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事君说
浅 显 有 趣 的 深 度 艺 术 美 学 干 货
宋朝是中国文艺的黄金时代,1082年,是这个黄金时代的奇迹之年。
这一年,在十八线城市黄州一个刚从牢里出来的中年男人给自己取了个别号:东坡居士。
这一年,苏东坡去游览一个叫赤壁的小山坡,写出了三篇文字:《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这些杰作横空出世的时候,时间在那一刻忽然凝滞了。
苏东坡成为了后世文人的偶像,他的豁达,潇洒,文章才情,让人佩服至五体投地。后人能做的,除了反复诵读,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向苏东坡致敬。
而今天介绍东京中央的这几件,几乎代表了九百年来最高水平的致敬。
张即之的《前赤壁赋》
作为书法家,最好的致敬当然是用自己的笔,书写东坡的佳句。
但是书法家遇到苏东坡,往往有心理阴影,因为苏东坡自己就是大书法家,而且他的字不好学,清朝书画家钱泳就感慨:(宋)四家皆不可学,学之辄有病。苏黄米三家尤不可学,学之不可医也。
——苏东坡的字,谁学谁有病,而且没得治。
为什么没得治,因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苏东坡的意尤其浓烈。
韵可以追,法可以循,而意不可学。
因为“意”是一辈子的人生积累,也是一刹那的真情流露。
但是苏东坡的绝世天才和人生经历又如何复制?
甚至东坡自己离开当时的心境,都不可以再现这种“意”,黄庭坚看了东坡在黄州写的《寒食帖》,说“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所以,南宋立国一百多年,几乎没人能走出北宋四大家的影子,写不出自己的意。
直到出了一个张即之。
苏东坡留下了一卷《前赤壁赋》的传世真迹,只缺了开头几句,现在收藏在台北故宫。
苏轼书《前赤壁赋》局部
张即之也写过一卷大字《前赤壁赋》。
虽然主体部分已经失落,但是正好留存了开头几句当中的十五个字,“于赤壁之下。清风徐來,水波不兴,举酒”。
这回在香港东京中央2018秋拍的拍场上亮相了。
Lot 672
張即之(1186-1263) 行楷節錄「赤壁賦」
紙本 立軸
44.5× 99.5cm 約 4 平尺
HKD 1,800,000 – 3,500,000
RMB 1,584,000 – 3,080,000
JPY 26,172,000 – 50,890,000
USD 230,400 – 448,000
大家都很熟悉张即之了,宋书殿军,大字摄人心魄,小字魂牵梦绕。这件虽是割裂无款,但却一眼认出张即之。
上世纪50年代,东京国立博物馆曾经展览过一件张即之书《前赤壁赋》断简。就是下面这件。
东博展览张即之作品 (现日本私人藏)
見《書法全集》平凡社,1955年,頁7
而这件的字体风格、大小、材质、气息,和东京中央出现这卷非常接近。但不同的是,东博展览过的这件是立轴,而东京中央这件是手卷。
当我们用PS技术将立轴还原成横卷时,发现更为舒服自然,和东京中央这件简直同出一轴。
东博展览作品ps处理后
2018东京中央秋拍拍品
再仔细看,原来东博展览过的这件张即之《前赤壁赋》,是被从手卷割裂重拼成了立轴!纳尼?这是为什么?
原来,这和中日两国观赏书法作品的习惯不同,中国人喜欢拿在手上或者放在案头近观,而日本人喜欢挂在茶室中相对而坐。我们仔细看两幅作品中的“於”字,显然是同一个人的手笔。
这件作品,与上海博物馆藏的张即之名作《待漏院记》风格也很近似,确定张即之无疑。
张即之《待漏院记》局部
张即之和张即之比完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北宋书法第一人与南宋第一人的同题PK。
苏东坡尚意,张即之也尚意,但是张即之的新意在于将唐人的法与宋人的意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风格。
苏东坡的字如绵里裹铁,刚柔并济。
苏轼书《前赤壁赋》局部
而张即之的字一半是绵,一半是铁,刚柔都要走极端,他的小字是绵,牵丝精妙,宛若美人呼吸,魂牵梦绕。
张即之抄《华严经》局部
他的大字则是铁,就像《前赤壁赋》,如壮士干杯,斩钉截铁,不留退路。
苏东坡的赤壁赋,力量收敛在筋骨之中,像是太极拳。
张即之的赤壁赋,力量挥洒在字里行间,像是降龙十八掌。
苏东坡纯用正锋,写得随意,是水波不兴的平和,张即之爱用侧锋,写得飞快,是长风破浪的激荡。
飞白从纸张掠过,几乎能听到嘶嘶作响的声音。
如果东坡看到有人这样写他的《赤壁赋》,会不会生气?
