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9|回复: 0

TCL 又重组,老牌企业的四次关键转身

[复制链接]

300

主题

0

回帖

90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08
发表于 2018-12-21 00: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1 年前的 12 月 10 日,是恢复高考制度之后的第一场考试。这一天,有 570 万人走入考场,在时代赋予的命运之门前,试图完成一次「鲤鱼一跃」。

  这 570 万人中,只有 27 万人被录取。

  后来带领 TCL 走过数十年的李东生,就是这一群人中的一个。高考恢复那一年他不过二十岁,在广东省惠阳县马安农场做知青。与无数老套的知青故事一样,李东生经历了农场不给请假、点灯熬油备战高考的日子,后来以惠阳县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华东理工大学。

  那几年入学的大学生,被称为「新三届」,多年来积攒的人才在那两三年集中爆发,也让人对他们有着格外的期待。只不过,毕业后的李东生却是一个异类,他没有选择到政府单位去干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而是回到老家惠州,成为当地一家名为 TTK 家庭电器有限公司的第 34 号工人。


  TCL 的故事,便是从这里开始。在李东生的带领下,它在电话、手机、彩电等业务上都曾经有过不错的成绩。然而,进入千禧年之后,这家老牌企业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理念冲击,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无论是十来激进的国际化策略,还是如今转型新兴产业,TCL 都走的分外艰难。

  日前,TCL 集团又一次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曾经赖以生存的手机、彩电业务因盈利状况不佳而被独立出去,华星光电成为核心。回溯 TCL 数十年的历史,它曾有过四次重大转身,有成功,有失败。而这一次,它将迎接的,是个暂时不大明朗的未来。

  「1」

  TCL 的前身 TTK 做磁带起家,这个 AB 面加起来一共能存十首歌的小盒子,配上一台随身听是八十年代的人们听音乐的最佳工具。Digital Music News 做过一个统计,1983 年至 1990 年间,磁带是市场份额最高的音乐载体,巅峰时期占据了 55.3% 的份额。


  磁带在李东生的老家广东尤为流行,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两地通用的粤语,都给广东人更多、更早接触香港流行音乐的机会。在改革开放之前,内陆年轻人爱而不得的「靡靡之音」,早已在广州颇为流行。七十年代,收音机就已成为广州人必备的家庭娱乐工具,而收音机里的磁带,也被李东生所在的 TTK,做成了一门不小的生意。

  一如后来的周杰伦王力宏等人为 MP3 的普及作出贡献一样,在磁带流行的那些年,一个香港红磡体育场将许氏兄弟、张国荣、梅艳芳等歌手送上了天王天后的地位,他们的磁带引起了歌迷们的抢购,到 1984 年,TTK 的年销量达到了 1400 万盒。

  然而,巅峰时刻也很容易变成转折。1984 年末,中英发布联合声明,确定香港将于 1997 年正式回归。举国沸腾之下,也有一些港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担忧。TTK 的港方股东翁耀明,便在权衡之下,决定退出 TTK 并移民海外。

  大厦将倾,总需要人站出来。三年前进入 TTK 的李东生,如今已经是一名业绩优秀的车间主任,成为承担重任的最佳人选。1985 年,李东生前往香港开设办事处,全权负责公司在香港地区的原材料采购与外销,以弥补股东撤资带来的业绩空白。


  彼时,从TTK 的企业角度看,其面临的不只是危机,还有业务单一带来的风险。磁带本身没时什么技术含量,极易替代。对于 TTK 来说,寻找新的业务发展方向,是另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身在香港的李东生,自然也成了寻求业务的最佳人选。

  李东生在香港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盯上了录音电话机。

  TTK 最初涉足电话机业务的方式,仍然是与港商合作。技术出身的李东生做起业务来也是毫不逊色,一出手便拿下了 2 万台进口录音电话机的大合同。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1985 年,中国每百人只有 0.6 部固定电话,在之后的十年里,这个数字翻了 7 倍多。那是一个遍地商机、倒爷横行、信息为王的时代,电话自然而然成为了稀有却重要的通讯工具。李东生拿下的 2 万台电话机迅速销售一空。一方面给公司赚取了利润,另一方面也让 TTK 找到了新的业务发展方向。


  既然商机不小,那么不如干脆来一票大的。1985 年 9 月,TCL 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主营业务便是电话机的生产与销售。在命名上,原名 TTK 受日本电子设备公司 TDK 的投诉影响而无法使用,于是「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的英文名称「Telephone Communication Limited」的缩写便成为了其新的企业名,TCL 正式诞生。

  不过,这一说法是 TCL 官方版本,坊间传闻,TCL 的意思是,「Today‘s China Lion」,今日中国雄狮,充分能展现这家企业的野心。

  TCL 成立之后,年仅 28 岁的李东生,不负众望成为了这家企业的总经理。不过,受限于年龄和见识,他并没有在总经理的位置上呆多久,TCL 转型电话业务的那几年,是在创始人张济时的带领下猜成为了中国的「电话大王」。

