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0

故宫故事|紫禁城里的“暖气”

[复制链接]

213

主题

0

回帖

84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5
发表于 2019-1-5 00: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北方极寒,南方大雪,暖气、空调、电褥子纷纷上场,帮助我们抵抗严寒!那么在古代,居住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和后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  悄悄告诉你:他们也有“暖气”!不信就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在先秦时期,皇宫已经开始想办法在冬天给君王们“供暖”了。在西周,就有三种取暖方式:一是在屋里生炉灶、做饭的时候,就会产生热气。二是把木炭放到炉子里取暖。三是用炭暖地,达到御寒的效果。不过,那时候,炭可是“奢侈品”,特别珍贵,只有皇家和少数贵族才用得起。
  

  到了明朝、清朝,皇宫取暖已经发展得相当“先进”了,甚至还有了专门管“供暖”的后勤机构,比如明朝负责管宫里柴草和冬季取暖“惜薪司”,清朝负责储运宫中木柴、煤炭的“薪库”。那么宫里都有哪些有趣的取暖方式呢?
  紫禁城里的地暖
  暖气名称:火地
  你知道地暖吗?这是如今冬季非常时尚的一种取暖方式。它的原理是把水加热,通过管道输送到地板底下的水管中,这样即便是光着脚踩在地板上,也会觉得暖暖的。
  

  其实在紫禁城,也有这样的“地暖”,叫火地取暖,这是明清皇宫冬季最主要的取暖措施。不过它不是利用热水取暖,而是热气。宫人们在宫殿的地面下用砖石砌好循环的烟道,用烧火所产生的热气来烘暖地面,热气由下向上徐徐上升,达到御寒的目的。除此之外,通过巧妙的设计,烟道还可以通到床铺的下边,就像我国北方的火炕一样,连床铺一起变暖了。
  如今在景仁宫后殿的山墙外、寿康宫东配殿廊下、养心殿东暖阁山墙外还能看到火地取暖的通道口和排烟口。
  

  寿康宫东配殿地炕通道盖板
  “熏殿”小炭盆
  暖气名称:炭盆
  看过《红楼梦》的小伙伴一定记得“黛玉焚稿”的情节。话说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后,十分伤心,一病不起,她觉得冷,便叫丫鬟雪雁生起了火盆,把宝玉送给她的手帕和写有诗文的绢子也都放在火盆中烧了。可见,将点燃的木炭放到盆里,也是古人的一种取暖方式。
  皇宫内冬季也常用炭盆取暖,清代叫做“熏殿”。即使到了清朝,木炭依旧很珍贵,所以炭盆取暖也不是每一座宫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的。只有皇帝、太后、皇后和一些地位较高的妃子以及重要的宫殿才能使用。
  

  

  但这种炭盆取暖的方式存有一个弊端,如果剩余炭火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火灾。清朝嘉庆年间的一天,乾清宫的掌火太监郝士通因为偷懒,没有完全熄灭木炭,就把炭放在了乾清宫东穿堂楠木隔旁。没想到,等他走后,木炭又燃起来,烧到木隔,等到大家发现有烟味儿,开门去看,乾清宫已经烧起了熊熊大火。这次火灾,让乾清宫、交泰殿、昭仁殿、弘德殿都化为灰烬,引起了紫禁城“高层”对防火工作的高度重视,他们还总结制定了宫中救火措施和紫禁城火班章程呢!
  

  古代也有暖宝宝
  暖气名称:手炉、脚炉
  人冷先冷四肢,古人当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发明了手炉、脚炉来取暖。冬天,在手炉、脚炉中装上炭,可以暖手暖身,还能随身携带,就像我们现在的暖宝宝一样方便实用,令人喜爱。
  

  为了方便传温,手炉和脚炉大多都是铜做的,不过作为宫廷用品,除了实用还要顾及美观,所以很多也有珐琅、画漆等其他材质,周身雕刻、描绘着精美的花纹。因为手炉脚炉中还有很多精巧的设计,所以炉中虽装着炭火,但炉体却不会烫手,总是温度恰好。为了方便携带,匠人们还给它设计了小提手。
  

  正是有了这些大大小小的“暖气”,皇帝的一家人才能在紫禁城里安全舒适地度过严寒的冬天,怎么样?明清皇宫的冬季取暖是不是也很时尚呢?
  

  访问故宫博物院青少网站
  聆听更多关于紫禁城的故事~
  编辑/  赵子薇   美编/ 鲁婉卓  审校/ 周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