

  但是微信里看图片,你就看不到这些好处了。就像刚才有人在后台说王蒙是密集恐惧症,我说那你就是没怎么看过原作,原作的尺幅配起来刚刚好。

  李流芳 仿北苑山水卷


  李流芳这卷就是开始拍视频那件作品,因为恰好是山水,又是仿董北苑的传统题材,觉得特别合适。移步换景,不,应该叫移轴换景,仿佛电影胶片。这时候你就一下明白古人为什么要用散点透视了,因为由它的观看方式决定的呀。


  李流芳(1575-1629)  仿北苑山水卷

  手卷  设色纸本

  钤印:李流芳印(白)

  款识:甲子(1624)长夏避暑檀园池上,仿董北苑笔意。李流芳。

  签条:李檀园水墨山水卷。梁氏紫薇花馆藏。壬辰(1952)李研山署。钤印:砚山(白)

  题跋:1.蒙蒙雨里山,淡淡烟中树,江阔有舟行,寺古无人至。天启甲子(1624)清和月。赵宦光。钤印:南宗北赵(白)、永年堂(朱)

  2.远山云迷晚,疏林雨滴秋。无由追宋玉,野渡正横舟。文从龙题。钤印:亭云(白)、希古(朱)

  3.琴斋道兄作书之余,近复作画,尤近檀园一派,因以此相遗,画法兼之书法,于此可相印证也。时己卯(1939)十二月将再还蜀,匆匆记之。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朱)、大千大利(白)

  4.檀园先生云拟北苑,实自小米梅道人二家取径,故落笔自属不凡。壬辰(1952)六月伯埙道兄携过山居,欣赏后敬题。李研山。钤印:砚山(白)

  鉴藏印:郭氏权宛廔藏(朱)、顺德梁氏紫薇花馆所藏(朱)、权宛珍藏(朱)

  著录:出版:《艺林旬刊》第四十三期、第四十四期,中国画学研究会,1929年合订本。

  备注:1.张大千旧藏、后经简经纶、郭权宛递藏。2.赵宦光(1559-1625)字凡夫,一字水臣,号广平,又号寒山子。吴郡太仓人。书画家、文学家。3.李耀辰题签。李耀辰(1898-1961),字居端,号研山,广东新会荷塘区篁湾人。

  30×220 cm 题跋:一)27×29 cm (二)22.5×32 cm

  这卷李流芳是张大千见过的,张大千在卷后题跋一句中的,说是仿董北苑,实际是米家山水和梅道人,反正董源是南派山水的发明者,凡是类似披麻皴的方法都可以往他身上靠。

  这卷山水画的很松,但是节奏感又很鲜明,手卷都有一个起承转合的节奏,就像是做文章一样。

  还有另外一种适合把玩的装裱形式,就是册页,像一本书一样,翻着慢慢看,比如下面这件——

  袁枚手札册页











  袁枚   书札册

  册页  水墨纸本

  钤印:竹邨居士(白)、长庆老郎(白)、随园(朱)

  释文:1.        有诗话三本,托严世兄僱人抄一副本,言定每字一百工价,大钱二文,已付银一两,交与严世兄矣,刻下严世兄有河南之行,弟嘱其将此事交代与世兄处,方为妥当,未知严世兄来见过世兄否。今早严郎在园,弟又嘱其与世兄当面一会才好。怡云世兄览之,子才。

  2.        前接札知州诗话一事,严世兄已交替与世兄矣,甚喜甚喜,所以交世兄督理者,因其中勾勒太多,恐抄书人不解文理,须世兄明白指示之耳,拜托拜托。怡云世兄,子才。抄者得二人才妙。再诗话未分卷,须命抄者每到二十余页,便须用纸另写,以便我自分卷。

  3.        付来时扇一柄,暂存。昨付来古扇扇柄仍璧,尊齐待古人复生也,然后赠之,何如?玉器此时难讲,来物二件,匪我思存,亦复送还。足下虽不必弃之于荒烟蔓草之中,亦只可供之为竹马儿童之用,磁器一件已召补锅匠巧为补之,尚未见覆,亦未知其能否也?将来小女嫁时,或有零星俗物奉托,亦未可知此时不必硁硁然,作明友之先施也,一笑。如不能补,亦要送还,所谓磁器,毛不值毫也。

  4.        昨见惠烧鸭,其老与太年伯相仿,若(与)云雏鸭,则是少年过于老成之故也,一笑一笑。两玉器大者价值八钱,小者价值八分,恐世兄此后被古董人所欺,故忠告而善,道之后日请子进、霞裳吃便饭,世兄高兴望来一谈。小女嫁物需出(当之)铜锡器(汤壶烛台之类),如大镜子及脚炉等物,将来尊典中必有出当物件,如此类者,希为留心,不妨开价示知。炤发店加贯之例,岂不彼此两便,此内人奉讬之意也。总俟安庆归时,讨覆未迟,扇明后日写上。

