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民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俗语,所以又称“亚岁”、“小岁”。旧俗从冬至这天开始“数九”,冬至之后北方进入酷寒时节。清代宫廷特别重视冬至,列为三大节之一。在冬至这一天,皇帝要亲至天坛举行最高级别的祭天大典,各宫内均挂出《九九消寒图》,这成为清代宫廷的一项习俗。
俗话说:“冬至前后,冻破石头。”《帝京景物略》中写道:“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推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呬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獦蚤出。”冬天是寒冷而漫长的,木叶凋零,天寒地冻,在萧瑟的冬天,如何缓解寒冷,熬过漫漫长冬呢?智慧的古人发明了“数九”的游戏,按照各地的物候、农事、风俗习惯,编排出好记顺口的九九歌,孩子、大人们唱着九九歌诀,描画着《九九消寒图》,度过最严寒的八十一天。
北方流行着一首九九歌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一首歌诀描绘出了人们如何送走冬天迎来春天的整个过程,大自然的气候变化规律与人们的农业生产、文化娱乐生活是那样的息息相关。
《九九消寒图》,成为帮助人们度过寒冷、消遣冬日时光的书画游戏。因为极为风雅,怡情悦性,又操作方便,颇受欢迎,延续至今。如今故宫的养心殿还悬挂着一张填字消寒图,透过这张消寒图,我们还可以想象当年宫中描写消寒图的生活场景,历史不再陌生,一下子生动鲜活起来。而今天我们依然延续这种风雅,承传着这一习俗。
染梅与填字是《九九消寒图》的两种流行方式。染梅属于“画九”,画的即是《梅花消寒图》。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春场》记载:“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画九,中国人还是选用了最为风雅也最合时令的梅花,凌寒傲雪得梅花,与兰竹菊并称四君子,是君子品德的象征。染梅的颜色,多选用朱红色的,“素梅一瓣染成朱,画出九九消寒图”。也有用墨笔染的,“但看图中梅黑黑,便是门外草青青。”一枝素色的梅花,涂写者一天染上一笔,九九八十一天之后,红梅满树之时,窗外已是春风送暖,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清宫的《消寒图》样式丰富,“写九”以“管城春满”最具有代表性。据清朝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记载:“道光初年,御制九九消寒图,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字皆九笔也。懋勤殿双钩成幅,题曰管城春满。内值翰林诸臣,按日填廓,细注阴晴风雪,皆以空白成字,工致绝伦。每岁相沿,遂成故事。”故宫博物院养心殿中所悬挂的即是这种样式。
这张“消寒图”四周以木框插榫而成,裱纸绫。双钩“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个字刚好九画,从冬至起,每天描写一画,等九字描完,正好数九结束,与字词中的诗意正好相应,意境美好,有时候还会在笔画上记录当日的冷暖阴晴,是年冬天的天气情况便都得以记录,像极了一本记录阴晴冷暖的冬日天气笔记。图的上方写“管城春满”四字,管城是笔的代称。
清宫印刷消寒图的图版
此外“消寒图”在形式上还有葫芦型、阴阳鱼图形等,如《溥仪全宗》案卷中有一种“井”字形《九九消寒图》,九方格,每格内有九个圆圈,共八十一个圆圈,一天画一圈,以阴阳鱼来记录九九每天的天气变化,预卜来年丰歉。这项描写“消寒图”的高雅游戏,有助于人们了解气候的变化,还能起到学习书写的目的,寓教于乐,在宫中极为盛行。在民间也有画“消寒图”这种做法,成为一种广为流行的生活习俗。无论是“画九”还是“写九”,都是一种消遣娱乐、书画助兴的方式,人们以这种方式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创造情趣,书写、描画专属于自己的时光日记。
公元2017年(农历丁酉)
《九九消寒图》的起笔日是12月22日(冬至),
这一天,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
体味、延续古人的风雅生活,
在一笔一画间,迎接惠风和畅的春天到来吧。
戳下图购买 ☟
除了纸上点染,我们还特别准备了在线版的“九九消寒图”小游戏,同样一日一笔,自冬至日始,至万物生发,每天用不同颜色来填充笔画,准确记录当日天气的同时,一张色彩斑斓的九九消寒图也就填充完成啦。在或晴或雨,或风或雪的季节,笔笔填充回忆、抹去凛冬,享受一场美好的陪伴。
那么重点来了,怎么才能玩游戏呢?
戳这里就可以!
当然,
关注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微故宫”,
在底部菜单栏中选择“聚一聚--一起嗨”,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也会呈现在你的面前。
12月22日
开启第一笔~
每完整地、一笔不落地填完一个字,
还能获得5个微故宫积分哦!
积分有什么用呢?
可以在“积分商城”兑换文创产品、故宫微店礼券!
每天来微故宫逛一逛,
填一笔、签个到、去“爱上这座城”点个赞,
都能获得积分,
常来玩哦~
编辑/ 谢菲 美编/ 鲁婉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