  1989 年,TCL 电话机已超千万的销量,成为全国销量第一的电话厂商。从磁带转向电话,早期的 TCL 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不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间风起云涌,等待 TCL 的,还有下一个浪潮。

  「2」

  1993 年,在通讯业务上发展的顺风顺水的 TCL 在深圳上市。那几年国内企业掀起了体制改革热潮,我国正式告别计划经济,向市场化全面迈进。TCL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向现代企业、集团化转型,TCL 集团正式成立,并将下属分公司重新整合,成立 TCL 电子集团、通讯集团和云天集团,分管总集团的电子工业、通讯业和土地资产。

  李东生再次走马上任,担任电子集团总经理,这个老总不好当,因为相比集团核心的通讯业务,电子集团盈利只有对方的十分之一。

  这一年是李东生的本命年,一如当初选择电话机开创 TCL 的核心通讯业务一样,李东生这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了彩电上——他或许不会想到,这个决定将会再一次将 TCL 的品牌发扬光大。


  TCL 进入的彩电战场,彼时正被海外品牌所强势占领着。1992 年前后,随着外资的疯狂涌入,国内各类市场被「洋品牌」所占据。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点,「民族企业」和「产业报国」成为了企业家最爱提的热词。李东生则把和洋品牌较量的 TCL 称为「敢死队」,自己则是「敢死队长」。

  1995 年是国产彩电品牌大肆反攻的一年。TCL 与长虹、康佳等国产品牌一起,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降价促销活动,同样配置的产品,国产彩电比外国品牌便宜 30%。几大品牌用残忍的价格战,最终夺取了市场,占据了七成以上的份额。

  看来,如今国产手机的崛起,几乎是重走了老牌企业的路。

  在这几家国产品牌中,TCL 同样当仁不让。1995 年降价拼销量的时候,李东生亲自坐镇,TCL 签下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刘晓庆做代言人,一把将 TCL 王牌彩电送到了全国人民的电视屏幕上去。广告投放之后,TCL 王牌一炮而红,月销售额从最多 8000 万,飙升至年底的 1.8 亿元。

  接下来的几年间,国产彩电厂商开启了一轮又一轮争夺战。1998 年,TCL 开始进行销售网络的重新建设,用一年的时间建成了 1 万个销售点,这节奏,比雷军的小米之家可要疯狂得多。不过,这一方式实在管用,TCL 收入、销量均翻倍增长,超过康佳位列第二。

  同样是这一年,纯平彩电崛起,TCL 继续精耕细作,次年,彩电业务终于全面翻身,重组后赴香港上市。上市后,TCL 从香港资本市场获得了资金,持续发力,最终在千禧年,超过长虹,成为名副其实的「彩电大王」。

  故事发展到现在,无论是李东生个人,还是 TCL 这个集团,都走过了或许曲折,但最终收获成就的一段路。从磁带作坊到电话大王再到彩电大王,TCL 最终以民族企业的身份,与联想并肩而立,成为老牌企业中标杆一样的存在。

  然而,就在李东生和 TCL 与外国品牌大战的时候,北京中关村树立起了一块,如今被认为是时代标示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 1500 米」。

  时代大潮下暗流涌动,一个叫互联网的新技术开始沉默生长,并在千禧年之后,彻底改变了世界。老牌厂商 TCL,也将在之后的几年,迎来一个不怎么完美的转身。

  「3」

  2005 年,是李东生的又一个本命年。十二年前,他接下了 TCL 电子集团,并将这一品牌送上了中国彩电行业的龙头位置。

  到了这个本命年,李东生同样光芒四射。年初,他被外媒评为「2004 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 25 名商界领袖」,随后央视又将「CCTV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的桂冠戴在他的头上。当时的李东生像一个明星一样,拿奖拿到手软。


  李东生和 TCL 成为商界明星,还是因为一次转身,国际化。

  2004 年,联想收购 IBM 旗下的 PC 业务震惊了世界。不过,与联想相比,TCL 的国际化进程,走得更加激进。

  2003 年,李东生在 TCL 启动「龙虎计划」,目标是要成为「明天的世界级企业」。TCL 并非没有国际化的资本,早在 1999 年,TCL 的彩电业务就在越南市场风生水起,18 个月盈利,当地市占率排行第二。

  而「龙虎计划」的战略则非常简单,一个字,买。2003 年,李东生收购了美国 DVD 公司高威达、德国彩电公司施耐德;并购汤姆逊集团并成立合资公司,彩电年销量 1800 万台位列全球第一,这一壮举与联想吞下 IBM 如出一辙;并购阿尔卡特并成立合资手机公司,规模位列全球第七、中国第一。


  一系列购买与合资,桩桩件件都是壮举。然而,壮举背后,TCL 终于在电视和手机两条线上,都陷入了僵局。

  2005 年,在李东生团队的改造下,收购的汤姆逊在欧美市场开始出现了止损的迹象,似乎这场原本令 TCL 分外吃力的并购,正在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一旦能够扭转局势,TCL 的国际化战略将向成功迈出一大步。然而,屏幕技术的变革,却成为 TCL 意料之外的急转弯。汤姆逊集团所储备的 DLP、PDP 显示技术在时代的进步之前成为了落后的技术,而 LCD 成为了主流。

