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0

拜腾花1块钱就买了一家工厂?车和家却花了6.5亿 | 电动车公社

[复制链接]

169

主题

0

回帖

64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5
发表于 2018-12-27 01: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蛋蛋姐的朋友

  「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我很爱车

  平时也会跟大家分享和新能源车有关的一切

  正在关注新能源车  但还没关注我的朋友

  文末有二维码、有跳转链接 还有抽奖~

  我的朋友经常会拿着图来让我猜车

  因为他们知道我的口头禅:

  “街上跑的车就没有我不认识的”

  所以

  有拿着内饰局部图让我看情敌的车是什么车型的

  有拿着稀奇古怪的车标问我这是什么品牌的

  甚至还有拿着尾灯图就来问的

  就这些就想难倒我?根本不存在的啊!


  然而。。。直到一张图的出现

  我承认我输了。。。


  2014年以来

  造车新势力如同雨后春笋一样疯狂生长

  即便作为汽车行业的从业者

  我也出现了见到品牌却叫不出名字的尴尬

  今年更甚!

  燃油车和电动车上演了一出冰与火之歌

  连续增长了二十多年的中国车市

  竟然放慢了前进的脚步

  传统的燃油车市场

  已经连续6个月出现了负增长,疲态尽显

  但新能源市场则增长迅速

  1-11月销量达84.5万辆

  同比增长89.3%,热情似火

  未来的市场更是不可限量

  毕竟很多新造车势力不是还没开始交付

  就是产能还在爬坡阶段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造车新势力们都是怎么开启造车之路的?

  不同的方式都有什么利弊?

  要想造车

  最重要的就是获得汽车生产制造的资质

  没有资质,你就是“黑户”

  即便你有再多的钱生产出来再好的汽车

  都是“私生子”

  要想名正言顺光明正大的

  生产并销售自己品牌的汽车

  获取资质有三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路:申请资质

  (申请是不可能申请的,这辈子怕是都申请不到的)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这是最直接的路

  好比你要娶女友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获得女友父母的认可

  父母对女婿的考察最多的方面

  就是长相身材、家庭出身、学历财富等

  国家考察造车新势力能不能获得资质

  也是从资本、技术条件等方面来考虑


  但……国家最近貌似不打算再招女婿了

  2015年,为了促活国内的汽车市场

  相关部门发布了一条

  <<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

  用特批的方式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纯电动汽车

  不过后来骗补风波一出,各种质疑不断

  这个项目的审批从去年夏天开始

  至今没有开放

  这意味着 靠申请的方式 获得资质怕是走不通了


  国家:你还是趁早死了这条心吧

  第二条路:寻找代工

  (虽然交车快,但毕竟寄人篱下,各种不便)

  A计划行不通,自然还有B计划

  申请资质受阻后

  代工模式成为了初创车企造车的替补方案

  并且也是官方认可和支持的

  在国内倍受争议的蔚来汽车走的就是这条路

  原UC创始人何小鹏的小鹏汽车

  以及奇点汽车也走的是这条路

  本身没有资质

  但是找到拥有资质的汽车制造厂商抱他们的大腿

  帮助自己快速绕开资质困境

  并且有成熟的工厂和工人

  从而用更快的时间实现量产交付

  看起来不错,但不得不提的是

  代工模式也有很多的遗留问题


  以网红品牌蔚来汽车为例

  自从选择与江淮汽车进行代工合作后

  质疑声不绝于耳

  李斌曾说过:“国内自主品牌从来没有像蔚来一样能把车卖到这个价位的”

  的确,四五十万的售价

  蔚来汽车的定位就是高端市场

  却选择了江淮汽车

  这个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的自主品牌合作

  这让不少消费者存有担忧

  毕竟两个品牌的定位和调性很明显区别甚远


  品牌的调性走偏不算

  还要每月按照实际交付车辆支付江淮汽车生产费用

  并且在工厂开始批量生产后的前36个月内

  补偿江淮汽车经营亏损

  要知道,江淮汽车的销量一直走低

  公司的亏顺可不是小数啊……

  这就好比你去租了房子

  但房东可不是一个省心的主

  寄人篱下,始终有各种不便


  第三条路:购买资质

  (代价巨大!真的巨大!)

  相较于前面两条路

  收购资质简直就是最优解

  既可以较快的获得资质

  又可以打消消费者对代工的顾虑

  但鱼和熊掌肯定是不可兼得的

  收购其它厂商的生产资质意味着高昂的资金代价

  所有造车新势力里

  走上这条路最早的就是威马

  早在2017年2月

  威马就已经花了11.8亿

  收购了大连黄海汽车100%的股权

  这一大笔开销

  大概花了威马融资总额的10%左右

  不过好在威马的团队,从创始人开始

  本来就是吉利和大众的原班人马

  对汽车组装、零配件供应链简直不要再熟悉

  所以他们最早购买了资质、自建工厂

  也是用这种方式最早交车的车企


  最近还有一则比较大的新闻:

  早已经淡出我们视线的力帆汽车

  因为一张公告成为了汽车圈的热点


  车和家以6.5亿的价格买走力帆100%的股份

  从而有了造车的准入证

  但车和家自创办以来三年来融资总计57.55亿

  购买资质的花费超过总融资金额的11%


  车和家买完资质当天,我就看到了一条朋友圈:

  厂比厂真是气死厂

  原因很简单

  这位汽车圈的朋友说的就是拜腾

  今年9月底,一汽夏利用1块钱

  把亲儿子一汽华利卖给了拜腾

  对……1块钱

  不过拜腾必须承担夏利这个

  还不起债、付不起工资的亲儿子欠下的8.55亿

  这笔钱大概

  占了拜腾超过51亿融资总额的近17%.


  少则几亿多则十几亿的买壳成本是十分沉重的

  如果难以忍受代工模式的处处受限

  那么要获得自由的代价则是昂贵

  现在消费者对造车新势力的有色眼镜

  只有等到他们

  拿出真正令人信服的产品后才会摘下

  奉劝各位造车新势力一句话,要想跑,先学会走

  作为一个车企,首先你得能造出来“车”

  显然,摆在造车新势力面前最大的障碍

  就是量产交付

  然而消费者把产品拿到手

  这个看似理所应当稀松平常的行为

  对于造车新势力并不容易

  目前市面上做到量产交付的造车新势力屈指可数

  能迈出交付的第一步,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李想说过这么一句话:

  “消费者不会因为你是造车新势力而同情你”

  当造车新势力不再把交付量当做新闻来宣传

  能把产能、交付、品控和服务融合在一起

  并做好的时候

  也就是叫板传统汽车的时刻了吧

  最后

  。

  。

  。

  明人不说暗话,说好的送福利

  今天我们准备了价值上千元的3个圣诞福袋

  打包送给1个圣诞福星!

  里面全是各种实用又高级的汽车用品

  甚至包括行车记录仪、头枕、车载吸尘器等12件礼物

  而参与活动也很简单

  关注「电动车公社」后

  在最新文章最下方就有参与方式啦~

  1月1日21:00准时抽奖!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小王子>>


  电动车公社

  关注「电动车公社」,开车不花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