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4|回复: 0

95前的中年人,00后的「社交玩法」了解一下?| 以太荐读

[复制链接]

213

主题

0

回帖

84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5
发表于 2018-12-23 12: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太言太语  

  不同年龄层有着自己特有的社交方式,年轻人的社交产品讲的是小情小爱,中年人的社交产品讲求效率和目的,老年人的社交产品以休闲娱乐为主。

  00后群体对手机的依赖乘着移动互联时代的风自小萌芽,接触了大量的社交软件。他们的社交和我们完全不同,你熟识的软件在他们眼里已经是老古董。

  你想知道00后的年轻人怎么玩社交产品么?熟人社交已经成为不少人的负担,那么中年人是否需要匿名社交产品?AR和VR社交会不会是新的发展方向?

  今天分享的文章主要研究00后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以用户体验为主,方法论为辅,分析时下流行的社交产品的特征和运作模式。

  文章很短,内容却很精彩,也许你能从中了解到如何吸引未来社交主力的注意。

  作者 | 根本停不下来

  来源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ID:woship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ID:woshipm), 转载已获得授权。

  在所有的产品类型中,社交产品是最需要研究“人”的东西。

  不同年龄层的人有着自己独有的社交产品,比如年轻人用“一罐”、用“soul”;成年人用“陌陌”、用“脉脉”、老年人用“糖豆”等。

  如果产品有性格的话,大概是这样的:

  年轻人的社交产品讲的是小情小爱,带着羞涩和懵懂,要“好玩”;

  中年人的社交产品讲求效率和目的,拓展人脉上“脉脉”,解决生理需求上“陌陌”;

  老年人的社交产品以休闲娱乐为主,能切入老年人的生活,比如“糖豆”。

  不同年龄层有着自己特有的社交方式,你想知道00后的年轻人怎么玩“社交产品”么?


  本文主要研究00后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以体会为主,方法论为辅。

  01

  社交产品初体验

  1. 实名社交产品偏工具,匿名的陌生人社交偏“装扮更好的自己”

  社交产品按照是否需要填写真实材料,可分为实名产品及匿名产品;按照社交关系的类别,可以分为熟人社交产品和陌生人社交产品。

  实名不等于是熟人社交,比如脉脉要求实名,但是陌生人社交。在“微信”一统天下的的时代,实名社交可想象空间太小了,“陌生人社交”产品竞争也日趋激烈。

  实名社交产品基本上作为“沟通工具”出现,比如“微信”、“脉脉”、“子弹短信”,因为实名 确实会限制“自我呈现”。而匿名社交更自由,想象空间比较大,带着或者“找男女朋友”或是“寻找souler”的美好理想——“装扮更好的自己”。

  2. 推荐几个00后的陌生人匿名社交产品

  其中最喜欢的还是“一罐”,真的是想要拯救你的孤独,却无论从产品逻辑还是UI设计等角度,都会让你陷入无尽的“孤独”中。

  如下产品,会在第二部分作为案例出现:


  02

  00后社交产品的几大特征

  1. 性别关系中的三个“越来越XX”

  “  两性  ”是构成社交产品的基本单位,基本上什么社交产品都会涉及到“两性”,这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交产品的构成的基本单元。

  在00后的社交产品中,“性别”关系呈现出如下几个“越来越XX”的特征:

  (1)越来越严格的性别设置

  在多数00后陌生人社交产品中,在初期设置个人资料中“性别”这一选项的一旦设定后即不可更改。

  比如“一罐”、“恋爱圈”、soul等。

  确实,如果我们严肃认真的来使用这些产品,那么这些“人口统计学”上的内容本身就无需更改。


  (2)越来越多元的性取向偏好

  在选择感兴趣的人的时候,不再默认“喜欢异性”这一性取向。你是女生也可以喜欢“女生”,甚至可以标记为“都喜欢”——体现了从多元化的“性取向”偏好,年轻人可能更包容。


  (3)“社交天平”越来越偏向女性

  社交中权利天平越来越倾向于女性,比如“恋爱圈”,只有女性可以发起私信聊天。

  2. 从看“脸”到看“灵魂”的花式“匹配”

