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古画放大十倍后,叹为观止!

[复制链接]

534

主题

0

回帖

160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08
发表于 2019-1-1 01: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连环画喜欢我 就关注→

  )


  老连环画微信号:laolhh(←长按可复制,搜索即可关注)


  ▲ 《秋窗读书图》宋 刘松年 纨扇 绢本设色

  傅雷在《观画答客问》中曾说:

  “一见即佳,渐看渐倦:此能品也。

  一见平平,渐看渐佳:此妙品也。”

  观古画便是如此,

  画尽意在,耐人寻味。


  ▲《槐荫消夏图》 宋 佚名 小品册页,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然感受中国绘画之美,

  非了然细节而不能体会。

  大山大水纵然是美,

  若只是感受到一个气韵,

  却只领悟了中国绘画的一个方面。


  ▲ 《水图》(局部) 宋 马远 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绘画对于细节的描绘极为考究,

  往往宏观察看则不足为道,

  它更须细节精密,微观见其神也。

  当我们把这些画放大,

  细细品味这些作品的局部时,

  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


  ▲ 《水图》(局部)宋 马远,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很多古画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点睛之笔,尤其是这幅《五牛图》。


  ▲《五牛图》  唐 韩滉 纸本设色 纵20.8厘米 横139.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牛图》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放大之后,你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你会看到这头牛根根分明的眼睫毛,还有让女生都自叹不如的眼线。


  ▲大眼睛睫毛膏萌牛款,你值得拥有。


  ▲想拥有同款?就不给你,“略略略略略……”


  ▲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而宋画,更是在细节的处理上达到了高峰。

  在宋人的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艺术史家高居翰曾赞叹宋画之美:“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已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

  比如宋代宫廷画家马远的《踏歌图》:


  ▲宋 马远  《踏歌图》191.8 x 104.5 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踏歌图》的主题是“踏歌”,人物占的比重也并不大,但他们在整幅画中却极为引人注目。也正是田埂上尺寸很小的带着几分醉意的 4 位老农,将“踏歌”这种古老的歌舞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




  ▲《踏歌图》中的4位老农,寥寥数笔,但却生动至极。

  放大图来看,你会看到这4 位老农手舞足蹈,表情滑稽,动作灵巧,就像是活灵活现的几个老顽童,正踏着一致的节拍正在欢快前行。

  下面是根据马远的这件作品做出的踏歌动图,你可以体验一下。


  ▲《踏歌图》动图

  在马远的作品中,最具风格特征的当属《寒江独钓图》。

  《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


  ▲《寒江独钓图》 马远 26.7 x 50.6 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 《寒江独钓图》局部

  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


  ▲ 《寒江独钓图》局部,连垂钓用具都刻画的如此细致。

  许多名作都诞生于宋代,其中就包括范宽那幅被称为“宋画第一”的《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


  ▲ 《溪山行旅图》范宽 206.3 x 103.3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

  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


  ▲ 《溪山行旅图》

  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当然,这些不足以让它担负起“神品”这一称号,最重要的是它的细节!这幅作品放大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让人叹为观止。

  最有名的当属范宽的签名。



  ▲  《溪山行旅图》局部放大图

  如果不是将这件作品放大10倍,那隐藏在“运输人”右侧树丛中的签名恐怕不会被人发现。


  ▲ 隐藏的范宽签名

  除了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名字,甚至每一个小景都可以让这幅画成为“铭心绝品”。


  ▲近景勾树,一笔一划。


  ▲泉水哗啦,响彻山间。


  ▲山涧沟壑,虚实相生。


  ▲深山古屋,可游亦可居。

  还有那道如闪电般的瀑布,也是花足了心思。


  ▲《溪山行旅图》局部  

  注意,瀑布的这道白线可不是画的,而是留白。

  瀑布从高处留下来就会产生水雾,所以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是渐变的。同时,这层水雾也正好连接了前景与远景。


  ▲《溪山行旅图》瀑布细节图

  实际上,画过《溪山行旅图》的不止范宽一人,南宋初年的朱锐也曾有一幅不足30厘米的此类题材的小画。

  朱锐的《溪山行旅图》虽没有范宽那雄强的气势,但却更显雅致。


  ▲ 《溪山行旅图》 朱锐 26.2 x 27.3 cm 上海博物馆藏

  在这幅小画上,人物的神态、动态刻画的十分微妙。



  ▲与范宽不同,朱锐的“行旅”更加突出的是旅途中的劳累,骑毛驴的文人身体松垮,目光有些涣散,赶路的辛苦一览无余。


  ▲《溪山行旅图》局部

  而要问起在我国民间知名度最高、流传度最广的一幅画,那绝对是《清明上河图》了。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24.8x528.7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北宋汴京(今开封)市民赶集、出游的场景,放大看有很多有趣的细节。


