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8|回复: 0

中国地图为何「阳盛阴衰」?

[复制链接]

121

主题

0

回帖

36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69
发表于 2019-1-31 18: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谷歌地球上的中国水系图
  中国地名“阴衰阳盛”之谜
  
  撰文-公子羽   制图-鬼箭羽  
  编辑-苏见羽   运营-萧十一


  为了标记生活、行走的空间,人类发明了地名。
  我们无法确切考证最早的地名是哪个,但可确定的是:我们的生活无法离开地名。没有地名的世界,将会把我们的世界清零,重回暗黑的混沌世界。

  中国的地名文化,如同它的历史一样悠久绵长。有这么一类地名,一定引起过你的特别注意:X阴、X阳。光是较大的城市,我们就能说出沈阳、贵阳、洛阳,江阴、淮阴。不算历史上存在后来消失的地名,我国的县级及以上的阴阳类地名,少说也有120多个。

  如果算上乡镇、街道、村庄地名,那数量就更加庞大了。
  
  /中国地图上带"阳"(县级以上)地名分布/
  制图-大地理馆
  
/中国地图上带"阴"(县级以上)地名分布/
制图-大地理馆

  不过,阳地名家族成员远多于阴地名。我国县级及以上带“阳”的,有120个左右,而带“阴”的则只有十几个。这种“阴衰阳盛”的现象,是如何造成的呢?

地形河流定阴阳

  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简约而深邃的名词,如老子《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后来,阴阳被引申用于代指方位:向光一面为阳,背光一面为阴。
/谷歌地地球视角下的中国河流水系/
制图-大地理馆

  我国国土地势西高东低,直接决定了大多数河流水系的走向是自西向东。北半球的阳光大部分时间由南向北照射——这种地形地势与河流水系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阴、阳可以用来代指南北。
  南宋学者洪迈专门对阴阳地名进行了详细考证,他的《容斋随笔》卷十六《郡县用阴阳字》篇开篇便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之语也,若山北水南则为阴,故郡县及地名多用之,今略叙于此。”

意思是,春秋《谷梁传》就已记载确认了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原则,这种命名方法因为容易辨别方向,很多郡县地名都采用,我(洪迈)现在把这个事详细地在书中说一说。


  以高于地面的山为视角,南为阳、北为阴。以低于地面的水为视角,河流北岸则成了阳面,南岸则是阴面。我们能从字面就能推断某城与其区域河流的关系,如沈阳,就是位于沈河以北的地方。

我们在这里捋一捋山、水和阴、阳的对应关系就是:

山南=山阳
山北=山阴
水北=水阳
水南=水阴


  对地名来源感兴趣的,并非只有我们。跟洪迈先生提到的《谷梁传》齐名的另一春秋名著《公羊传》就探讨了“京师”地名的成因:
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
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
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

  意思是:京师,是天子的居所。京是大的意思,师是多的意思。天子的居所,必须用“大而多”来形容。后来,“京师”多泛指王朝都城。
  第一部集中梳理地名的著作是班固《汉书》中的《地理志》,东汉后期的应劭则撰写了专门研究汉书中地名的《汉书集解》,对248个地名进行了注释,并讲述了152个地名的来龙去脉。综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引,《地理风俗记》《十三州记》,应劭注解过的地名有168个。
  其中,44个地名与“阴阳”有关。值得注意的是:“阳”地名为41个,“阴”地名只有3个,得名原因都跟河流有关——位于河流之阳,即河北。可见,当时就已经奠定了地名“阴衰阳盛”的格局。
  山水与阴阳有四种组合:山+阳、水+阴、山+阴、水+阳,阴阳出现概率都是50%。那么,现实中的地名,为什么更青睐“阳”呢?

