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0

3年前被哈佛录取轰动上海 95后小哥从"学混"到校园男神

[复制链接]

93

主题

0

回帖

29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9
发表于 2018-10-5 11: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说姐 精英说 9月1日

1.jpg

2.jpg

3.jpg

4.jpg

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曾走出过8位总统、157位诺贝尔奖得主、18位菲尔兹奖得主、14位图灵奖得主,是全世界学子梦寐以求的名校殿堂。


而在美国的八所常青藤校中,哈佛又以极低的录取率而著称。2018年,哈佛大学以4.59%的比例,摘得了“藤校最低录取率”的桂冠。



在严峻的录取形势下,对于越来越多怀揣名校梦的家庭而言,似乎从三岁开始备战哈佛也不嫌早!然而,却有这样一位在体制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上海男生,他自称英语平平、平均成绩不过中上,甚至直到高二才开始准备留学申请。


但偏偏是这位小伙,凭着一股子冲劲成为2015年上海市唯一拿到哈佛本科录取通知书的三人之一,他便是人称“哈佛三剑客”之一的李嘉昊。


李嘉昊


转眼,今年已是李嘉昊在哈佛大学的第三个年头,提起自己的校园生活,眼前这位高大英俊的少年,言谈中充满了赞美之词。


一方面,他尽情遨游在哈佛所给予的学术资源与校友资源之中;学术之外,他和朋友们一起旅游、派对、冲浪,在天地间游山玩水,酣畅淋漓。



然而,当时光退回三年前,这位人们眼中的“幸运儿”是如何斩获哈佛offer的?在这位“非典型学霸”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学校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3年的哈佛生涯又给他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精英说出品 时长05'06''



1
非典型学霸养成记


小学时的李嘉昊就读于上海静教院附校,当时成绩并太不好,淘气、上课插话、同学间打打闹闹,他甚至将自己形容为“学混”。


“数学比较好,语文还不错,其他的科目一般般”,说起自己童年时的调皮劲儿,李嘉昊坦率地分享了许多。


但有意思的是,学校老师和父母都对他很宽容,“老师夸我机智、聪明、有意思。父母也从来不为学习的事情批评我”,就是在这种愉快宽松的校园和家庭氛围中,李嘉昊自由自在地成长起来。


小学五年级时的最后一次考试,李嘉昊形容自己“莫名其妙就考得非常好”,还拿到了年级第一的成绩。从那次开始,他忽然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极受鼓舞,开始在功课上越发上心。



初二的时候,一向在数学方面成绩不错的李嘉昊,开始主攻数学竞赛。


起初,钻研数学只是为了获得老师的关注,但学着学着李嘉昊就发现了奥数中的乐趣。靠着不错的奥数成绩,李嘉昊顺利通过了上海中学的自主招生,考入了这所市重点高中的数学班。


刚进入上海中学时,李嘉昊的目标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名校。但在高手如云的上中,李嘉昊的英语和化学成绩挂起了红灯,甚至考出了班级倒数第二的成绩。


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让李嘉昊气馁,在危机面前,他冷静地分析了眼前的形势,并意识到不同于数学更注重逻辑推理的特点,英语和化学这两门科目,需要实打实地投入时间去记忆和背诵。


为了学好英语,李嘉昊买来厚厚的词汇书,花两个月时间背完一本;同时,在《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等知名外国媒体的网站上坚持阅读,练习英语,很快,他的英语成绩就上去了。



一方面,李嘉昊不断补足英语和化学的短板,与此同时,他也没有丢下自己热爱的奥数。高二那年,李嘉昊不仅拿到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银牌,还因此获得了清华大学一本线的预录取协议。


当时,只要他的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就可以进清华了,对于他来说,跨进清华校门几乎是铁板钉钉。


高中的目标只用了一年就实现了,还有近两年的高中生活不能浪费,此时的李嘉昊在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他想去海外诸如普林斯顿、哈佛、麻省理工这样的研究性大学。


于是他偷偷把自己的小秘密写在一张纸上,然后藏到盒子里,并开始行动。



但高二才开始准备出国,已经是非常迟了,但已经认定的事,李嘉昊决不服输,为此他放弃了清华的预录取名额,破釜沉舟,潜心准备美国名校的申请。


靠着一股韧劲,李嘉昊每天花七八个小时在托福和SAT上。高三那年,他又摘得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不久之后,不错的标准化成绩则帮助他顺利拿到了哈佛大学的面试通知。


但李嘉昊明白,对于哈佛这样的名校来说  “成绩只是个门槛,托福只要110以上,SAT2200以上,就进入了这个门槛。接下来的事情就和成绩关系不大了。”


当时,李嘉昊刚结束在波士顿的一项数学竞赛。此时的他很清楚,任何申请材料,都远不如和面试官现场沟通的过程来得真实。而数学竞赛的场馆距离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市并不远,李嘉昊打算自己去哈佛招生办找面试官。


在驱车前往哈佛大学的路上,望着窗外旖旎的风景,李嘉昊知道奥数竞赛的成绩会是自己的加分项,但接下来的面试才是最关键的考验。

秋季的哈佛大学校园


2
志愿服务近10年,助攻哈佛offer


到达哈佛大学时,已经有两位面试官在等着他,一位是哈佛大学高级招生官,另一位是总招生官。面试之前,李嘉昊做了一些常规问题的准备,但更多的面试问题将会是在他的回答之后继续的深挖。


提起当年的那场面试,在李嘉昊回忆道,数学竞赛获奖应该是自己被哈佛录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而说到拿下哈佛offer的另一个关键,就不得不提李嘉昊坚持了近10年的志愿服务经历。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李嘉昊就在妈妈的鼓励下,开始在上海江宁社区为那里的老人、弱势群体以及农民工子女服务,成为了一名小小志愿者。



