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h0689ovw1b4&auto=1&abc.swf
《弥弥于狩》,约1980年,收集于阿纳姆地西部的甘巴兰亚(昂佩里),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藏
为了让文化得以传承,古今中外的人们筚路蓝缕,挥洒着自己的聪明才智。2018年的夏天,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展览——“大师:澳大利亚树皮画艺术家”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从展览名称看,感觉有些陌生,有些神秘。
树皮画,是澳大利亚原住民创造的以原始宗教为主题的一种绘画艺术,以此表达对世界的理解,记录部族的历史和传说,其丰富内容反映了原住民的信仰与生活习俗,具有澳大利亚原始艺术的鲜明特点,是记录原住民精神世界与文化传统的图像的百科全书。
虽然这些树皮画在人类学、民族志等学科上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对很多观众来说,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文化显得生涩不易懂,令人望而却步,让很多观众直言“看不懂”、“欣赏不了”。所谓道不远人,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解读帮助大家了解树皮画、了解这个遥远而又陌生的文化。
1
绘画的颜料
笔、墨、丹青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我们用它们书写、用它们绘画,书法和绘画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而在澳大利亚原住民的世界里也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
澳大利亚原住民创作的树皮画中,以红、黄、黑、白四种颜色为主,其主要原因是澳洲盛产的赭石颜色主要为棕红色、黄色,而白色通常来自高岭土,黑色通常来自碳。原住民会将赭石研磨后用于作画,赭石在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不同地区产出的赭石、不同颜色的赭石,拥有不同的价值,成为不同族群间交易的主要物品之一。而出产赭石的地区通常会成为原住民心中的圣地,也有着与之相关的各种传说。
澳大利亚原住民认为自然界中的赭石是神祖留给他们的宝藏,这些神奇的石头拥有神圣的能量,能增强他们与神祖之间的联系。这些赭石被运用在树皮画上、岩画上、祭祀时的身体彩绘上和交易中,一块不起眼的石头背后所包含的是他们代代传承的文化。
棕红色的赭石
2
绘画的工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颜料不够,还需要绘画的工具和画布才能完成艺术创作。在中国的国画和书法艺术创作中,是需要毛笔和宣纸;而对于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来说,他们也有特制的画笔和画布。
不同的笔刷因其不同的笔触被用在不同的地方。较粗的可能会用来填充大片的颜色。如下图所示较细的笔刷,其明显特征是刷毛特别长,主要用途是描绘线条。纤长的刷毛有助于在没有其他辅助工具的情况下描绘出笔直的线条。
我们熟知的毛笔有狼毫、羊毫等,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画笔与中国的毛笔非常相似,不同的笔刷大小对应不同的线条。较粗的笔刷一般采用植物纤维,而较细的则使用人类的头发。这是因为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如袋鼠、考拉等的毛发长度都不足以用来制作笔头,而人类的头发则较易取得。
澳大利亚树皮画画笔
3
绘画的“画板”
有了颜料和画笔,还要有“画布”,才能进行艺术创作。澳大利亚原住民的传统是在岩壁上或是在树皮棚屋“墙皮”上作画。这些画一般是用于练习,或是用于教育年轻一代。澳大利亚原住民一直以来保有作画传统,可以说他们的艺术如活化石一般,对研究和理解世界各地其他的史前人类壁画有非常大的帮助。
19世纪末,沃尔特·鲍德温·斯宾塞(Walter Baldwin Spencer)及其他的人类学家陆续抵澳大利亚达阿纳姆地,开始了解和研究这里的原住民文化,并收集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想把岩画带回家是比较困难的,但取走树皮棚屋内的绘画作品却是可操作性很强的。树皮棚屋,顾名思义,主要由树皮搭建而成。阿纳姆地的桉树树皮表面较粗糙,内里却相对平整的,而这部分相对平整的内里则成为了原住民练习绘画技巧与教育孩子们的最好的“白板”。当时的西方人类学家们认为,与其一直拆取树皮棚屋的“墙皮”,不如让原住民创作更符合西方“油画”概念的作品,于是就有了“剥树皮为画布,取赭石为颜料”的树皮画。
阿纳姆地原住民创作的岩画 图/Gretchen Stolte
《巨型食人魔鲁马鲁马》,约1970年,藏于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
树皮画的便携性使得这些世人所未见的艺术品广为流传,从大英博物馆到法国的人类学研究所,再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世界诸多文化机构均有树皮画收藏。
(本文作者谢凡来自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
了解更多关于澳大利亚树皮画的制作
请观赏下面视频
↓
展览信息
展览
大师:澳大利亚树皮画艺术家展
展期
2018/7/4 - 9/2
地点
北11展厅
相关阅读
设计师手记 | 走进展厅,感受来自澳大利亚的树皮画仲夏时节,与您约一场来自澳大利亚的树皮画展展览预告 | “大师:澳大利亚树皮画艺术家”下月将在国博展出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展览专题>>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