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大唐风华”展览于2018年9月3日下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为期两个月。本次展览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内交流系列展览之一,也是继“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地方兄弟博物馆之间又一次成功合作。
展览缘起
“大唐风华”展厅入口
在中国历史的广袤苍穹中,大唐是极为璀璨的一颗星辰。她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商周秦汉以来文化的优良传统,广泛吸收和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分,以惊人的创造力成就了影响广泛、绵延至今的盛唐文化,并且始终饱含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世界精神与宏大气魄,散发着永久的文化趣味和精神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曾强调,“要保护好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保管、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通过展览展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今年以来,我们本着不求所藏、但求所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基本理念,积极主动加强与地方文博机构交流合作,共同推出地方古代精品文物展览系列。此次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联合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门寺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昭陵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长武县博物馆九家兄弟文博单位共同协办的“大唐风华”展览,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地方共同举办古代精品文物系列展览的又一重要成果。
展览特点
“大唐风华”展厅实景
唐代文物展览一直是博物馆展览的重要题材之一,除了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通史陈列中的隋唐部分以外,国内外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主题不同的专题展览。这些展览丰富着观众对唐代艺术、文化和历史的认知,也使唐代文物逐渐为人们所熟悉。
本次展览不求面面俱到,希望充分发掘文物的内涵,以一些新的角度切入主题。如第一部分以唐俭墓志和马璘墓志为中心,配合文官俑、武官俑、骑马俑、环首铁刀等文物来表现唐代文臣武将的风采。第二部分将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地宫的部分金银器作为皇室的宝藏进行阐述。
其次,在展示上以数件唐代壁画和墓志为线索和重点,配合展出相关文物,从而达到展示唐代艺术、文化和生活的目的。如第三部分“长安多丽人”以韦浩墓出土的携婴饲鸟出行图,武惠妃敬陵出土的捧包裹侍女图、持如意侍女图、男装捧盒侍女图等壁画,以及永泰公主墓石椁线刻拓片为中心,同时展出众多唐代女俑和梳妆用具,表现唐代女性和女性生活。
此外,展览中许多精品文物还是首次出馆展出,如陕西历史博物馆韩休墓的高士图、武惠妃敬陵壁画,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苏谅妻马氏墓志、米继芬墓志,国家博物馆的智藏禅师舍利函具等。希望这些探索和努力能丰富观众对唐代历史与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展览架构
本次展览汇集的近120件(套)唐代精品文物,是我们从陕西历年出土文物中精心甄选、能够代表盛唐发展水平的代表性物证,它们从文化、生活、艺术、中外交流及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盛世大唐的绝代风华。极尽工巧的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地宫珍宝,展现唐代时尚风俗的壁上丹青和勒铭存记的墓志,表现胡风汉俗的三彩陶俑和多元共存的宗教文物,莫不精美绝伦,不仅凝聚着那个时代的珍贵记忆,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徜徉在21世纪的纷繁变局之际,回望千年大唐,我们发现,那里不仅有催马战犹酣的潇洒英姿,持戈卫社稷的壮怀激烈,从业务精专的踏实勤勉,也有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宜人风景,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昂扬气象,汇集四方奇风异俗的博大胸怀,共同挥洒出一曲盛世华章。
大唐风华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是,那种乐观向上、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那种勇立潮头、敢于创造的奋进精神,那种融汇天下、择善而从的包容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突出特征,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有所启迪和激励。希望此次展览能够通过对盛唐历史的简要回顾,既激发人们思古之幽情,更启发人们深入思考民族复兴的艰难曲折,携手共创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未来。
第一部分
文武安天下
唐朝疆域广阔,威极四方,国祚延续近三百年,其间有创建盛世的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的无上荣光,也有政治风云的变幻无常,戡平战乱的困苦艰辛。层出不穷的风云人物,共同书写了这个时代的瑰丽篇章。该部分主要分为文和武两个方面,以三彩文官俑、深斑白玉带、“翰林”盖罐等文物表现唐代的文臣,以三彩武官俑、水晶缀十字铁刀、彩绘贴金骑马俑等文物代表唐代的武将。还特别展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唐俭和唐代中期名将马璘的墓志,意图表现在有唐一代治乱盛衰的过程中,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的风采。