  5.        明日请章、冯两观察与严公三客,屈世兄一陪,故不能践公请之得也,若早知令祖肯来,则章、冯又可改日矣,其实梅花尚未开也,席费之金,留为他日赏梅何如?碑碣二字容俟,夜间想出对句,面告又及。香亭之画,容检出再送来。

  6.        明日订已果矣,乞世兄禀知,令祖即告假早来。怡园世兄,子才便纸。所许葛仙米务希带来,以诸公竟未知世间有此味,故也。

  7.        十三日又有一处请吃早饭者,以故世兄之诗尚不能来,所许烧鸭竟请于十八日午前见惠,大妙大妙。令亲大人抱恙,谅已全愈,替我请安。千奇奇,怡园世兄览之,子才拜。钤印:存斋的笔

  8.        十八日要烧鸭者,诸小儿女要分尝,陶世兄之惠故也。世兄要来同东,则请俟扬州归时,另带东坡肉来,并拉霞裳令来为妙矣,此札即交霞裳,寄上以博一笑。怡园主人,枚再拜。

  9.        初三日,病痢至今不愈,苦不可言。子进初十之期已谢之矣,(致意)性怕服药,乞致令祖大人有好单方赐一个,名心甫。承题拙作及贺子进诗,病中尚未及看也,烧鸭须至九十月间送来。

  10.        小恙小愈,尚未吃饭,来方曾试过,用梨片者,亦见小效也。春花明日过去,闻有四桌宾客,屈世兄首坐,亦可谓善补过者矣。尊作赠子进诗,只须二首,存原作一首,弟代作一首以补之,足矣。兵贵精不贵多也。弟游山诗稿,希世兄便中交来,心叩。四六序甚切,亦为加墨送上,将来可学欧曾一路,以流利故也。

  11.        早间接冬有先生讣闻,为之惊骇悲惋,此南京第一通人也,想是地方风气浅薄,留他不住耶?从此更少一谈处,奈何奈何!渠一家人口子进如何撑得住,谅世兄闻之,亦为泪下也。廿二之期,自然无讹,今日香亭,请春圃在道士处,我见面时,自然说起霞裳处,君竟下帖与之,我再札告之可耳。诗一本已经收到,必当逐细研摩,稍有不妥,则我序在前,人不笑左思,都笑皇甫士安矣。世兄览之,子才。

  12.        今早将宫灯收拾,而木架尽断,红纱亦破,三四日中,断难料理,奈何奈何。看光景只好等弟从天台回时,再为奉请也,尊分一封,且(请)暂缴上。查收是祷,怡园世兄,子才拜覆。中诗二本上《子不语》,在周郎处未还我也,又及。

  13.        玉杯是石也,非玉也,图书在粗恶已甚,定磁是上山窑之最劣者,非定磁也。藉使奉璧,足下早宜掷之于荒烟蔓草中,不必收藏。扇二柄,古而不特,大而无当(金面亦不真),水盛系明人仿,均口有破处,然以较前三物,则差胜矣,姑存之以待安庆归时,再为奉璧,希心炤不宣。名心具。以事在未定,故不发,敬便之封,笑笑。

  14.        脚上害一㾿子,疼肿不能着履,现在杜门谢客,恐廿三日未能来也,此覆。诗亦留在此,徐观之耳。子才力疾书。

  15.        重赴采芹自是盛会,不但应待秋凉,且须有一二新入学者,在座方称此题,而同人亦好作诗以记之。此时可从缓也,闻谢承后汉书,公然竟有此,是人间无上奇宝矣,使老身得于未死前一见,其功德全在老世台也,替我飞速作信与令岳办之其费若干,随园虽典衣裳,亦所情愿,怡云世兄足下,子才拜。

  16.        今岳书写就奉上家庭之间,又难直说,故只得浑而言之,未知有当君意,否六言诗一卷全失,世兄既有抄存者,何不以此一卷都付来耶?所要太守匾额,已札致香亭代求矣,谅无不应也。此启怡云世兄。子才。

  17.        来诗首首俱佳,将送册页一本,求将重赴泮宫诗写之,以便汇集一本,又增投赠诗中之一类焉。霞诗来而不好,又驳回,另作并严饬之,再不好不许来支束修也。辛丑卷送上查收,若无世兄惠而好我,则遗失许多诗矣,谢谢。

  18.        前日饮于邢园,是刘香所办回回席也,大概用油不佳,归而腹泻,满拟今日小愈,尚可。走领华筵,奈廉将军尚有遗失之虞,只得托世兄转致今祖,竟不能来矣,所托写诗册,特行送缴其扇子,尚望弛期,此致怡园世兄。放拜。端州送行诗册未知可在尊处否,希示之。

  袁枚名气大,但是真品很少。一件巴掌大的袁枚,都能拍到几十万,这次一下看这么多,确实难得,这也是东方大观这一次比较重要的一件作品。

  袁枚是一枚以吃货闻名的文人,在这些手迹中,袁枚充分展露了他的吃货本性,比如有一个朋友送他一次烧鸭,他吃了觉得老,感谢之后,还开了个玩笑:

  .