当然不会,他早就说美不只有一个标准,“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敬畏古人,而不依傍古人,以自己的天赋和心意,开出一种新的美感,这是最好的致敬。
文征明的平山堂
刚才说过,现存的苏轼《前赤壁赋》真迹缺了最开头的几句,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这个遗憾,到明朝的时候,由文征明补上了。
要说文征明,真可以算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
根据史料记载,文征明从60岁开始,抄写前后赤壁赋至少有几十遍,有小楷,有大字,有行草,甚至在他八十九岁的时候,也就是去世的前一年,他还抄了五次《赤壁赋》!
不过,这回拍场上的不是他抄的《赤壁赋》,而是他自己创作的诗:《过扬州登平山堂二首》和另外一首《上方》,都是行草。
Lot 634
文徵明(1470-1559) 行草書詩卷
紙本 手卷
33× 622cm 約 18.5 平尺
HKD 7,500,000 – 8,500,000
RMB 6,600,000 – 7,480,000
JPY 109,050,000 – 123,590,000
USD 960,000 – 1,088,000
平山堂在扬州,是苏东坡的老师欧阳修开创的名胜古迹。
后来苏东坡三次到平山堂,缅怀老师,还写过一首《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五百年后,文征明到了平山堂,当然要缅怀欧阳修和苏轼。
于是他写了这两首《过扬州登平山堂》:平山堂上草芊绵,学士风流五百年。
我们知道,文征明的小楷最有名,其实他的行草也非常好。
他的行书最早学苏东坡,后来融汇赵孟頫的风格,中年以后则以王羲之为主体,融汇各家,晚年转向黄庭坚一路,风格苍老,但依然不失法度。
这幅行草书卷,介于中年的流畅和晚年的苍老之间,气势满满,但是一点一画的规矩不乱,更没有明朝文人习惯的放肆作怪,就像苏州拙政园里那一棵他亲手种的紫藤,在古朴中流露清雅,在苍劲中展露平和。
“才气豪迈似东坡”的彭元瑞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大臣叫彭元瑞,他现在的名气不算很大,但在当时,是和刘墉、纪晓岚平起平坐的人物,当时人称他“才气豪迈似东坡”。
说他才气似东坡,可能略带夸张,但确实有几分靠谱:
论当官,彭元瑞比苏东坡强,他历任礼、工、户、兵、吏五部尚书,在朝廷有“智囊”之称。除了会当官之外,还有几项特长:
一是读书多。编《四库全书》的时候,纪晓岚是总裁,彭元瑞是副总裁之一,与纪晓岚并称“南北两才子”,有关朝廷礼仪、制度等方面的重要文章多出自他手。
二是擅长对对联,有个大家很熟悉的劝学对联,“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就是他的手笔。
三是精于古代器物及书画碑帖的鉴定,《秘殿珠林 》、《石渠宝笈 》、 《西清古鉴 》、 《宁寿鉴古 》 这些清宫收藏宝典,他都参与过编撰。
还有一项,彭元瑞写字漂亮,纪晓岚甚至叫他圣手书生。
什么场合能把他这么多特长全都用上呢?那就是皇帝的过生日,写祝寿诗。
彭元瑞写的祝寿诗,文辞优美,善用典故,对仗工整,再加上一手漂亮的小楷和精美的装帧,皇上想不喜欢都不行。
乾隆皇帝六十寿辰 的时候,彭元瑞献上 《万福集成赞》,受到皇上奖赏,乾隆皇帝七十寿辰 的时候,彭元瑞献 《古稀颂 》 , 皇上更高兴,先后赐予端砚、貂皮大衣、帝都的房子!还特许紫禁城骑马 。史书上说“儒臣之荣耀, 无以伦比。”
乾隆皇帝八十寿辰 的时候,要求大臣们集体写诗祝贺,由皇帝亲自打分评判,结果又是彭元瑞得分最高。就是这回出现在拍场的彭元瑞手书《万寿大庆八庚全韵诗》。
(篇幅所限,只列两开局部,全册36开)
Lot 627
彭元瑞 (1731-1803)