  行业转折点的错失,必然产生致命的影响,欧美业务陷入死局,船大难转型,逼迫 TCL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都在挣扎中度过。直到三年之后的 2008 年,李东生和 TCL 才从衰败的景象之中抽离出来。

  收购的彩电业务一坑到底,收购的阿尔卡特在手机业务上的表现也同样一般。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国产品牌占领手机市场,似乎是从 2011 年小米发布智能手机之后才开始的。在此之前,诺基亚和三星才是主流。但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在更久远的时代,TCL 曾在手机市场上创下过不错的成绩。

  很早就转型通讯业务的 TCL,从电话起家直至手机取代电话之后,转型做了手机。2000 年,TCL 一款宝石手机像当年的王牌彩电一样大放异彩,甚至一度签下了韩国女神金喜善做代言,巅峰时刻一周销量达到 30 万部。


  2002 年,负责 TCL 手机市场的负责人甚至表示,要在一年内做到全国第三,三年做到全球第五。

  然而,在 TCL 收购阿尔卡特意气风发之时,手机业务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在彩电业务上吃亏的外国品牌,在用手机打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充分吸收了当初的教训。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放弃了高端品牌的定位,而是全面覆盖各个价位,连三四百的机型都不放过。这给了 TCL 巨大的竞争压力。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国产手机品牌地位尴尬:向上有国际大牌,向下还有国际大牌,再向下,山寨手机和水货肆意泛滥,国产品牌几乎找不到生存空间。最终,TCL 通讯在 2004 年迎来了首次亏损,伴随着电视业务的衰败,整个集团陷入了长达三年的阵痛期。

  三年阵痛,三年调整,李东生甚至在 2004 年写下了带有罪己诏性质的两千余字长文《鹰的重生》,表达出了断腕求生的决心。直到 2011 年,TCL 成立 30 周年之际,其核心业务才终于又找到了方向,总投资 245 亿元的华星光电项目正式上马,TCL 在阵痛之后,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试图像三星、LG 等国际大牌一样,完成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而华星光电在 TCL 集团中的地位,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上升,并最终成为 TCL 第四次转身的核心。

  「4」

  据财新报道,2018 年 9 月 17 日,TCL 集团注册了一家名为「TCL 控股」的公司,注册资金为 10 亿元。数月之后,TCL 控股成立的目的终于显现,TCL 集团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重新梳理上市公司业务,而 TCL控股则是为此次重组而生。

  重组的核心,是华星光电。今年 11 月,投资 426.8 亿元的华星光电深圳第二条 11 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开工建设,算上此前的第一条,全部投产后 TCL 将成为仅次于 LG 显示和京东方的全球第三大大尺寸屏幕制造商。

  此次重组之后,TCL 包括彩电、手机等终端业务将打包出售给 TCL 控股,TCL 集团将以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产业为核心主业。此前,TCL 曾多次试图让华星光电上市,但均因种种问题未能成功。

  但华星光电的盈利能力将成为 TCL 未来的关键。根据重组方案,华星光电 2018 年上半年营收为 121.44 亿元,净利润为 12.18 亿元,净利润率为 9.99%;而包括电视、手机等终端业务的 TCL 实业,同期净利润为 0.26 亿元,净利润率仅 0.10%。

  显然,在走过将近 40 年、经历制造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TCL 开始了其第四次转身。而这一次,其面临的将会是更加复杂、更加看不清楚的未来。据悉,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云服务、大数据等战略新兴业务领域,TCL集团亦有布局,然而这家老牌企业,面对如此彻底的转身,又能否跟上时代,顺利进入下一个十年?

  谁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甚至包括在 TCL 走过大半辈子的李东生本人。今年,他 61 岁,去年刚刚过完自己的第五个本命年。对于这样以为从过去一直走到现在的企业家来说,不知道当他迎接自己的第六个本命年时,TCL 会用怎样的姿态,迎接这样以为四次转身的老人。

  参考资料:

  《鹰的重生》,蓝狮子

  《激荡三十年》,吴晓波

  《广东流行音乐兴衰史》,城市战争

  《音乐产业三十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金一雷

  ▼

  本文由互联网圈内事原创出品,转载请留言

  ▎更多圈内事经典热文

  阿里的名义

  乌镇五年,变与不变

  虎扑:既然开始了就别停下

  蔡文胜和雷军:赌徒向左,劳模向右

  新蛋赴美上市,电商老大哥的血泪失败史

  - 帐号荣誉 -

  /

  2017 年入围搜狐科技十大自媒体作者

  虎嗅、钛媒体、36Kr 等科技网站专栏作者

  企鹅号、头条号、网易号等平台 2000W+ 推荐

  数十篇百万+阅读爆文

  - 同步入驻 -

  /

  百度百家、企鹅自媒体、UC大鱼自媒体、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新浪看点、

  天天快报、界面、雪球等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