  昨见惠烧鸭,其老与太年伯相仿,若(与)云雏鸭,则是少年过于老成之故也,一笑一笑。

  你昨天送给我的烧鸭,估计年纪和太年伯一样大,要是说是雏鸭,那这鸭就太少年老成了。

  但是老鸭怎么了,吃完还是想再吃,于是又要,这本册页里,烧鸭出现了三四次——

  十三日又有一处请吃早饭者,以故世兄之诗尚不能来,所许烧鸭竟请于十八日午前见惠,大妙大妙。

  答应送给我的烧鸭,请你十八日中午饭之前送来,

  十八日要烧鸭者,诸小儿女要分尝,陶世兄之惠故也。世兄要来同东,则请俟扬州归时,另带东坡肉来,并拉霞裳令来为妙矣,此札即交霞裳,寄上以博一笑。怡园主人,枚再拜。

  十八日的烧鸭,是陶世兄送的,我们一家要分吃,你要一起来吃也可以,那你下次回扬州时,要给我带东坡肉来。

  初三日,病痢至今不愈,苦不可言。子进初十之期已谢之矣,(致意)性怕服药,乞致令祖大人有好单方赐一个,名心甫。承题拙作及贺子进诗,病中尚未及看也,烧鸭须至九十月间送来。

  生病了……拉肚子……好痛苦……你爷爷能不能帮我找个好药方……另外,烧鸭要九月送来。

  我差点没笑昏过去。

  还去吃人家的“回回席”,油大把肚子吃坏了,回回席估计是回族食物,大概都是些羊肉牛肉拉条子吧。这袁枚虽然是吃货,但是看起来肠胃功能也不太好啊。

  慢慢读册页手札,经常能发现很多故纸堆里的吉光片羽,也实在是有趣。

  吴镇《竹石图》

  吴镇是一件令人凝神拜观的神作,吴镇最擅长画竹,但是市场上竹子却少见,保利的百代标程曾经卖过一幅吴镇的竹子,成交价六千多万,这幅则是张大千旧藏,后来又归了王季迁。


  吴镇  竹石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梅、梅华盦

  款识:汉灭,高士隐公求志于武水之滨,年七十优游终日无一语,□生事贤哉。有堂,扁楣“全初”。予拈笔戏云:有友抱琴来,调似全初吟。一征当欲发,七弦皆正音。竹外烟光薄,松间月影沉。共汝谢弦徽,覩复天地心。梅沙弥稽首。

  签条:梅花道人竹石真迹。大风堂藏。

  钤印: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白)

  鉴藏印:何焯之印、藏之大千、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别时容易、敌国之富、球图宝骨肉情、己丑以后所得、王季迁氏审定真迹

  著录:《大风堂墨迹》第四集,图20,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8年9月出版

  84.5×34.2cm

  张大千大风堂所藏吴镇竹图不止一件,每一件他都很喜欢,这件吴镇,张大千不仅题写签条,还盖了好几个印,比如藏之大千、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别时容易、敌国之富、球图宝骨肉情、——个个都是最心爱的藏品上才会钤盖的。然而最终还是与大千分离,好在归了兄弟吴湖帆的学生,也是鉴定大家王季迁。


  吴镇的明代同乡钱棻,是《梅花道人遗墨》的编辑者,他描述的吴镇,比倪云林这些隐士更纯粹,更单纯——

  “独匿影菰芦,日与二、三羽流衲子为群”,“性孤骞,终不肯傍人篱落。”

  吴镇一辈子,都在嘉兴魏塘镇居住。元四家中其他三家,都曾经热爱结交官员名士,而吴镇从来没有,除了跟王蒙关系较近,他和其他两人也从不来往。  这种近乎于木讷的隐士,与那些以退为进的隐士相比,才是“真正的隐者”。


