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0

钉钉,请钉住了

[复制链接]

60

主题

0

回帖

30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02
发表于 2018-12-19 22: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创业最前线」首席主笔|龙曦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申请授权

  从没有如此坚定,这一次,钉钉把自己牢牢“钉”在了中国最大的企业服务平台的定位上,敲钉转角,入木三分,不可动摇。

  在2018年底的这场题为“你好,我是钉钉”的宣示里,钉钉干脆利落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阿里是BAT巨头里最具有TO B服务基因的存在。

  其实,无论是“人、财、物、事”上的全链路数字化办公解决方案的提出,还是“数字化商务人脉”的重新审视,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钉钉第一次无比清晰的标定了自己的未来与中国产业界未来的交集,以及在其中将发挥的历史性作用。

  室外寒冰,室内高温,镜片模糊中望去台上的钉钉,突然发现有了点IBM的影子。


  换名片的本质


  你上一次换名片是什么时候?

  ……我可能想不起来了……

  那你们怎么交换联系方式?

  拿起手机,扫二维码……

  也许,有很多人已经不在一些非特别重要的场合使用名片了。但笔者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在那些重要的商务场合,一方拿出名片,一方举起手机的场景,总是他特别不愿意遇到的。

  这其中不仅仅有尴尬,还有某种双方都不喜欢的暗示。

  或许,暗示着双方已经不处在一个时代、一个频道?或许,暗示着一方重视,一方不那么重视?更深层次的或许还有,把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拉进自己私密社交圈子的戒备和尴尬?

  如果没有这些,我们怎么会看到各种社交软件上那些错综复杂的隐私设置——给看不给看,能看不能看,能看什么看几天,以及双卡手机,双应用支持……

  这说明,有时候,过于简单、过于通用化的代价就是过于复杂。

  这就好像Windows系统S和Mac OS系统,前者是试图支持所有的硬件、通吃所有的场景;后者是只支持有限的硬件,只对接和自己产品特性相关的场景。经过多年发展,前者的市占率始终是最高的,后者的利润率却逐年井喷,高到令前者绝望。

  在笔者看来,选择名片交换这个多少有些尴尬的场景作为切口的钉钉,并不是要实现名片电子化交换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而是试图以此厘清需求。

  钉钉让人钦佩之处也就在于,它洞穿了职场人脉和生活社交两者之间的场景尴尬,了解了商务人脉的本质,并试图引导人们回归这个本质。

  雷军说过,洞穿本质,往往是最难的。

  钉钉“钉”住名片这个场景,其本质是钉住了“数字化商务人脉”这个定位。

  何为人脉呢?

  辞典上比较标准的解释是: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经常用于政治或商业的领域,指人通过各种渠道所达到的领域和程度,以及产生的影响力。

  有一个电话号码或者邮件地址算是人脉么?在对方的社交软件的list上占据一个位置算是人脉么?扫码加过一次对方算人脉么?

  都不算,因为它们只有联系的可能性,但不能担保人与人之间可能产生的协同关系。换言之,只有可能产生协同关系并可以管理、培育、经营的人际联系才能称之为“人脉”。

  所以当笔者看到“钉钉数字化名片”的时候,内心的感觉是相当震惊的。

  坦率说,如果一个创业公司把这些功能当做一个项目,它可能是很难成功的;但如果用来作为以钉钉为核心的企业服务平台的一个入口模块,它又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是巨头做事和初创企业做事的势能之不同。

  很多人盛赞钉钉数字化名片发送的快,交换的多,笔者却认为,快和多,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实名认证和企业认证的背书,以及可持续更新的时光机这两个功能。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经营商务意义上的人脉至少得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点,验真,即证实对方的存在是真实有效的;

  第二,可维护、更新、管理。

  而这正好是钉钉数字化名片提供的标准功能。

  但其中更大的价值在于,用户只要开始尝试使用钉钉的数字化名片,就已经下意识完成了把自己的企业行为或者商务行为进行数字化的第一步,就完成了对纸质化名片的抛弃和对电子化名片的应用,就迈过了从传统形态向数字化形态转变的第一步。

  所谓一举而关天下,莫过如是。


  钉钉谋变

  如果不亲临钉钉的发布会现场,以及见证那些以场景重现为形态的表演化演示,就很难理解以企业服务平台角色,而非特定场景社交工具角色焕新而出的钉钉。

  阿里一向很善于营造概念,这次也不例外,它用——“人、财、物、事”上的全链路数字化办公解决方案来概括了钉钉的未来。

  由于已经有很多媒体分门别类的解读过人、财、物、事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功能,笔者在这里不拟重复。我们试图使用的一个视角是,钉钉对于人、财、物、事的数字化重构,是否最大化了阿里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的能力?