彩绘陶文官俑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楼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彩绘贴金骑马俑
1971年陕西省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唐俭墓志
陕西省礼泉县北屯乡西页沟村唐俭墓出土
昭陵博物馆藏
第二部分
皇室的珍宝
唐朝是当时疆域最大的国家之一和东亚文明的中心。作为强大帝国的统治者,李唐皇室在宫廷中汇聚了众多的财富和珍宝,有宫廷作坊制作的精美器具,有来自异域的奇物异产,也有地方官民进奉的金银贡品。这些遗留至今的珍宝令人惊叹不已,尤其是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因其内容的丰富和精美而震惊世界。该部分主要选取了何家村窖藏的一组炼丹用具和法门寺地宫的一组茶具作为展示重点,同时配合展示地方官员进奉的银盘、银盒、银铤等器物,显示了唐朝发达的金银工艺和奢华的宫廷生活。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金银丝结条笼子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第三部分
长安多丽人
唐朝的女性,特别是生活在长安的上层妇女,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时代的自由、奔放、热情和勇敢的特点。她们修仪容,理丝竹,善吟唱,努力刻画美丽的人生;她们追求自我,胡服男装,露髻驰骋,肆意张扬着个性;她们参政议政,入释入道,舞文弄墨,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本部分以韦浩墓出土的携婴饲鸟出行图,武惠妃敬陵出土的捧包裹侍女图、持如意侍女图、男装捧盒侍女图等众多壁画,以及永泰公主墓石椁拓片为中心,展出众多唐代女俑和梳妆用具,展示了唐代女性的别样之美。
携婴饲鸟出行图
1988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里王村韦浩墓出土
陕西考古研究院藏
捧包裹侍女图 捧盒男装侍女图 持如意侍女图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庞留村武惠妃敬陵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蹀躞带胡服女立俑
1991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金乡县主墓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水晶项链
2002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米氏墓出土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藏
第四部分
骑猎散歌尘
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富以及中外交流的空前频繁,使唐代社会生活呈现出开放和多种文化习俗融合的时代特色。集尚武和娱乐于一体的狩猎之风盛行,马球运动风靡全国,域外音乐歌舞的传入也为唐代艺术带来了蓬勃的活力。该部分以胡人打马球图壁画、含光殿毬场石志等文物展示唐代的打马球活动,以带猞猁狩猎胡女俑展现唐代的狩猎,以伎乐纹八棱金杯、彩绘陶腰鼓女坐俑展示唐代的乐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大唐的社会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胡人打马球图
2004年陕西省富平县李邕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伎乐纹八棱金杯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三彩骑马奏乐俑
陕西省礼泉县李贞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五部分
大唐异乡客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吸引了众多域外人士由于出使结好、商业贸易、求知问学、传播宗教等各种原因远涉而来,因此唐朝境内活跃着不少异乡来客。其中有的人身为高官,有的为商贾平民,也有的为人奴仆。一些人入唐既久,逐渐融入社会。展品既有“胡人备马图”壁画,也有众多的胡人俑、骆驼俑,展现出唐代海纳百川的胸怀。
胡人备马图
1990年陕西省礼泉县昭陵韦贵妃墓出土
昭陵博物馆藏
彩绘黑人立俑
1985年陕西省长武县郭村唐墓出土
长武县博物馆藏
绿釉陶骑驼胡俑
1956年陕西省西安市独孤思敬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六部分
学理共归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开放包容的朝代。传统的儒、道、释三家并重,新传入的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也各有发展。其理念虽不相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信仰,在当时兼容并蓄的社会中相互影响,和谐共存,共同筑就了唐朝人的精神家园。展品主要涉及道教、佛教、祆教和景教。如韩休墓出土的“高士图”壁画,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上普遍认同的儒家道德观念和处世哲学,而其中的某些人物又可能表现隐逸思想和道教神仙观念。还有表现祆教信仰的苏谅妻马氏墓志和表现景教信仰的米继芬墓志,也是近年来首次展出。
高士图
2013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庄村韩休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王子乔吹笙引凤铜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大唐智藏禅师舍利装具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米继芬墓志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展览信息
2018年9月3日开幕
大唐风华
2018/9/4 - 11/3
国家博物馆 北10展厅
本文展厅摄影:马腾飞、范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浏览展览专题页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