  这位木讷的、真正的隐者,才能画出这样一杆超然野竹。


  《竹石图》中的竹叶上挺,这叫做“晴竹”,叶子上没有水滴。

  吴镇用笔洗练,中和,看似简单,其实中力十足。用笔潇洒,却又内敛,收放自如。你看他像是随便几笔,草草画就,却似乎无法多添一笔,无法减省一笔。这就是大师。

  中国画的好,也有分类。神、妙、能、逸四种品格中,“逸”是元代文人画的极高境界。所谓“逸”,在乎一颗出尘之心。

  虽然画事君一直致力于将说不清的审美说清楚,但这一个逸字,还是无法用文字说清。逸的感觉,就像是深山里午后的一股清风,带着上升的气息。

  文人画讲究“逸笔草草”,虽是“草草”,但并非糊涂乱抹,而是在一种克制中的解脱,积淀中的恣肆。能画出“逸笔”,既需要极高的笔墨功夫,也需要极高的精神气质。


  吴镇画的这块石头,笔法却是宽厚大气。故宫所藏的吴镇墨竹也有类似画法。




  这里分别是张大千和王季迁的收藏印。

  弘仁

  这卷弘仁的《黄山如意松》也是名画了,还被做成过挂历,两次参加台北历史博物馆上世纪70年代的展览。


  弘仁(1610-1664) 黄山如意松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弘仁(朱)、渐江僧(白)

  题识:黄海有松呼如意,灵曜烟霞永护呵。昔上莲花亲觌面,偶然拈供硕人薖。辛卯小春写。渐江弘仁。

  鉴藏印:侯彧华印(朱文)、彧华珍赏(朱文)

  注:旧藏者侯彧华(1904-1994),广东鹤山人,著名收藏家。

  著录:1.《明清之际名画特展》图版14,台北,历史博物馆,1970年出版。

  2.《渐江石溪石涛八大书画集》图版3,台北,历史博物馆,1978年出版。

  3.《渐江资料集》61页,汪世清、汪聪编纂,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4.《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 弘仁》207页,陈传席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出版。

  5. 汪世清《卷怀天地自有真—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上),363页,台北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出版。

  6. 1982年台北汉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印制出版挂历。

  出版:

  1.《明清之际名画特展》图版14,台北,历史博物馆,1970年出版。

  2.《渐江石溪石涛八大书画集》图版3,台北,历史博物馆,1978年出版。

  3. 《卷怀天地自有真—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上),汪世清,363页,台北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出版。

  4.《艺苑随笔》,黄景南编,1978年2月出版。

  5.《雄狮美术》25页,1992年第四期。

  6.《史物丛刊12—张大千研究》巴东著,57页,台北,历史博物馆,1996年出版

  著录:1.《渐江资料集》61页,汪世清、汪聪编纂,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2.《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 弘仁》207页,陈传席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出版。

  展览:1.“明清之际名画特展”,台北,历史博物馆,1970年。

  2.“明末四僧书画特展”,台北,历史博物馆,1978年。

  120×53.2cm

  弘仁是故宫四僧展览中,最容易被外行观众喜欢的小清新。

  但是据我的经验,外行观众特别容易喜欢的,内行一般不太瞧得上,因为外行第一眼喜欢的,往往是漂亮,好看,颜色鲜亮这些较为肤浅的审美层次,能满足这些条件的作品,一般容易丢失更为深刻的内涵层次。

  但是弘仁却两者兼得,在外行观众那里,他的大片留白风格刚好符合现代主义极简的审美眼光,而在内行观众这里,迷恋的则是他翻转变化的方折用笔,其中的中锋侧锋变化,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都让人惊叹于这毛笔、宣纸和墨水的平衡艺术。








  董其昌

  董其昌的作品在市面上并不少见,真董假董代笔董,各种让人分不清楚。后来我在台北故宫看富春山居图,后面有董其昌的跋,一位专门研究董其昌的专家告诉我,这是最好的董字。后来我就发现一个办法,在看各种古画的时候,时不时总能遇到董跋,这种董字一般都确真无疑。那我就只看这种董字,别的一概不看。时间久了,就记住了董字“淡”的文人气。

  这次看画,我朋友先拿了一件普通的董字来忽悠我,说这件特别好,我就默默地看着他,说快把好董其昌拿出来,然后他就拿出了这件。我一看款,恩,和我在各大博物馆的跋上看到的那种感觉是一致的。这个方法就是望气吧。

  我原来很鄙夷望气派,后来发现望气还真管用。大量视觉经验的累积导致的瞬间判断,有时候说不出原因,但是很准确。


  董其昌(1555-1636)舟泊升山湖图

  镜片 水墨纸本

  钤印:董其昌印(朱)