  ▲广告招牌,店名: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当时卖香须得到官府许可


  ▲这家“十千脚店”可不是现代人想的洗脚店,它只是一个供人短暂歇脚的店。不过当时人都那么爱喝酒,哪怕这只是短暂歇息也要小酌一番,因此这家店还在门口挂了招牌“天之美禄”。


  ▲这是“赵太丞家”医铺,最亮眼的当属门口两侧的招牌,左边写着“太医出丸医肠胃药”,右边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


  ▲这是个算命摊,三条字幅上书“神课”、“看命”、“决疑”,算命先生端坐着,一幅老神在在的样子。


  ▲给人刮胡的老大爷,这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美容院了,虽然有些简陋……


  ▲闲暇之余,趴在栏杆上看河中的鱼,据说这是当时清明期间的游玩活动之一,含有“上河”之意。


  ▲茶肆中圈出来的竖幅小帘子,据研究者称,它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菜单。


  ▲还有这个古代黑科技:一根木杆顶头的十字木架上的鸟形物件,想知道今儿刮的什么风,看看鸟头朝哪就知道了。


  ▲外卖可不是现代人才有的“专利”,宋代饭店早已开始提供"逐时施行索唤"、"咄嗟可办"的快餐、叫餐业务。

  与呈现汴梁风土人情的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相比,明代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卷》更为规整宏大。


  ▲《清明上河图》 明 仇英 30.5 x 987 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他不仅画出了明代苏州城的繁荣景象,也将市井百态进行了生动刻画。


  ▲ 苏州古建筑 。


  ▲ 城墙 。


  ▲ 运河 。


  ▲ 青绿山水。


  ▲河上行驶的帆船与岸边运输货物的人们。


  ▲明朝的商船出海贸易,效法葡萄牙、荷兰等国商船的惯例,在船头竖一面“国旗”,以便跟其他国家的商船相识别。


  ▲迎亲队伍。


  ▲家中年幼的弟弟妹妹在门口依依不舍。


  ▲四人抬轿,旁边是媒婆,按照苏州人的习俗,后面端彩礼的人要把东西举过头顶。


  ▲这个商人打扮的,应该就是新郎官了。


  ▲街坊邻里都在一旁看热闹,有人甚至从窗口探出了半个身子。


  ▲河边市场,有人从船上卸了货,就直接在岸边叫卖了。


  ▲古董摊前非常的热闹,一个放牛娃从旁边经过。


  ▲河滩头上,有人打着水,有挑着担,还有的人……是在跳广场舞吗?


  ▲刚起锚的船只准备去到远方做生意。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商家云集之地,码头上一派忙碌的景象。


  ▲进入市场,这场面就更加热闹了,各色店铺沿街而立,路上还有一支骆驼队经过。





  ▲ 琳琅满目的店铺。




  ▲ 各类小摊贩、挑货郎。


  ▲ 干活要光膀子。


  ▲ 表演杂耍要光膀子 。


  ▲ 连打个架、扯头发也要光膀子。





  ▲古人业余生活可真丰富,听曲,看戏,游船,荡秋千~




  ▲或者跑马,品茗,玩蹴鞠



  ▲饿了就去河边的鲜鱼面馆尝尝鲜,或是买上些糕点、细果解解馋~


  ▲实在不想动的话,就躺在甲板上晒晒太阳。






  ▲除了吃喝玩乐,古人做起事来,也是极其认真的呢~

  看完明代的风土人情,咱们再来看看清代乾隆皇帝宴请杜尔伯特首领的场面。


  ▲《万树园赐宴图》轴,清乾隆,郎世宁等绘,绢本,设色,纵221.2cm,横419.6cm。


  ▲乍看,都会以为这大概只是一群面无表情的人吧。然而,当我们放大一倍~


  ▲这两个人居然在窃窃私语~


  ▲一人说着什么,另一人侧耳倾听。


  ▲他们前方的人可能对这个话题,也很有兴趣,纷纷抬眼暗中观察。


  ▲而他们后方的人,则笑而不语,高深莫测。


  ▲而另一个小角落,也非常引人注目,非常不屑的翻白眼。


  ▲这应该也能算上清朝翻白眼的红人之一了吧~

  不得不说,

  古人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

  绘画技术之精湛,

  真是后世无可比拟的,

  这种对艺术的细致之心,

  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让我们为古人深厚的绘画功底点赞!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年龄血压对照表,每人都应该存一份


  那盆被骂了30天的植物,终于死了:语言到底有多恐怖的能量?

  2018,最幽默的微信段子(真解压)

  世界各国送给联合国的重礼,中国的最霸气!

  经典哲理漫画二十幅!

  如果觉得不错,点屏幕右上角的"…"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即刻关注


  合作请联系微信:wulisulaosh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