负阴抱阳在“河北”

  前面提到,应劭注解的44个汉代“阴阳”地名,都跟河流有关。后世诞生的这类地名,仍以河流类居多。
  可以说,相比山,此类地名与河流的关系更密切——这是因为,在生活、生产中,靠水比靠山更重要。
  
/中国河流水系和内外流区地图/
制图-大地理馆
/“阳”地名多分布在自西向东流的外流区/
制图-大地理馆

  基于已有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流走向,为了取暖、采光需要,我国多数聚落的朝向是坐北朝南。为了抵御冬季寒风,背后需要有山;为了取水方便和航运需要,前方需要有水。
  
/家在河北:古代风水理想宜居地模式图/
制图-朱胜昔/大地理馆

  东流的水系与山地之间的平旷土地,成为最佳选址地——这也是风水师所谓的“负阴抱阳”之宝地。有了前水后山的条件,如果左右各有山护卫、出口再有曲流环绕几道小山做“案”就更完美了——这样一来,国都、城邑、村落就仿佛一个聚宝盆一样。陶渊明为我们描述的桃花源,正是这样一处理想栖居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种情况下,环抱聚落的那条河流就仿佛一条腰带,仿佛一张弓弦把家园环抱其中,风水师将最佳的水与聚落的组合,称为“金带环抱”。这种选址原则下,聚落一定是紧靠某条河流的阳面,即北岸。
  于是,一个又一个聚落,以这种思想为指导,在山水交织的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
  
/理想条件下的风水龙脉分形与聚落分级图/
绘图-朱胜昔/大地理馆

  资料来源:杨柳《风水思想与古代山水城市营建研究》
  很多人将风水视为神秘之术,其实不然,风水理论中的合理规划设计,不过是常识的运用,至于那些神神道道之说,多为后世居心不测之人以风水名义敛财而夸大而已。
 
/明代江西省聚落图/
省城、府城、县城多在水北、山南
资料来源:明代《江西全省图说》之总图


北半球的河流自西向东而流,因为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的因素,河流对南岸的冲击远比对北岸的冲击更强烈,久而久之,北岸将有越来越多的泥沙淤积成新的沃土,而南岸泥土则流失更为严重。


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河北显然盛于河南。因为这个原因,河之阳、比河之阴,更被青睐。


济南其实是“济阴”

北靠山、南邻水,这是古代聚落选址的基本原则,却并非绝对——因为现实中的环境变化多端,局部微观的地形环境,也有反常的情况。


山、水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因为地理位置重要、水土条件优越,仍需要建设较大的聚落,所以就有了少量位于河南,即“水+阴”类的地名。如淮河以南的淮阴、黄河以南的河阴(历史地名今已消失)、长江以南的江阴、汤水以南的汤阴。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西安、济南这三座大城,其实也是反常的情况,它们都是南或东南靠山,北方临河,就成了坐南朝北的形势,风水上称为“倒骑龙”。如果按照阴阳地名命名原则,济南该叫“济阴”,西安应叫“渭阴”,南京可叫“江阴”。
  
/济南市地形与水口格局形势图/

  也就是说,按照山河方位应该被叫做“X阴”的地方,以另一种名称出现了,这是阴类地名极少的原因之一。

  
/黄河、长江中下游重要城市分布图/

  我们还发现,黄河、长江两大河流的中下游,大城市(古典时期诞生的城市)多在南岸,而不是北岸。
  这是什么原因呢?军事防御。

  无论是黄河还是长江,北岸少有高山屏障。我国古代开疆拓土和征伐,多是从北向南进行,于是北面一侧的防御成为重中之重。没有高山阻隔的大城,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水代山,当作天险。
  但,水的安全系数远不如山地,而且时刻还有洪水的威胁。古代农耕社会时代,河北选址定律比较可行,开放时代到来前夕,那些新兴崛起的交通型、商业型城市,则逐渐突破了早期的选址原则,如武昌、安庆、上海,都紧靠大河南岸。
  不过,因为百余年近代史跨度远远短于两三千年的古代,当代地图上的地名遗存依然深受古代影响。

我数了一下今天地图上可以找到踪影的130多个“阴阳”类地名——无一例外,它们全部诞生于清代之前。

—END—

  版权声明:

“大地理馆”原创文章,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文、图务必注明出处r

地图、图表标注者均为“大地理馆”原创,严禁未经允许用于他处r

文章图文严禁抓取、复制,一经发现将视为侵权,坚决投诉到底
 
 
geo-museum
公共地理 传播专家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按时间查看所有目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