  款识 :1.舟泊升山湖中,即赵子固轻性命宝兰亭帖处。诘旦,吴性中以颜公真迹见示,为临二本,因写此图记事,并系以诗。

  2.柁楼彻夜雨催诗,果有蛟龙起墨池。要知鲁国挥毫势,但想将军舞剑时。癸丑(1613)九月廿四日,玄宰。

  3.柁楼竟夜雨催诗,果有蛟龙起墨池。但识将军挥剑势,分明草圣折钗时。甲寅(1614)十月重书,玄宰。

  题跋:1.冯子近秉恭笔记云:先王父与董文敏交最久最深,雅爱其书画。然字或易致,画甚难得。屡以楮缣求画,非经年累月不能致也。盖先生自珍其画,殆惜墨如金,故来札云:弟非身闲心闲,值天气晴和,遇山峦明秀,不轻落墨。每出于弟家而赝者尚多,而特不以是欺兄,但不可限于时日。倘兄于他处见弟画须认真,小楷题咏者即是。先王父嘿然识其语。适于郡中获升山湖图一帧,归移质先生,果云的笔也。余时阅斯图,极其淡远,脱尽画史蹊迳,浑融天成,侔于造化,俨如身在山中,烟云生于履舄,峰岚出乎襟袖,虽尺幅而具幽深之势,令人不叹为仙笔耶! 钤印:吴湖帆(朱白)

  2.右据明冯子近所记者即斯图也,爰录其记以证墨缘。乙亥(1935)重阳,天朗气明,绝无风雨。湖帆识。

  3.丁丑(1937)夏日,假得张氏韫辉斋藏十百斋书画录(宣统辛亥,耷叟据京师图书馆杪校本,都六卷),第六卷载记,此画校阅符合。湖帆又记。

  钤印:丑簃(白)、梅景书屋(朱)

  鉴藏印:梅景书屋秘笈(朱)、吴湖帆珍藏印(朱)、颐椿庐通理藏(白)、君佐(朱)

  著录:1.《十百斋书画录》,《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P591,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版。

  2.《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徐邦达编,P115,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3.《吴湖帆文稿》,P174,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注:“颐椿庐通理藏”为民国时期上海著名收藏家秦通理鉴藏印。

  61×28cm

  按 语:董其昌五、六十岁时闲居江南,正是他放情山水,寻访古迹,研讨画理,艺术遂臻成熟之时。他钟情元四家,尤于倪(云林)、黄(公望)最为心仪。此轴即仿云林,江天空阔,孤亭杳无人迹,仅秋树黄芦默默相对于夕阳之中,笔墨淡宕,意境萧索。他收藏倪黄作品极多,闲中常取出展对,故陶然于胸而熔铸笔端。此图近岸坡树绝类黄公望,隔江远丘则神似倪云林,合二家于一幅却不见生搬硬套的粘滞痕迹,而一贯于笔底的洒脱野逸的书卷气味,则是他独特的自家格局。图上有癸丑九月的题记及七绝一首,“要知鲁公挥毫势,但想将军舞剑时。”对自己兴会所至的淋漓笔墨,看来十分满意。次年,董其昌对当时即兴的诗有了改动,特别是后二句改得较多,于是在余纸上重书一过。把作画时迅快狼藉却入木三分的用笔,描写得更为恰当。

  此轴上世纪三十年代曾为吴湖帆所得,经考证,他认为此图即清初冯秉恭家藏并著录的一件。二年后吴湖帆又在清代雍干时人所撰《十百斋书画录》中查到了此帧的著录,他将自己的发现,详细地记录于此图的裱边,洋洋洒洒的多次题记,同样记录了吴湖帆锲而不舍的考证精神及钟爱心情。

  考南京博物院亦有董其昌一个同名画卷,用米点法画山水,该图徐邦达、刘九庵、傅熹年都定为伪作。今校对二图,发现南博那件起首的一段题记及一首七绝,即临抄于此轴。而董其昌隔年再书的那首改定了的七绝南博卷却没有抄。改定旧诗并不嫌重复再一次书于画面,正显出作者对自作诗的严谨态度,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董其昌对这幅画重视。这首诗的改动,为鉴别这二幅同名作品的真伪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旁证。(因为一幅画题上二首内容几乎相同的诗历史上几不可一见,作伪者不敢这么做。)

  此图除吴湖帆所记的二处著录外,还见载于吴湖帆日记,及徐邦达《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是徐老亲见并定为真迹的作品。

  望气完毕之后看到吴湖帆题满的边跋,徐邦达的著录,这些都是佐证,但是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断,前提还是大量地看真迹。

  吴昌硕 寿桃

  这幅吴昌硕寿桃,看图片就已经觉得厉害,但是看实物,则会让你哇一下忍不住惊叹。我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所以在库房里看到这件,忍住了,只是啧啧称叹。


  199

  吴昌硕(1844-1927)千年桃实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俊卿大利(白)、归仁里民(白)

  款识:千年桃实大于斗,仙人摘下以酿酒,一食可得千万寿,朱颜长如十八九。癸丑(1913)九月吴昌硕。

  173×88cm

  作者简介:

  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为什么说看实物要忍不住惊叹呢,因为实物是这样才能看全的。

  一个大个子站在椅子上举起双手,才把这幅画展示完全。可见这仙桃有多大。


  正如吴昌硕所题:

  千年桃实大于斗,仙人摘下以酿酒。

  一食可得千万寿,朱颜长如十八九。

  吴昌硕钟馗

  这件作品卷轴向下拉开了两尺都是空白,心想怕是个人物,果然是一个压角钟馗。我看吴昌硕作品不算少,王震画钟馗多见,吴昌硕还真是少见。感觉齐白石的人物也从这里学了几分!


