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6|回复: 0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 3 种迹象

[复制链接]

217

主题

0

回帖

66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8-12-18 22: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jpg

  首图来源 |  pexels网站

  作者丨  柳一一  

  来源丨富书(ID:kolfrc)

  电影一代宗师里说:“习武之人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这句话,可以用来诠释什么是格局。

  如果只“见自己”,那是谈不上格局的。能看到天地,能看到众生,把天地众生容纳到自己的思考框架里,这个人就可以说有格局了。

  在金庸小说里,凡是一流人物都有格局,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格局,欧阳锋坏的彻底、从不掩饰也是格局。

  格局不是好人坏人的标准,却是一个人是否能成大器的条件。

  当一个人具有下面 3 个迹象,TA 就可以说有了格局,也有了笑傲江湖的潜能。

  01  

  拒绝抱怨

  一开口抱怨你就输了

  罗天是我刚开始学习写作时,认识的一位朋友,我们参加了同一期写作课。

  她习惯于抱怨。比如看到别人发表了文章,她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给我这个选题,我会比她写得更好,只不过我没想到这个选题罢了。”或者“都怪老公和孩子,我都没时间看书写文章。”  

  最开始,我出于礼貌,会安慰她几句。后来,不堪重负,很少回应,联系基本中断。

  前几天,罗天突然找我聊天,说最近看到你的文章被好多平台转发,你越来越厉害了。我说,谢谢关注。内心惊讶,她终于懂得不抱怨了。

  接下来画风一转,你真是有个好老公,支持你看书写文章。我每天被孩子和家务缠死了,根本没空。如果我也有时间,肯定写出很多爆文了。

  后来的话,我假装没看到,不再回复。之后,我把她从好友列表删除了。

  一年过去了,还是满嘴抱怨。她的写作之路,从一开始就没真正启动过。因为罗天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没时间,要照顾孩子,要做家务。

  抱怨的背后,是对现实永远不满的消极抗拒心理。这里不如意,那里也不如意。这些不如意的累积,带来了她人生的不顺畅,而她本人,不过是一个生活的受害者。

  可是,真的如此吗?

  我开始学写作时,刚生下儿子一个月,白天照顾孩子,见缝插针地看书学习;晚上喂夜奶,还要吭哧吭哧写文章,有时候甚至到凌晨两三点。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满嘴要上进,要改变人生,做得事儿却全是等待天上掉馅饼儿。他们有太多的理由,解释自己的无能为力,比如没有时间,比如怀才不遇,比如缺乏天时地利。

  这种思维模式,其实就是格局太小所致。只看得见自己,一切都要为自己服务。所以,一旦现实有不如意,就必然满嘴抱怨。最终导致自己的人生之路,越来越狭窄。

  跳出自己视角,停止抱怨,人生的路才会更加宽阔。

  李庭是我的一位朋友,几年前,到某个律所工作。

  当时律所环境并不友好,老板喜欢颐指气使,而且比较抠门,干活不给钱,或者给极少的数额。在这种氛围下,大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集体抱怨,把自己能力差归因于老板差劲。

  李庭却抓住机会参与老板的案子。即使一分不给,他也毫不在意,还经常感谢老板给他学习的机会。老板的案子很多都是大案、要案,他说自己从中能学到的,远比自己接几个小案子更多。

  他不计得失的付出,最终打动了老板,成为老板特级助理团中的一员。

  五年后,李庭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律师。今年,他开始申请成立自己的个人律师事务所。

  他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不论是谁,只要养成开口抱怨的习惯,人生就彻底输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到,积极主动的人,会专注于影响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你改变不了要花时间照顾孩子的事实,但是你可以改变照顾孩子的方式,可以改变自己学习写作的时间。

  消极被动的人总是紧盯着环境问题,对超出个人影响圈范围的事情不放,越来越怨天尤人。

  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会让自己的影响圈越来越大,能控制,能处理的事情,自然会越来越多。

  而一个消极被动的人,影响圈一定会越来越小,能掌控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少。

  拒绝抱怨,从自己的影响圈开始着力,这是一个人格局很大的第1个迹象。

  02  

  我赢,也要让你赢

  双赢才能越做越大

  连锁超市巨头沃尔玛,曾经和日用品制造商宝洁公司,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合作经历。

  沃尔玛早年占领市场的策略是走低价路线。零售价压低了,开始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供货商也压低价格。

  宝洁公司不同意降价。沃尔玛就想出了“奇招”,比如威胁宝洁,不降价就会把产品摆在不显眼的位置,甚至会全部清退下架。

  宝洁作为日用品巨头,当然不肯妥协。之后停止供货。两家公司持续僵化状态。结果是,谁也没讨到好处,利益同时受到重创。

  宝洁产品的销售,在美国国内受到很大影响,而沃尔玛陷入了“压榨供应商”、“恶性竞争”的丑闻。

  本可以锦上添花的合作,却成了一个败笔。根源就在于双方都想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寸步不让。