从最初给养老院的老人唱歌,到后来给小朋友们讲课,对李嘉昊来说,公益是从小开启的事业,身在其中的他也变得越来越善于沟通、善于合作。


而在李嘉昊陪伴的人群中,一个被认为“没有情感、沉浸于个人世界”的群体引起了他的关注,他们就是自闭症和其他智力障碍人群。


在进一步接触后,李嘉昊意识到自闭症患者也有情感,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因而不受理解。自闭症在童年阶段如果受到干预,在成年后依旧可以融入社会。


他们需要教育,但国内相关的教师资源太少。彼时的李嘉昊迫切希望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  “通过志愿者陪伴,可以发现特殊人群的天赋,比如音乐、数学等,从而找到他们的梦想,并帮助实现。”

因带领上海市学生志愿者联盟自闭症项目团队,

帮助服务自闭症儿童及智障人士,李嘉昊被授予“慈善大使”称号


从那以后李嘉昊成立了社团,专门帮助自闭症儿童和智力障碍患者。


暑假时,他成立“清北学堂”,组织已经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学长,为轻度智力障碍的成年人上课,辅导他们参加成人高考;还与其他机构合作,策划了自闭症儿童的打字夏令营,邀请台湾老师来给小朋友上课,让自闭症儿童通过打字进行交流。


这段闪闪发光的经历,也成为李嘉昊脱颖而出的关键。


谈到自己的志愿者经历,李嘉昊简直像打开了话匣子。


李嘉昊在面试中谈到了一次有趣的经历——他陪自闭症小朋友玩,没想到被其他家长当作是孩子的爸爸,这段略显尴尬又生动无比的场景,把招生官逗得哈哈大笑。


3
没有虎妈猫爸,一样上名校


男孩总是喜欢冒险,而在李嘉昊的成长过程中,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放弃已经到手的清华大学,去追求美国名校,应该是李嘉昊20岁前最为难忘的一次冒险。


在李嘉昊的家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更多的是采用了一种散养的方式,教英语的母亲却从不管教儿子的英语;常常出差的父亲也不太过问孩子的学习。


而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李嘉昊的家人给予了他最重要的情感支持。



当时,距离高三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一边要参加托福和SAT考试刷成绩,同时还要准备材料、写文书,在巨大的压力下,有一阵,李嘉昊自己心里也有点着急。


    “放弃到手的清华,去追求梦想的美国大学真的是明智之举吗?”


面对孩子的踌躇,李嘉昊的父亲没有给他更多的压力,反而站在男人的角度上肯定儿子:“没事的,能上清华确实难,但是敢于放弃清华更难!你不觉得你做了一件很有勇气的事情吗?这才叫快意人生啊!”


而母亲则为他清晰指明了当下的重点:


    “进不了美国名校也不怕,可以转学,也可以第二年重新申请。既然已经做下冒险的决定,就要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而且后悔也没用了,加油去拼一把吧!继续努力!”


爸爸的感性加上妈妈的理性,让此刻的李嘉昊释然了许多。


诚然,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有用成倍的努力,来证明自己当初选择的正确性。


当父母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选择,会让他们更独立勇敢地做出决定,也会让他们渐渐学着承担风险,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学霸的家庭教育

精英说出品,时长:01'23''



4
来到哈佛:一块跳进大海的海绵


现如今,一转眼已经是李嘉昊在哈佛大学求学的第三个年头,当年那个热情爽朗的阳光大男孩,变得沉稳了许多。




但犹记得刚到哈佛时,一切并没有这么顺利。


对于哈佛大学这类金字塔顶端的藤校,每天十几个小时的作业早已不算什么,每每遇到考试周,凌晨四点的图书馆照样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巨大的学业压力加上陌生的语言环境,让初来乍到的李嘉昊感到极为不适应。


要知道哈佛巨大的学业压力,甚至一度让曾在哈佛求学的娜塔莉·波特曼在导师办公室里失声痛哭。更何况在中国的体制教育中,大多数中国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学术性质的论文写作。


但这些并没有让李嘉昊却步,李嘉昊迫切地想搞清楚“学校整体的运作方式”。



李嘉昊(右一)参与哈佛校园活动


经过第一年的磨合与摸索,大二时的李嘉昊逐渐适应了哈佛的生活,在学习上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语言渐渐不再成为障碍,他交到了更多新朋友,上课也能够完全听懂,还能够自由地向老师提问……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嘉昊开始能够将一部分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交生活上。





生活中的李嘉昊酷爱运动,旅游、派对、冲浪、帆船、极限挑战…… 在这个多元化的地方,李嘉昊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也不断融入当地的社交圈。


各式各样的社交活动下来,学业压力小了,生活则更加丰富了,和同学间共同的经历和爱好,也帮助李嘉昊建立起许多纯正的“战友式”友谊。


短短3年间,李嘉昊脸书上的好友数量达到了900人,直到这时李嘉昊才认为——自己真正融入到了哈佛的圈子里。





在李嘉昊看来,学业之外,大多数哈佛人都在社交,他们能很好地做好时间规划,在专业学术与自我价值间做好平衡,游刃有余地提升自己、包装自己、销售自己。


在哈佛的名声和影响力下,学子们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中的顶层杰出校友,身在其中的李嘉昊,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在不断吸收养分。


而这,也许才是哈佛真正的价值所在。



感谢嘉宾主持人“美妈蒙晰”

感谢场地提供方:美食图书馆


版权归精英说所有,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小林君,精英说作者,英国文化研究领域海归小硕,用心码字。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