  198

  吴昌硕(1844-1927)钟进士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吴俊之印(白)、吴昌石(朱)、二耳之听(白)

  款识:袍笏雍容进士图,一生啖鬼策勋殊。通衢白昼尘埃甚,两眼如箕看得无。庚申(1920)重五,偶学李晴江笔意。安吉吴昌硕时客海上癖斯堂,年七十有七。

  132.5×40.5cm

  作者简介:

  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陆俨少《高江急峡图》

  这件陆俨少是其相对早期的作品,陆俨少晚期的作品市场已经太多,这种偏早一点,有独特立意,而且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品,还是非常受人欢迎,因为毕竟南陆北李,陆俨少的功夫是相当好的。这件作品的构图就奇崛,再看云水纹的缥缈,松树的远近安排,以及点睛的几棵老藤,线条爽利又苍劲,是一幅好画。

  老出版,则是锦上添花。


  283

  陆俨少(1909-1993)  高江急峡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陆俨少(白)、宛若(朱)、穆如馆(朱)

  释文: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杜陵诗意。庚申(1980)春日,陆俨少写。

  出版:1.《陆俨少画集》P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2.《荣宝斋画谱》P41,荣宝斋出版社,1996年。

  120×48cm

  看画中,会在很多边边角角,看到有意思的信息。比如这里看到了《甄嬛传》中的历史名人,甄嬛的第二任男友果郡王,果郡王乾隆二十三年还能题字,没有像电视剧里被雍正赐死。所以看电视剧读历史是不靠谱的,看画读历史还比较靠谱。


  印章内容是,果亲王宝。


  这里又看到了清宫电视剧中的历史名人,慎郡王,在电视剧中慎郡王是果郡王的好朋友,现实中两人确实是好基友,亲兄弟,同观同跋过一个陈白沙的卷子。


  好啦,看的太多,不能一一评说,想要跟我一样看真迹,请去上海苏宁艺术馆,10号开始,到13号,东方大观拍卖会把我看过的这些宝贝都拿去展览,大家就可以免费看真迹啦。


  除了前面说的那些,还有下面这些宝贝会去现场

  陈洪绶 凌波寒梅


  陈洪绶(1599-1652)凌波寒梅

  镜片  设色绢本

  钤印:洪绶(朱)、章侯氏(白)

  款识:溪山洪绶写于遗玉馆。

  103×42cm

  作者简介: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与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人谓“明三百年无此笔墨”。

  董邦达  草阁秋深图


  董邦达(1696-1769)   草阁秋深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非闻也(白)、是达也(白)

  款识:知有闲心住翠微,绿阴深处构柴扉,卷帘揖水平于剪,隐几看山淡欲飞。仿元人笔法,董邦达。

  签条:董邦达山水堂幅。鲁声藏。

  鉴藏印:兰陵文子收藏(朱)

  题跋:阮文达谓董文愙画魄力大而神韵圆足,又有一种士气,为国朝第一手,不无过当,然如此轴,题仿元人而神似大痴,与麓台较未易遽定其甲乙也。鲁声先生敬其乡人,故以归之。而余别购刘雪湖雪梅长卷,发干生花,遒劲有天然之趣,亦足欣赏。鲁声先生命题。三十年九月,容庚。钤印:容庚(朱)

  注:1.缪曰藻、胡继瑗递藏。缪曰藻(1682-1761),字文子,号南有居士,室名缪晋斋,居苏州,侍讲缪彤之子。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授编修,累官东宫洗马。家收藏书画、碑帖甚富,善鉴别。着有《寓意录》。胡继瑗(1897-1971),名传寿,号鲁声,浙江富阳人。我国知名的经济学学者。四十年代,先后任北平的燕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等。2.容庚题裱边。

  著录:

  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第360页 沪11—324,文物出版社1993年出版。

  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第4册,第1879页 东方岀版中心。

  3.《知鱼堂书画目·轴》郭味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118×60cm

  方大猷  山水八屏



  方大猷   山水八屏

  立轴  水墨绫本

  钤印:方大猷印(白)、欧余(朱)、餐胜(朱)

