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深度思考的复盘笔记,作为第一个题目,我刻意从选题池中挑了最难写的一个话题:洞见未来。
读完这篇文章,估计需要20分钟,如果你能认真看完并有所启发,那你正是我们期待的种子用户,可以在文末收到一份干货课程礼物。
01
从一个小测试开始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
假设一个场景,你和朋友在商业中心闲逛,碰到了一个网络节目的街头采访,给你的一组问题是:
有人说,未来街上跑的基本都是无人驾驶汽车,你觉得可能么?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人均年龄能活到100甚至120岁,你觉得可能么?有人说,未来人手一个增强现实(AR)眼镜,你觉得有必要么?如果你回答YES的话,简单解释下为什么。
10秒钟,想想你的答案。
在1999年,曾有人在美国街头做过同样的一个调查:”你有手机吗?” “你觉得你需要手机么?””为什么?”
为帮你省点流量,我把访谈记录贴出来吧(视频链接见参考资料)。第一位大叔说:有手机也没用,反正也没人会打给我。
一位小姐姐说,电话答录机就够了呀,在路上、火车或者开车,接电话都不合适。
其他更多人,也努力给出了『完全不需要手机』的合理解释:
现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智能手机成了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甚至人们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又加了两层,WiFi需求(WiFi needs)和电量需求(Battery needs)。
这个纪录片,仅仅是反映当时的人们见识短浅么?不,我们看看1999年前后的手机发展史:
1995年
第一款“翻盖手机”摩托罗拉8900问世。
第一款可自编铃声手机——爱立信GH398。
1998年
第一款内置游戏手机 诺基亚6110。
1999年
第一款折叠式手机 摩托罗拉掌中宝328c。第一部智能手机 摩托罗拉天拓A6188
发现什么了么?其实在1999年,已经有大量厂商发布了手机产品,只是大家还没有意识到,这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而已。
回过头想想上面三个问题,是不是跟现在的VR、AI有点似曾相识?
知名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 William Gibson 说过:「未来已来,只是尚未平均而已。」
我们未来生活的样子,其实现在已经发生了,只是还在实验室里、在创业公司里、在富人和极客的家里,还没有普及到所有人而已。
02
洞察未来的能力段位
我很喜欢36Kr的一句slogen: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科技媒体,这作为公司使命非常贴切。
如果按照『对未来的洞察能力』来划分的话,我们可以把人们划分为4个段位:
1)多数活在当下的普通人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并不关心未来是什么样,也并不需要关心。
相比于『未来机器人会不会抢走我们的工作机会』,他们更关心的问题是『体重降不降』和『薪水涨不涨』的问题,与其抬头望天,不如低头好好工作,开心生活。
2)能够预测发展趋势的聪明人
对于喜欢阅读、独立思考的人来说,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实并不太难。比如:
未来5G一定会研发推广,而且会变得很便宜。
教育质量越来越高,外教不再是什么富人才能享受的稀缺资源。
人工智能未来会替代很多行业,比如银行柜员、电话客服等等。
只要你知道『科技以人为本』和『科技爆发不可逆转』两条规律,大胆往后面推测,几乎多数预测都会成真。
3)能预知大致时间点的行业专家
这个到了『预测时间点』阶段,才是真正挑战的开始,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会改变很多领域,但什么时候会颠覆银行呢?这个答案极少人能回答清楚。
通常,特定领域的大学教授、专业风险投资人、行业顶级专家,会持续思考这些问题,他们的答案最接近文问题的真相。
4)预测并亲手实现的创业者
真正的最高段位洞察者,是创业者。
他们有了自己的判断后,会制定一个愿景,组建一个公司,花上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去实现那个愿景。
甘地说过一句名言,Be the change that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如果你想看到世界变成那个样子,那就去亲手实现它。
明势资本在投资了冯大辉(Fenng)无码科技后,在宣传稿了引用了林肯的一句口号:”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参与创造未来。”
你看,创业者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最典型的洞察者。
03
典型四段位洞察者:王兴
在国内创业圈,王兴以思考极深闻名。
他有两张图在圈内知名度很高:
第一张图,王兴早年在创立美团时,就分享过他预测互联网趋势的“四纵三横”理论
“四纵”为娱乐、信息、通信、商务四大领域,而“三横”是说每五年左右,会有一个大的技术变革,逐渐影响这四个领域,四纵三横的交汇处就会有不同的机会。(王兴最后又在自己的总结上加了一个预测,也就是未来的“物联网”发展,所以图示其实是凑成了四纵四横,其他的三横分别是搜索、社交、移动)
这个预测思路,成为后来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判断趋势的重要参考。
第二张图,王兴在美团2013年的年会上,放出了一页PPT,为美团做了一份3年和8年销售规划。
在2013年初,当初美团年GMV只有55.5亿,王兴就抛出了一个千亿和万亿的规划,直逼阿里体量。当初很多人都不相信,简直狂妄至极。
可是王兴就是有本事带着团队,把这些目标拆解开来,一年一年都给实现了。优秀的执行力就是,当你把3个、5个不可能的目标都实现以后,后面的目标别人会开始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他说:“创业对我来说是改变世界的方式,我希望活在一个更希望生活的世界里,但我等不及让别人去打造这个世界。”
2015年我在美团工作,在一次内部CEO沟通会上,有人举手问了王兴一个问题:大家都觉得你预测未来很准,第一时间抓住了很多风口, 你有什么独特方法么?