「萬壽大慶八庚全韻詩」冊
描金粉箋 冊頁
盒 L:24cm;W:15.4cm;H:7.3cm
書 21 cm × 12.2 cm 約 0.2 平尺× 36 開
HKD 6,000,000 - 8,000,000
RMB 5,280,000 - 7,040,000
JPY 87,240,000 - 116,320,000
USD 768,000 - 1,024,000
单看外包装,已经很惊艳,雕漆剔红的诗集专用盒子,清宫造办处量身定做的高级定制。一般这种乾隆宫廷御制的雕漆剔红盒子身价就要上百万,几乎让人忍不住想要买椟还珠了。
打开一看,清朝好的小楷并不多见,彭元瑞属于其中佼佼者。
虽然是当时官场流行的馆阁体,但是他的字并不死板,用笔多变而不失规矩,精致温纯,凸显小楷颜值;在结体上,由内紧外松演变成外紧内松,显得舒展宽和;通篇布局有致,舒朗得体,很招人喜欢。
册页局部
乾隆皇帝收到祝寿诗还意犹未尽,又下令把这些祝寿诗和祝寿活动记录汇集起来,印成一本《八旬万寿圣典》,并且收入到《四库全书》里。《四库全书》的老著录,也是没谁了。
我们的大猪蹄子皇上,就是这么爱显摆。
堪比李公麟的《罗汉图》
苏东坡是文人画的开山祖师,他相信绘画的最高境界,是得意,而忘形。
但是忘形不是无形,所以苏东坡画画虽然不依赖技术,但绝不轻视别人的技术。
他非常推崇白描大神李公麟,写过很多诗称赞李公麟。
明朝文人画的掌门人是董其昌,他喜欢把自己看不上的画家都贴上北宗、画匠的标签,但是对真正技术高超的职业画家,他还是高看一眼。
比如丁云鹏,董其昌说他的画是“三百年来无此作手”。
丁云鹏以画人物出名,他最擅长佛教题材,佛祖、菩萨、罗汉在他笔下既栩栩如生,又庄严肃穆。
这次拍场上就出了一件丁云鹏和盛茂烨合作的罗汉图,尺寸相当大,有两米多高。
Lot 701
丁雲鵬(1547-1628)、盛茂燁(明)
合繪羅漢圖
設色紙本 立軸
212×104cm 約 19.8 平尺
HKD 2,800,000 – 3,500,000
RMB 2,464,000 – 3,080,000
JPY 40,712,000 – 50,890,000
USD 358,400 – 448,000
鈴印:佛弟子(朱)、南羽(朱)、盛茂燁印(白)
藏印: 畢瀧之印(白)、澗飛(朱)
出版:《觀峰館特別企劃展:近江商人·野口家十一屋收藏品展》,平成29年,頁28,圖55
出展:
①特別展「十一屋收藏品之名品: 與野口柿邨相關的文人們」,山梨
縣立美術館主辦,産産新聞甲府支局等後援。2012年12月15日-2013
年2月11日
②《觀峰館特別企劃展:近江商人·野口家十一屋收藏品展》,觀峰
館主辦,2017年9月23-11月9日
來源:畢瀧(1733-1797)舊藏,日本明治維新期的近江商人、實業家野口正章(1849-1921)遞藏。
參閱:
①《蘇州産見産夢―明産清時代産都市産産画―》,大和文華館,2015年,頁76-77,圖版26
②《高邁—明代書畫名家産藏展》,三圭社發行,2018年3月, 頁134,
圖版57。
藏印說明: 「畢瀧之印」、「澗飛」屬屬畢瀧(1733-1797),清書畫家、鑒藏家。江蘇太倉人。字澗飛,號竹癡,別署靜逸、靜逸庵主,畢沅胞弟、趙溶婿。工畫山水及竹石,蒼渾而秀,又工書,喜收藏名賢書畫。遇翰墨精粹,
不惜重價購藏,故多宋、元、明人珍品。出示所藏宋、元、明人筆墨,皆
真跡中之烜赫者,無一贗鼎。
藏者簡介: 野口正章(1849-1921),日本明治維新期的近江商人、産業家。造酒企業“十一屋”第四代當主。父野口忠藏(柿邨)交友廣闊,與當時的日
根對山、富岡鐵齋等文人畫家過從甚密,收藏美術品頗豐。妻子野口小蘋是清末民初日本著名女畫家、侄子野口謙産為著名油畫家。
作者簡介: 丁雲鵬 字南羽,號聖華居士,安徽休寧人。出生行醫世家,父丁瓚為 進士出身。雲鵬善畫人物、佛像、山水,亦善花卉。盛茂燁 明畫家,號念庵,長洲人。善山水,人物亦精。
我们平常见到的罗汉图一般都是十八罗汉,但是这幅图仔细数一下,有二十多个罗汉。为什么会扩招呢?
