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五下午三点,日光斜斜地赖在琉璃瓦上,一只喜鹊叼走了窗外橙红的柿子。忽然想起,还没好好介绍过我们自己。
故宫博物院寿康宫南边的小院落里,资料信息部的办公室里却没有丝毫悠闲,电话沟通与键盘鼠标的敲击声此起彼伏。我们,故宫博物院新媒体团队,在这里办公。
相较近600岁的紫禁城,这群人显得格外年轻,工作节奏也是快到可以“飞”起来~
快节奏的工作状态带来的,是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与微博的广受欢迎,网站内容的丰富易用,以及多款App产品的接连面世,这样的“故宫出品”获得了公众的认同。
赏心悦目,往往是用户们对“故宫出品”的第一印象。无论哪一款新媒体产品,每一个页面、每一张图片、每一处细节,都烙有鲜明的故宫印记,它可能来源于故宫所藏某一件器物上的小纹饰,或者某一处陈设里的具体元素。一个简单的仕女表情,都能在某一幅特定书画作品中找到对应的出处。
曾经,受种种条件的限制,故宫博物院和昔日殿宇重重的帝王宫殿一样,似乎总是蒙着神秘的面纱。但是,近10年来,步入信息化时代的故宫博物院,利用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在虚拟的时空中建立起一座和紫禁城同样辉煌的“数字故宫”。作为“数字故宫”的发言人,新媒体团队的每一个人都不敢有一丝怠惰,希望观众在使用这些新媒体产品和社交平台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故宫一如既往的精致和典雅。
来认识一下创造这些精致与典雅的人吧!与我们相逢,收获这座城的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负责故宫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的编辑们,都很年轻,偶尔看到大家私信中喊“小哥哥小姐姐”会很快乐的那种(请大家注意,这句话是其中一个编辑加的)。他们既熟悉宫里的深沉,也了解宫外的色彩,用清新的风格为传统博物馆增添趣味;他们也感知着紫禁城600年的温度,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为大家带来历史的一份温厚。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最准确的内容传达给大家,他们生产的内容都经过严谨的考证和多道审核。
如果说,文字编辑每日纠结于如何描述宫墙之内的奇妙经历,遇到有趣的故事迫不及待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那么摄影师们则几乎每一位都带着“强迫症”属性。
“拍花带香,摄雪裹寒”的摄影师们经常被大家提醒“该发美美的图啦!”,无数人透过他们的镜头看见了故宫的方方面面。他们拍得出巍巍紫禁中的气势恢弘,也拍得出冬日暖阳下一只小猫的安寐;更有专注于文物摄影者,青铜陶瓷、书画织绣,在他们的眼中,都值得被认真记录。每一个年度,新媒体团队发布的图片千余张,而摄影师与图片编辑们所处理的照片数量则更为惊人。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是对于故宫博物院万般的深情。
官方网站的设计、维护者们同样是审美能力极强、无比严谨的一群人。相较2010年才开设的微博与之后的微信公众号,网站的建设更早,也因版块众多而需要花费更多的心力。
从中文主站到英文版,再到青少版;从逻辑架构到视觉设计,再到内容维护,故宫博物院拥有了一个能让使用者满意的官方网站。
“故宫出品”系列App的受欢迎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获赠“故宫出品必属精品”的评价。既有日日新的《每日故宫》,有满是童趣的《皇帝的一天》,也有贯通了视、听、触觉体验的《韩熙载夜宴图》,还有系统呈现传统服饰文化的《清代皇帝服饰》等等。但这份宠爱也让App项目负责人略感压力:“怎样才能让下一个作品更加不负期待?”
如果你曾经被故宫之美打动过,请为这些用心传播故宫文化和博物馆精神的年轻的幕后工作者们点赞吧~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寻找传播文化遗产价值与内涵的人们。
☞ 团 体 评 选
☞ 个 人 评 选
其实,在新媒体团队背后,有着更多“数字故宫”同仁的默默付出。网络设备与信息系统的支撑,数字影像与音视频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与管理,先进数字技术的多途径应用与研究……有了这些丰富的储备和坚实的支撑,我们的工作才更加得心应手!
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加入这个始终严谨认真、时而脑洞大开的团队,
通过数字手段讲好文物故事,
让故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也让文化遗产为更多人所熟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