  (1)通过“系统匹配”找三观相同的souler

  最典型的就是“soul”了,你可以通过“灵魂匹配”也可以通过“语音匹配”。

  匹配的逻辑分为三种:

  第一是按照你填写的个人资料如年龄、兴趣爱好、星座等;

  第二个维度,如果是按照是否在线进行匹配,毕竟线上社交讲求效率,能及时联系到很重要;

  第三个维度是刚进入APP后做的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分析你的性格,从而进行匹配。

  总之,你在这个平台暴露的个人信息越多,越容易匹配。

  不仅如此,soul还会告诉你你们的匹配度、匹配原因,从而找到共同点展开对话。

  再比如积目,同样会强调”灵魂匹配”,匹配后,双方以匿名的身份可在180s的时间内快速对话;这180s之内,如果有人退出,匹配失败;如果聊满180s,双方觉得合拍,可互加好友进一步“沟通”。


  (2)通过“回答好友问题”找souler

  比如“一周CP”中的“三观匹配”功能,需要你回答对方设定好的问题,如果回答答案和对方设置答案一致才可访问对方主页—关注—私聊——设置“问答”环节,来降低“不匹配”可能带来的“沉没成本”。


  (3)通过“广场”中的“内容”找souler

  “广场”也就是“朋友圈”是各个社交产品的“标配”,名字各异,积目叫“社区”、soul叫“广场”、pop叫“派对”;

  本质上是在解决一对一沟通过于消耗精力且失败成本过高,转而进行一对多的“自我展现”。

  “广场”功能的设计逻辑一般分为“关注”、“推荐”两个模块,通过“内容”连接人——毕竟天天找陌生人聊天持续性动力有限,我可能需要的只是随便逛逛。

  如果某个人发表的内容我感兴趣,可以通过回复、点赞等“轻互动”方式建立较弱连接,如果很“合拍”再通过“私聊”方式进行沟通。

  3. 连接了更多人,然后该如何“破冰”?

  (1)话题引导,提示你该聊什么

  陌生人社交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是否匹配”之外,另外一个是“该聊什么?”假设还是以“hi”、“你多大”、“你家是哪儿的”、“吃饭了么?”这些千篇一律的无聊的问题开场,对于00后来说根本不够“好玩”。

  所以在产品设计中增加了“话题引导”。这个“话题”可能是你们共同的兴趣点,能让你们产生共鸣、快速熟络起来。

  (2)以“升级”的方式监测你们“亲密度”的变化

  soul在私聊过程中通过“升级”方式监测“亲密度”的变化。

  在双方对话过程中会出现爱心,一颗爱心满了会变小,继续聊天会出新的爱心,三个爱心可点亮一个字母,终极目标是凑够“soulmate”这几个字。

  在百度贴吧soul吧里有个问题“凑够了这几个字母就真的能成为情侣么?”

  这种亲密度“升级机制”其一可以告知双方“亲密度”进展,其二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我们都倾向于要填满那颗心那几个字母。


  (3)群聊吧,总有人会带动节奏

  比如鱼耳,有聊天室、有房间和管理,甚至有主持人,用户可以选择围观、上麦、发语音。比如Join的派对功能,用户可以加入某个主题的群聊。

  群聊模仿了线下多人聚会的聊天场景,解决陪伴的需求,而且群聊的好处就是可以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总有人会带着大家聊high。

  据说灵魂匹配产品的连麦平均时长有几十分钟。(配图如上)

  4. 视频和语音是新的社方式

  视频和音频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00的社交产品中,呈现出“多媒体”化的趋势。

  比如TIKI及大眼主打视频社交、HI及鱼耳专门做语音社交、soul及uki融入了语音匹配功能,可以让你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好友”。

  5. AR等新技术的初步试用

  典型的就是秀蛋app了,主打AR虚拟形象视频聊天,基于人脸识别虚拟技术,生成AR大头形象(可DIY),为陌生人视频社交“降压”。

  同时,AR大头像可跟踪人的表情、聊天界面可涂鸦等细节,让这个产品不仅可以交友而且更加好玩。

  19年AR及VR技术更加趋于成熟,那么AR及VR社交会不会是新的发展方向?