前面王兴自谦的话我不记得了,但他后面的答案我至今印象深刻:
预测未来几乎是最难得事情,其实很难预测,不过也有一些办法:
1)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寻找规律。
2)看看别人的预测,然后体会和学习
3)翻出来历史上的预测,对比一下现在是不是准,然后学习。
然后他笑了笑,随意的坐在前排的桌子上,接着说:
其实美团的很多业务,我能判断大概有些业务一定会发生,但无法准确判断时间点。所以我们就每隔一两年,派个团队上去试一下喽,总不会太错过机会。
这几乎算是美团一个做新业务的精髓了。
我在美团工作的时候,见证了公司用多个切入点扑到过美容美发业务、上门业务、智能餐厅业务。虽然多数都失败了,但重要的机会(外卖/零售等)美团每个都抓住了。
最后一个问题:如何提升洞察未来的能力?
04
洞察未来的方法
我曾收集过很多牛人对成功复盘的反思,包括王兴、ElonMusk,贝索斯、张一鸣等,总结成一句凝练的话,就是:在变化的世界,抓住一些不变量。
1)抓住”时间”的不变量:历史规律。
几年前,我一直有一个困扰:人类学习历史到底有什么意义?研究清楚尼安德特人是两万四千年消失,或者一万四千年,有什么意义?如果我们把这些研究历史的精力和资源放在解决现在问题上,岂不是效率更高?
直到后来我意识到,我们对于现状和未来的很多洞察,都是基于历史形成的。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当你把很多事情,放到时间轴上来看的话,完全就不一样了。
人们总是以线性思维来判断未来,比如:我现在在工厂每个月赚1万块钱,假设不涨薪也不降薪的话,三十年退休,我大概能攒360万。
而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爆炸,往往是指数级发展的。比如摩尔定律预测,计算能力每18到24个月会翻一倍。下面这幅图来自《奇点临近》这本书:
“我过去曾说这是技术商业史上最重要的一幅图。现在,我想说,这是有图像以来最最重要的一幅图。” 著名风险投资家Steve Jurvetson说。
身在一个指数级爆炸的世界里,人们习惯的线性思维往往全都是错的。我们总是高估了新技术对现在的影响,而低估了对未来的影响。
下面这个图来自一篇对我后很大启发的文章(收藏在我印象笔记里,我打了99分)《为什么霍金、比尔·盖茨这些大佬们,让我们警惕人工智能?》
我们对于历史的思考是线性的。
当我们考虑未来35年的变化时,我们参照的是过去35年发生的事情。当我们考虑21世纪能产生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参考的是20世纪发生的变化。
线性思考是本能的,但是但是考虑未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指数地思考。一个聪明人不会把过去35年的发展作为未来35年的参考,而是会看到当下的发展速度,这样预测的会更准确一点。当然这样还是不够准确,想要更准确,你要想象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总结一下,总结历史可以发现”时间线上”的规律,来帮我们预判未来。
写到这突然想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我一直好奇,王兴在2013年画的那个增长曲线(上图),是怎么算出来的?猜测一定是个精细的财务预测,有大量的业务数据进行的评估。直到后来听到某个美团高阶总监说:想太多,,哪有那么复杂,对于一个超高天花板、高增长的电商业务,增长都是类似的,照着淘宝和京东的曲线画一遍,就是这个了。
OK继续,下一个预测思路,看本质。
2)抓住”空间”的不变量:事物本质。
做产品经理久了,有个基本功是一定要练到家的,挖掘背后的真实需求。
用户跟你说,这个外卖排序太乱了,你应该按距离排序。其实背后需求是,我想快速找到最近的餐馆,我饿了等不及了。这时候你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做一个15min快送专区,而不是把列表默认为按距离排序。
世事千万变,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视角,会导致表象千变万化。如果你今天被A观点左右,明天又被BCD观点所折服,那么你将永远无法真正洞察事情的真相。
我们这一辈子,我们可能需要思考几万个问题,但如果我们落回到本质上,只需要想清楚这几十个问题,就足够应付绝大多数的决策了;
我是谁,我想要什么?