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这幅罗汉图和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三幅丁云鹏《罗汉图》在人物形象、画风、尺寸都很相近。
京都博物馆藏丁云鹏罗汉图之一
京都博物馆藏丁云鹏罗汉图之二
山石的皴法,有惊人相似——
拍卖本
京都博物馆本
人物姿态的处理方式,倾斜的角度、动作、衣纹都非常相似——
拍卖本
京都博物馆本
近两年,纽约佳士得和日本静嘉堂也出现过类似的丁云鹏盛茂烨合作《罗汉图》,每张图上也都有20来个罗汉。
所以专家推测,他们出自同一套五百罗汉图,全套应该是24幅,不过目前已知的下落不到10幅。
京都本《罗汉图》的落款时间是1594年,正是丁云鹏四十多岁画技鼎盛的时期。
也是他的人物从工整秀雅到晚年沉着古朴的转型时期,在造型上,虽然是仙风道骨,骨骼清奇,但却没有滑稽古怪的样子。
在用笔上,非常流畅自如,线条劲健挺括,毫发之间就能刻画出人物的眉目神情,功力堪比宋朝李公麟。有时又出现方折的笔道,这可能与丁云鹏从事过版刻画稿的经历有关。也正是这样,《罗汉图》才会在奇异之中多了一份生拙的趣味。
合作的盛茂烨虽然名气没有丁云鹏大,却绝不是打酱油的。
盛茂烨是苏州画家,却在文征明的吴门和董其昌的松江派之外另辟蹊径,他擅长山水,人物亦精,尤其善于在山水和人物的摆布之间,捕捉诗意韵味。
这幅图上有二十多个罗汉,周围古树参天,怪石嶙峋,构图密实又不显得局促拥挤,有一种大气空灵的效果,这便是盛茂烨的布局经营功夫了。
自然,这样的画,也不是随便一句南宗北宗或者职业画文人画就可以界定的了。
来自最高处的致敬:宋徽宗
苏东坡写赤壁赋的1082年,在距离黄州千里之外的首都汴京,也发生了一件大事,神宗皇帝添了一个儿子,取名赵佶。
也就是史上最有名的文艺皇帝宋徽宗。
作为政治家,宋徽宗是失败的,但是作为艺术家,徽宗不折不扣是一个品味很高的文人风格艺术家。
这回拍场上,出现了一幅宋徽宗的《墨竹小鸟》!虽然是不足1平尺的小品,但也是苏东坡开创的文人画风影响啊……
Lot 671
宋徽宗(1082-1135) 竹禽圖
水墨絹本 立軸
32 × 30.5 cm 約 0.9 平尺
HKD 3,000,000 – 4,000,000
RMB 2,640,000 – 3,520,000
JPY 43,620,000 – 58,160,000
USD 384,000 – 512,000
市场上有真的宋徽宗?
严格说来,没有一点争议的徽宗真迹,这个真没有。
包括当年创天价的《写生珍禽图》,有徐邦达、谢稚柳先生的认可,但是学术界也仍然有争议。
不过,仔细看这幅《墨竹小鸟图》,确实有一眼:
我们知道,存世的宋徽宗画作风格有两种,一种是相对简朴的,一种是十分华丽的。徐邦达先生认为,简朴的风格应该是徽宗的真迹,而华丽精美的是画院画家代笔。《图绘宝鉴》就有记载,说宋徽宗的画“作墨竹紧细,不分浓淡,一色焦墨。”
对比这幅图上的墨竹,是符合这个特征的。
跟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的宋徽宗《竹禽图》相比,竹子的画法也是比较相似的。
再比如鸟的眼睛,黑眼珠和外面的一圈白粉都很明显,显得炯炯有神。
拍卖品局部
竹禽图局部
从艺术史角度看,比宋徽宗自己的创作更重要的,他作为皇帝,把苏东坡、李公麟、米芾这些艺术天才的理念变成了主流审美,把一个国家的审美品位提高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
宋代的美学之所以高,是因为它“尚意”,“尚意”就是,直达内心,删繁就简。
但是仍然保持严肃认真的写真态度,而不是糊涂乱抹,草草几笔,就称为文人审美。
一些美是眼睛能看到的,一些美是需要用心才能感受到的。在2018回望1082,宋人依然站在高处,值得我们致敬。
想看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
画事君个人微信
试试加个好友吧
(发送好友申请,请先自报家门)
↓↓↓↓↓↓
“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
评论区留言,和画事君聊天儿
画事商店,好书好看,点击进入
▼▼▼
画事商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