  03

  关于社交产品的我的迷思

  1. 线上社交“连接”人很重要,那“连接”之后呢?

  最近看社交产品的时候有个感觉,现在社交产品大部分还停留在解决“连接”人的问题上,也就是“匹配”。

  难道线下社交困难的原因只是因为认识的人少么?可能更多在于“聊不起来”或者“不会聊天”。

  体验某些社交产品的时候,直观感受就是它一定做不起来,因为一对一对话场景中除了开头说句“hi”,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在一对多的场景中,比如广场功能,呈现的内容很少,更新频率也很低。

  “连接”是第一步,教“怎么聊”会不会更重要。

  比如匹配后给出沟通双方“匹配”的点,假设是因为“爱看某类电影”那么就以这类电影为主题引导双发聊天,可参考soul。

  如果是基于“地缘”匹配,就以“附近美食”为切入点引导双方发起话题。如果对方突然不理你“,可以增加“专家指导”,告知你问题发生的点、教你如何进一步发展,或者可以在线求助其他好友献计献策。

  2. 中年人需要匿名社交产品么?

  当前市场中年轻人社交产品比较饱和,老年人社交产品有几个,但中年人(30-50)的社交产品还很少,现有的中年人的社交产品基本上围绕着“实用性”(包括职场社交、微信等)展开,没有属于自己的陌生匿名社交产品,难道中年人没有情感宣泄需求么?就必须保持完美的成年人形象么?

  按理说他们才是上有老小有小,有车贷有房贷的压力最大的那一群人啊。是不是可以做一下中年人的陌生人匿名社交产品,偏情感宣泄及心理治疗类别的。类似于中年人的一罐,圈层和衍生功能不一样。

  广告语为:

  我知道,有的时候你很孤独,也很软弱。

  那些的美好话留给身边人,把“讲不出口”的说给我听。

  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你是谁,没有人嘲笑你的软弱和无能,你要面对的就只有你自己。

  幸有你来,不悔初见。

  在这里你可以勇敢地说出来:

  “妈妈生病了,但我没钱带她去医院”

  “我真的老了,年轻人学东西太快,我追不上了”

  “女儿要报补习班,但我没有钱”

  “要结婚了,但我买不起房”

  “我离婚了,不知道生活该怎么继续”

  “单身基到45岁,可能一辈子就要自己过了”

  “在出租屋里痛哭,我的人生是失败的,可能一辈子都完不成少年时候的英雄梦”

  产品的功能模块除了发布心情短语到广场之外,增设每日一语、静心养神两个功能。如果具备条件,可以增加心理咨询功能。

  萌生这个想法的出发点很简单,最开始是想垂直到中年离婚女性群体,他们太脆弱太需要心理治疗了。

  后来这样人群太窄了,可以围绕着“婚姻”为话题做个深度垂直类社区,毕竟没有人敢说自己百分之百的懂得婚姻是什么,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对不对,好不好,其实自己也看不清(手动表达我的婚姻很幸福)。然而现实中我们又碍于各种心理因素,没有办法和身边人分享你的婚姻故事。

  如果可以匿名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陌生人听,再有陌生人的第三人视角来评价会不会客观公正些?后来又觉得“婚姻”的话题还是太窄了,而且“困惑”发生频率还是相对低。

  再后来就想围绕着“婚姻”、“工作”“养老”、“育儿”来做中年人的陌生人匿名社交。

  社交参与形式不要求很重,不要求你必须针对别人的观点发表长篇大论,互动方式以发短心情,涉及评理类的可投票;涉及情感宣泄类的可以留言或点赞或踩的形式展开,支持匿名私聊。

  你如何看待00后社交产品?欢迎评论区留言,与大家分享。

  -END-

  推荐阅读  

  周子敬:大家都在说「资本寒冬」,我希望你能看懂背后的「资本周期」| 以太观点▽


  95后撸猫的经济效应 | 行业

  2018 年,一个 CEO 在朋友圈的胡思乱想 | 思维

  共享单车大败局,中国创业史上最疯狂试错 | 观点

  霍金重磅遗作:比超级人类更可怕的,是宇宙的结局… | 思维

  那些从阿里离职的人,凭什么占据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