人的本质需求有哪些?公司的本质什么?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商业竞争壁垒的本质是什么?国家存在的本质是什么?艺术作品的本质什么?。。。。
技术一直在革新,时尚一直在飘忽不定,热点也一直在层出不穷,而人性不会变,本质需求不会变,商业本质不会变。
2014年初,某次坐动车睡不着,我突发奇想,想整理下人都有哪些需求,于是掏出笔记本,写了一篇《亘古千年,需求不变》的笔记。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太抽象了,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其全部时间/金钱都会花在衣食住行、健康、Sex、娱乐、艺术这些事情上面,而每个事情,可以按照疼痛程度、频次、覆盖人群等被丢到不同的象限。
以出行为例,无非分为国际长途、国内长途、城市内长距离和3KM内短途,李白当年坐着轿子进宫写《清平调》,和你骑着摩拜去国博看一场展览,没有本质区别。
当我把人们的时间按照需求场景拆一下,然后再把古今中外的各种产品丢进去,一瞬间,突然就觉得一切都有序了。
回到结论,洞察未来的根本方法,其实就是在变化的世界里,抓住一些不变量。
这个变量就是规律和本质。再深看一步,其实这就是逻辑学中的归纳法和演绎法。
如何更近一步了解未来呢?归纳法的方法是,不断分析历史经验,不断总结规律,然后用来指导我们做判断。而演绎法的思路是,设法洞悉事物的本质,然后不断推导,用来指导具体的问题。
05
最后
『洞察未来』从来都是一个最难的任务,真正有价值的洞察,需要针对某个领域,持续的实践、观察和思考,然后才能收获一些”真知灼见”的预判。
这几千字的文章,如果能给你一些思考角度和启发,足矣。
2017年底,我被派组建一个小分队探索新业务,我把内部小组的微信群名改成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在文章《创始人最难迈过的坎是什么?》里说:(创业)最难的是眼高手低,你要雌雄同体,要有宏观思考的能力,保持对未来的想象力,保持大的格局,你又必须脚踏实地从非常小的点切入。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存在天然的矛盾。而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必备能力之一就是提升洞察能力,形成对未来”稳定的判断”,才不至于在表象中迷失。
罗振宇在很早一期《罗辑思维》有这么一句话(大意):
未来什么样我不知道,但我坚定相信,未来二三十年一定会达到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美好和富足。就像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无法想象现在有多美好一样。
对未来保持美好的期待,并在自己的领域,做一些积极的创新和改变,这就是我个人愿意每天辛苦工作,愿意多活上几十年见证的原动力。
30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一个早期人类聚集点,十数个男女老少在洞穴内烤火取暖,一个成年男子在洞穴外,扛着棍子在守夜。
他抬头仰望浩瀚银河,会不会有好奇心,幻想一下未来的样子呢?
我希望,我们会。
如果你一字不落读到了这,如果你正在创业,那你一定是我们以太“一堂”课程的理想用户,欢迎你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送你两堂广受好评的干货课。
参考文章
《1999接头采访:你需要手机吗?》
http://weibo.com/p/230444538d438e94692e2349aa92fd98fb7474
《史上最全最详细手机发展史》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121/14/23665_705846576.shtml
《为什么“持续赌小概率事件”的人才能成功?》
https://xueqiu.com/1948398032/82762836
《2013年美团网年会王兴演讲全文》
http://baixiaosheng.net/2226
《从摩尔定律指数增长,看库兹韦尔如何预测未来三十年》
https://www.huxiu.com/article/126497/1.html
《曾鸣:创始人最难迈过的坎是什么?》
http://www.sohu.com/a/226368321_118792
-END-
点击图片阅读
一家公司的失败,抛开运气因素,100%归因于创始人
▽
你被戴森欺骗的样子,真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