  款识:1.盘江河水迅如梭,一飐黄旗万骑过。铁索关桥无用处,王公设险在人和。欧余山樵猷。

  2.小桥水落净莓苔,携得筇枝觅句来。别有亭台生木末,秋光一望回天开。欧余山樵猷。

  3.红尘白日乱浮名,夹岸秾阴暑未清。雨后忽闻新水落,虚廊独坐听泉声。欧余山樵猷。

  4.墨云万顷驾风雷,老树重崖势欲摧。莫怪高声呼不应,一心正逐嫩龙回。欧余山樵猷。

  5.千里征帆风雨收,白头重对武昌秋。平栏一望中原尽,黄鹤楼空江汉流。欧余山樵猷。

  6.小烦传檄定东齐,更锁支神十载余。雨罢闲云归岫去,万松深处读奇书。欧余山樵猷。

  7.几层村雾几层烟,入望空濛水拍天。试问云山谁管领,平桥远浦打鱼船。欧余山樵猷。

  8.萧斋无客有逢迎,酒盏诗瓢弦子声。闲倩米颠颠几笔,青山又见白云生。欧余山樵猷。

  注:可参考《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天津博物馆同类藏品。

  204×50cm×8/幅

  傅抱石陶渊明诗意


  傅抱石(1904-1965)  陶渊明诗意

  镜片  设色纸本

  钤印:傅(朱)、乙酉(朱)、其命维新(朱)

  款识:新谕傅抱石,东川西郊金刚坡下写靖节先生。

  说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私人旧藏。

  70×40cm

  作者简介:

  傅抱石,“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

  高其佩钟馗


  高其佩(1660-1734)  钟馗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指头蘸墨(白)

  款识:其佩。

  鉴藏印:曾氏少康宝藏印信(朱)、二乐草堂珍藏之章(朱)、朱林珍赏(朱)

  出版:

  1.《中国古代书画图录》(第十二册)P154,沪11-239。

  2. 《中国绘画全集》P35,文物出版社,2001年1月。

  113.5×58cm

  黄宾虹 新安江上


  黄宾虹(1865-1955)  新安江上

  镜片   设色纸本

  钤印:黄宾虹(白)

  款识:新安江上舟中所见,兹以方方壶笔意写之。迈虞先生属粲,八十五宾虹。

  74×38.5cm  

  蓝瑛  仿赵仲穆山水  


  蓝瑛(1585-1666)  仿赵仲穆山水  

  立轴 设色绢本

  款识:赵仲穆法,画于西溪梅花深处。蜨叟蓝瑛。

  钤印:蓝瑛之印、田叔

  出版:《艺苑集粹》P5,广陵书社,2012年。

  165×49.5cm

  王铎  草书五言诗


  王铎(1592-1652)  草书五言诗

  立轴  水墨绫本

  钤印:王铎之章(朱)、大宗伯印(白)

  款识:怀白莲泾惠庆寺。新斋老词宗正,王铎。

  释文:洒洒无人吝,高林识内存。经声在寂处,吾意于何论。虎鹿观今世,河魁落故园。莲开非迹象,千载几寒温。

  鉴藏印:神品(朱)、叶氏家藏(白)、番禺许氏炳榛(朱)、小辉珍赏(朱)、得者珍之(朱)海山僊馆(朱)、许氏苓西搜藏金石书画之印(白)

  出版:

  1.《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10周年纪念中国书法名品展》P108,日本中华书店,1988年。

  2.《中国书法全集61(王铎一)》P221,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

  3.《中国书法家全集(王铎)》P84,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4.《王铎书画编年图目》P255,文物出版社,2004年。

  5.《王铎书法全集(二)》P546,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

  著录:6.《中国古代书画图录》第一册P55,京12-126目,文物出版社,1986年。

  展览:7.“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10周年纪念中国书法名品展”,中华书店株式会社、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主办,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1988年7月5日至20日。

  注:许炳榛、潘仕成、叶大庄等旧藏。北京文物商店旧藏。

  鉴藏者简介:

  1.许炳榛[清],字苓西,广东番禺人。许应锵之子,曾任安徽、江南等地官职。曾两次到日本考察实业。光绪三十四年(1908)时为驻旧金山市总领事,以倡导实业而闻名。著有《考察日本商务日记》、《苓西诗草》等。

  2.潘仕成(1804-1873),字子韶,号德畬,别署海山仙馆主人,广东番禺人。道光十二年举人而贡生,官兵部主事。收藏王翚、恽寿平等名人金石书画甚富。辑有《海山仙馆丛书》等五十六种书。

  3.叶大庄(1844-1898),字临恭,号损轩,福建闽侯人。室名小玲珑阁、写经斋。同治十二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松江府海防同知、邳州知州。著有《写经斋诗文稿》等。

  247×50cm

  作者简介: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痴庵、东皋长、烟潭渔叟等,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清兵入关,至南明福王朱由崧任东阁大学士。顺治三年仕清,官至礼部尚书。博学好古,工诗文、书画。其书法名重当时,与董其昌并称。

  袁耀  五柳归庄图


  袁耀  五柳归庄图

  立轴  设色绢本

  钤印:袁耀之印(白)、昭道氏(朱)