  商场上的任何合作,都要以双赢为基础,只考虑己方利益的合作,看不见“众生”,必然会以失败告终。

  其实不只是商场,职场,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唯有双赢,关系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彼此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一个公司,或者个体,如果只盯着自己,很容易就把自己逼到死胡同。

  我赢,也要让你赢,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底层代码。

  最近看《裂变式创业》,更是感受到了双赢的魔力。

  大部分公司,和想创业的员工,都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员工要创业,就得辞职。创业后如果做同行,还可能带走骨干员工和客户资源,和原公司形成竞争关系。

  但是芬尼克兹 CEO 宗毅,从 2004 年起,就在公司实行了双赢的“裂变式创业”。

  公司想创业的小伙伴,可以通过投票竞选流程,从员工身份转成“合作伙伴”,和公司共同创业。母公司在新公司的持股比例为 60%,母公司只控股而放权,总经理投资 10%,管理团队和员工投资共占 30%。

  在裂变出新公司,帮助员工创业,和员工实现双赢后,母公司也发展地更好了。

  到 2015 年,公司已经一共裂变出了7家公司,年销售收入高的有 5000 多万元,利润 700 多万元。表现最差的一个公司年回报率在 70%。母公司芬尼克兹,销售收入是 3 亿,去年利润为 2000 多万元。

  宗毅本人,在 2014 年被选为“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 100”,与马云、雷军齐名。

  认真看看那些基业长青的公司发展史,你会发现,共赢的企业文化和领导意识有多重要。

  比如,VIVO 和 OPPO 的创始人段永平,竟然只占 OPPO 的大概一成股权,VIVO 的不到 2 成。其他股份主要是核心员工和老员工们持有。

  华为任正非,也逐渐将股权稀释到了 1.4% 左右,持有股份的员工有小 10 万名。

  一个有格局的老板,懂得把大蛋糕切开分出去,实现和员工的共赢。也唯有如此,员工才能为公司“卖命”,公司也才有机会和能力,在时代湍流中迎面而上。

  我赢,也要你赢,唯有双赢思维,棋盘才能越下越大。能做到这点,是一个人格局很大的第 2 个迹象。

  03  

  增加认知锚点

  让思维框架多元化

  罗振宇在《知识就是力量》里提到,很多出租车司机,旺季的时候早上 8 点出车,下午 3 点一数钱袋子够了,收工回家;而在淡季,通常到晚上 8 点,可能还没挣够钱。公司的份钱,今天的油钱都没有挣够,所以会一直在街上开车转悠,等着人上车。

  其实这种行为模式特别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旺季的时候拼命工作,淡季的时候,可以多休息,养养身体,陪伴家人。

  为什么司机会出现这种错误的行为?

  原因在于“锚定效应”:把某件事、某种观念,作为自己做所有判断和决策的标准。司机在这里就是把“钱”作为唯一的标准。

  罗振宇说:

  当你只盯住钱的时候,这个世界的很多维度、很多真相,你是看不到的,你很容易去做出那种愚蠢的决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把出租车司机的这种现象称之为“狭窄框架效应”

  当框架非常窄的时候,个体会陷在框架之中,看不到事情的全貌。出租车司机就是陷在了“钱”这个唯一框架里,用钱作为自己行为的唯一标尺,指导自己的行为。

  走出单一锚点,对公司而言,也同样重要。

  小米以低价手机杀入市场。之后,华为、OPPO 等国内手机品牌,势头越来越猛。有段时间,小米的销量被抛在后面,很多人开始唱衰小米。

  也有很多人在猜测,小米会不会用更低的价格,在红海里继续厮杀时,雷军却走出了手机这个单一“锚点”。

  小米开始有了“生态链”:做电视机、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电磁炉等家电产品,做运动手环、行车记录仪。

  8 月 22 日,小米公布了 2018 年二季报,度总收入达 452.36 亿元,同比增长 68.3%。上半年总收入 796.48 亿元,同比增长 75.4%。

  我们很多人,都在自己的“狭窄框架”里,可能是钱,也可能是其他事情或者某种观念,比如用自尊心是否被触犯,作为衡量他人和事情是否友好的唯一标准。单一锚点,会让人变得鼠目寸光、无比偏执。

  多为自己增加锚点,让大脑能够容纳更多的事物。

  认知框架越大,人就越不可能成为短期利益的拥趸,也更不可能陷入烂人、破事中,与对方纠缠不休。

  锚点多元化,是一个人格局很大的第 3 个迹象。

  停止抱怨,主动拓宽自己的影响圈;不只自己赢,也一定要让和你合作的小伙伴,员工、或者朋友也能赢;增加锚点,让认知框架多元化。

  做到这 3 点,我们的格局就会越来越大。

  作家何权峰说:

  看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赢了多少人,要看他成就了多少人;看一个人的结局,要看他有多大格局。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局见结局。

  ►  本文作者:柳一一。富书签约作者,重度阅读者,年阅读200本+,愿我们一起破万卷,行万里,能经常听得见耳边“嗖嗖嗖”的声音,那是成长时的风声,简书@柳一一,微博@柳一一步妈。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插坐学院(chazuomba)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推荐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