  答案是,是的。

  从人的角度来看,钉钉最大化了自己的用户基盘。

  到目前已经连接了4300万企业和他们的员工,而且是纯商务环境下的“高商务净值”的企业和员工。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招所说的——“钉钉的使用现状代表着数字化工作方式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普及程度。

  钉钉的成长速度充分表明,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势不可挡”,的确有充分的依据,这也构成了钉钉的用户基盘,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基盘的统计单位,是用多少家企业而不是多少个使用者来标定的。

  从财的角度来看,更是最大化的发挥了阿里的既有优势。

  从表面上看,目前钉钉宣布的主要是通过支付宝与钉钉联合打造,帮助企业报销流程实现全链路数字化等。

  但支付宝又何止是一个支付工具或报销工具那么简单?换个角度看,支付宝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工具平台,无论是在线服务能力,还是资质,抑或是技术团队,它有无限的潜力可以和企业端的需求打通,拥有无比巨大的想象空间。

  的确,阿里不是一家财务软件公司,我们也不需要钉钉成为一家在线的财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它更大的价值在于迅速的帮助传统客户进行资产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配置。

  相信我,所谓的数字化报销只是冰山一角。

  接下来,我们不免说到“物”,也就是钉钉的“理想办公室”。

  有很多人看到这一环节的兴奋点,在于钉钉似乎将从一个纯软件变为将涉及硬件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但是,按照笔者对阿里的了解,钉钉反而绝不可能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智能化办公硬件的供应商。

  相反,钉钉或说阿里的路线注定了,这将是一条重要的、全新、开放的物联网创新链路,将有大量的传统办公硬件巨头和新兴的智能硬件开发商趋之若鹜的成为这个产业圈上的一环,钉钉的本质注定了其焦点将放在软硬件的智能化整合之上。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钉钉的“物”的概念,将有点类似于小米和它的生态链企业目前打造的数字化家庭——只不过钉钉要做的是数字化办公。

  而我们在演示中看到的数字化智能网络中心、数字化智能前台和数字化智能会议室三个场景,其实只是更多典型场景的一个DEMO,它意在吸引更多的智能硬件以阿里和钉钉为核心打造一个软硬结合的总体应用环境。

  而最后谈到的“事”,无论是文档也好,热线也好,其本质无非是一个词“协同”。

  所以,钉钉的本质升级,就在于它出离了自己的工具定位,极大的强化了自己的平台属性,并利用了阿里在数字化金融、产业链整合、智能化协同等方面的基础实践,为钉钉进入浩瀚无边的企业级服务市场的蓝海,打造了一艘可以永续运行的航船。


  生态,以及大于生态

  对于钉钉的焕新,有人说,好啊,这又是一个生态。

  但这不是一个放在社交背景上的生态。说来也有趣,大洋彼岸的谷歌,几乎在同时宣布了将提前关闭自己的社交服务Google+,而这个消息公布之后,谷歌母公司股价反而应声上涨。

  这一切似乎昭示着,在消费互联网红利将尽的时候,再去抓自己并非得心应手的社交业务,对于谷歌、阿里这样的巨头来说,已经不是一个被投资者看好的选择。

  相反,几乎没有异议,对于产业互联网的挺进,则成为了最新最热的话题。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个表层的“风口转移”,而是互联网产业在寻找下一个利基市场和更换驱动引擎。

  很久以来,在高线城市的一般互联网用户已经习惯了消费互联网的无所不至,并产生了一种我们已经生活在无边无际的互联网海洋中的幻觉之时,很少有人看到,中国的经济核心命脉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基于此的数字化资源配置,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可以看看这些数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9%,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3%。

  IDC也有数据,预计到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 8.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万亿元),比重将超过55%。

  如果反过来看这些数据,就不难发现,在改革开放已经有40年的中国,我们还有近70%的GDP没有数字经济化;我们当下的数字经济规模的比重在整体经济规模中还未过半。

  只有深刻的理解这些积极数据背后反照出的社会现实,就不难得出结论:

  产业互联网,或者钉钉所看重的数字化企业服务,是一个未来将覆盖接近70%的GDP和在国民经济中过半数据规模的超级大的市场。

  如果放到一个更大的格局里看,企业的数字化服务,这是一个将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到改革开放五十年的十年间里,最有机会、最有动力也最迫切的市场。

  所以,我们才说,钉钉要做的努力绝不是基于阿里搭建一个生态那么简单,它的胃口实在太大了,大到了要去分享(当然也是提供)未来十年中国产业经济发展所需要能力和所释放的红利。

  仅仅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在这次发布会上,陈航(花名无招)正式发布了“百万数字化管理专家培训计划”,面向社会培训100万的数字化管理专家。

  他表示“我们相信管理思想的变革是数字化工作方式的第一步,数字化管理专家将把数字化管理的新思想传递给中国4300万企业。”

  其实,100万只是一个虚数。但是,它至少反映了一个现实,就是钉钉不是在向内看,而是在向外看,不是惟KPI化,而是惟社会效益化。

  它要打造的是一个无边的生态,这个生态里可以装下现在的4300万家企业和未来的可能的4300万家新的企业,这个生态的最大特点就是和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交融奏鸣,若合符节。

  从这个角度来看,“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同在线、业务在线、生态在线“五个在线”助力中国4300万企业实现数字化工作方式,只是钉钉的当下第一步。

  未来它可以做的事情,还太大太多。

  我们无法预测这个壮阔的未来是如何展开。但我们可以看到,钉钉站在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点上,它占据了正确的入口,有了踏实的定位,并且已经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服务。这是钉钉前所未有的一次重定位和再出发。

  所以,钉钉,千万要钉住了。







  中国领先创投新媒体

  100W创业者及投资人关注

  ©  投稿合作  微信:cyzqx20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