  款识:五柳归庄。丙子(1756)夏月,拟王摩诘笔意,邗上袁耀。

  176×123cm

  陆治  朔雪山河图


  陆治(1496-1576)朔雪山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陆氏叔平(白)、包山子(白)

  款识:朔雪暗山河,立马不得发。何处是滹沱,重关锁双阙。野烧铁衣僵,寒声刁斗歇。遮莫绿窗人,歌钟待明月。此纸乃余少年时在阳城田舍作也,回首已二十余年。而今聪明反不如前,良可感耳,漫为重题。丁巳(1557)孟夏,陆治识。

  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朱)、三希堂精鉴玺(朱)、宜子孙(白)、芝舲审定(朱)、东山之樵(白)、青羊镜轩珍藏(朱)

  117×35.5cm

  溥儒  秋江行舟图


  溥儒(1896-1963)   秋江行舟图

  钤印:溥儒(白)、旧王孙(朱)、一壶之中(朱)、二乐轩(朱)

  款识:辽阔西风冷雁行,无边木叶正飞霜,滩声急送黄昏雨,门外千峰尚夕阳。溥儒。

  84.5×33.5cm  

  任伯年  双吉图


  任伯年(1840-1895) 双吉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任颐私印(白)

  款识:山阴任颐伯年甫写于黄歇浦上。

  题跋:一九八六夏日,黄养辉。钤印:黄(朱)、养辉(白)、养辉赏鉴(白)

  鉴藏印:谷风图书(白)

  出版:《名家翰墨•二七》P77,翰墨轩,1992年。

  说明:黄养辉题本幅。

  126×32cm

  作者简介:

  任颐,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人。自幼随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后居上海卖画为生。“海派四杰”之一。

  吴昌硕  富贵花开


  吴昌硕(1844-1927)   富贵花开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苍石(朱)、重游泮水(朱)

  款识:酒满金罍富贵花开。咏花愧乏青莲才。己未初秋,吴昌硕年七十有六时客扈。

  134×34cm

  按语:吴昌硕擅长设色花卉,尤其善于掌控西洋红等色彩绚烂之色,一般书画家尤怕生色,吴老偏偏反之,下笔设色偏从难中走,五彩十色写意调摆,无论下笔者抑或观画者,都有酣畅淋漓之感。七十岁的画风,改清润为俊逸,但此非设色上做文章,而是在下笔处作功夫,见此富贵花开图,大红大黄用色,极为大胆,反复几笔红点,层层渐处,质感顿生;而和红相应之黄,简草几笔,虽不如红花鲜明,但生出恬静姿态,不抢春色,反更惹人喜爱。构图出色,一破画石于前的惯用方式,画花于前,但自有妙计,两丛花遥相呼应,黄花枝叶蔓延,仿佛构图未尽,画外有花,新图出趣意。七十岁的作品仍是心思妙绝,“妙笔生花”。

  吴冠中  水村日出


  吴冠中(1919-2010)  水村日出

  镜片  设色纸本

  钤印:冠中写生(朱)

  款识:八六。

  出版:《名家翰墨-吴冠中鉴定特集》P100,翰墨轩。1991年

  说明:2007年经吴冠中本人鉴定为真迹,并在裱边上签名。

  59×69cm  

  作者简介:

  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张大千  晚归图


  张大千(1899-1983)  晚归图

  镜片  设色纸本

  钤印:摩耶精舍(朱)、大千唯印大年(朱)、戊午(朱)、己亥己巳戊寅辛酉(白)

  款识:流水含云密,渔人罢钓归。山中境何似,落叶鸟同飞。此诗石师屡书之,不知是否师自作也,爱其高旷,因亦写之。八十叟爰。

  鉴藏印:王氏不争斋收藏记(朱)

  出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第233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100×48cm

  作者简介:

  张大千,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张大千  东坡行吟图


  张大千(1899-1983)  东坡行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大千(朱)、张季(白)

  款识:1.到处聚观香岸吏,此邦宜着玉堂仙。戊寅五月,张爰。2.振声仁兄方家出予旧作坡翁像,嘱为题识,遂为点枯枝树茎博笑。癸卯(1938)二月,张爰。

  鉴藏印:丰胜鉴藏(朱白)

  著录:《诚贵堂—于丰胜从艺六十年藏中国近现代书画》,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

  展览:“诚贵堂—于丰胜从艺六十年藏中国近现代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

  133×60cm  


  更多资讯可扫码关注东方大观


  想看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

  


  





  画事君个人微信

  试试加个好友吧

  (发送好友申请,请先自报家门)

  

  ↓↓↓↓↓↓


  “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

  评论区留言,和画事君聊天儿

  画事商店,好书好看,点击进入

  

  ▼▼▼

  画事商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