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2|回复: 0

曾经4000万一只,如今白送也没人要!近十年最大泡沫,让无数人血本无归

[复制链接]

31

主题

0

回帖

9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5
发表于 2019-4-22 17: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金错刀频道 祥燎
 

  2009年9月9日,30辆清一色的黑色奔驰,头车挽着红花,前往西安咸阳机场,为一条藏獒接机。
  接到藏獒,再戴个大红花,土豪们争相合影。这待遇,流量明星都羡慕。
 

  时移世易,一度叫价4000万一只的藏獒,如今大都沦为野狗,饥一顿饱一顿,泛滥于青藏高原,甚至,成了食客的口中餐。早在2015年,《纽约时报》便有报道,“这些以往价值20万美元的狗,如今只是以每只5美元的价格卖给屠宰场,做成火锅食材和衣料。”
 

  而那些狂热的藏獒谜,早不知所踪。有人套现离场,更多的是倾家荡产。青海省藏獒协会秘书长周艺说,仅自己所知,投资上千万血本无归的商人,就有近百位。
  想借炒作的东风一夜暴富,迎来的往往都是龙卷风。
  1
一只4000万,谁没买谁吃亏

  藏獒市场的大起大落,是一部典型的炒作史。
  藏獒的炒作,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相辅相成,即“编造故事、名人进场、抬高价格”。
  编造故事,是为制造卖点。于是,藏獒被加上“神秘+爱国”的色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藏还是件难事,西藏天然带有一层神秘面纱。1986年,日后号称“中国藏獒之父”的王占奎,历经两天跋涉,生扛着高原反应,找到了养藏獒的藏民。没想到,藏民坚决不卖,声称花卖狗的钱,会丢八辈子的人。王占奎转身去了县城,买了录音机、电灯泡等,以物换物,跟人换了23只藏獒。
  当时内地的藏獒市场还未打开,王占奎便将大部分藏獒卖到了台湾,成了“十万元户”。
 

  偷渡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城市的养犬条例愈加严格,王占奎的狗场难以为继,最惨的时候,甚至“连去巩义市区的2块钱路费都没有。”
  无奈之下,1998年,王占奎找到了媒体。
  当年9月4日,大河报发表了《千里寻藏獒,中原听咆哮》一文,把王占奎塑造成一名不畏艰险入高原,发掘推广藏獒让更多人认识的义士。本来只是为了赚钱而走进西藏的王占奎,摇身一变,成了中国抢救保护藏獒第一人。
  文章被十几家报社转载,王占奎闻名全国,经济困境迎刃而解。一只幼犬卖出了1万的高价,想去买犬,还得花600元“信息费”,才能拿到狗场地址。
  紧接着,世界屋脊、台湾富商高价购买、一辈子只认一个主人、一獒战三虎、濒临灭绝的珍贵犬种....种种吸引眼球的字眼,层出不穷。
 

  到了1999年,一只成年藏獒,最高已卖到20万元,够在北京买套房了。
  这还只是开始。随后,藏獒又被冠以“中国独有”的称号,插上了“爱国”的翅膀,地位直逼国宝大熊猫。
  鼓吹民族主义的先锋中,不得不提一位名人:马俊仁。
 

  在那个年代,马俊仁是受万人敬仰的“马家军”缔造者。2003年,他当选为中国藏獒俱乐部主席,开始了他的表演。
  马俊仁曾在电视节目中自述,1986年在法国看到一条体型异常庞大的德国牧羊犬。狗主人告诉他,这是牧羊犬和藏獒杂交的后代,还说,欧洲所有的大型犬几乎都有中国藏獒的血统,可惜藏獒在中国,都被人杀了吃肉,即将灭亡。
  于是,养藏獒在马俊仁的口中,变成了为国争光。
  “我这些藏獒,以后要出去参加世界比赛,论个头儿,论品相,论颜色,论方方面面犬性,肯定都非常突出——拿金牌夺银牌。”“以后出口藏獒,我还要为国家赚外汇。”
 

  有好故事,又有名人背书,藏獒的价格进入“百万时代”,但泡沫还未涨到最大,还需要最后一手——人为抬高价格。
  2012年2月,石家庄第二届北方藏獒精品博览会上,某藏獒号称育种一次就要 120万元,曾有人出价3000万元买,但被主人婉拒。
  最夸张的,还是马俊仁。他有只藏獒,名叫“小王子”,声明:没有4000万,坚决不卖!
  彼时,各个藏獒养殖场,通过互相倒手,对外号称成交价格几百上千万元,私下可能连个转账都没有,但经由媒体报导后,藏獒市场显得一片繁荣。
  2
被当肉狗贱卖,藏獒跌落神坛

  今天,藏獒早已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
  有的,被当做肉狗处理,做成火锅食材,或是仿皮、御寒手套的里子。
 

  有的,沦为饥一顿饱一顿的流浪狗。2017年,北京青年报发表《藏獒经济崩盘,高原上万流浪狗“成灾”》一文。一个人口只有17万的青海果洛州,却有1.4万多条流浪狗,大部分都是藏獒。
  当地人信奉不杀生,只好由寺庙、政府出资,收留流浪狗。每当开饭,它们呼啸至食槽,几分钟便抢光食物。吃不饱的它们,望着藏民,久久不肯离去。
 

  三十三重天和十八层地狱,转换得如此迅速。
  回望过去,藏獒跌落神坛的历程,正如一切泡沫的幻灭。
  1.  有故事性,没产品力
  有的人,故事说得好,却志大才疏,被众人所弃,如贾跃亭、罗永浩;有的人更下等,故事天花乱坠,却只想空手套白狼。
  起初,因为神秘,以及名人站台,会引来大量关注,看似可信度极高,藏獒、比特币等,都是如此。
  2011年,梁宏达专门讲过一期藏獒,标题叫做《藏獒,炒不出来的传说》。见多识广的老梁都信了,更别说人民群众了。
 

  但是,有故事性,没有相应的产品力,早晚被现实教育,何况是这一戳即破的虚假故事。
  2013年,老梁又做了一期《藏獒没那么神》,在节目里一顿辟谣,直说藏獒之事完全是炒作行为。
  人们幡然醒悟。原来,藏獒并非“中国独有”,印度、尼泊尔都有;藏獒一生只认一个主人,因为智商极低;号称“一獒战三虎”,其实它连牛头梗也打不过...总之,传言皆谣言。
 

  褪去神秘面纱的藏獒,在各种精明的土豪面前,彻底失去吸引力。这群最重要的用户,成了第一波退场的人,造成了藏獒市场的第一次溃败。
  2.无人接盘的小众市场
  当土豪等核心用户退下,藏獒的价格急剧下降,低至几千一只。这个价位,意味着普通人也能拥有一只藏獒。
  核心人群离开时,后知后觉的大众,才刚进场。
  被市场教育过的人,纷纷出手,买藏獒如买降价奢侈品。不同的是,以前的藏獒主人,有别墅有大院子,他们则把藏獒养在小区、楼房内。
  于是藏獒伤人事件,屡见不鲜。
 
直到今年,藏獒伤人事件还时有发生

  本该作为他们身份象征的藏獒,却惹出一身麻烦,这样的落差,谁都经受不住。因此,昨天还把藏獒当宝,今天就把它转手送人。
  如果说,失去核心用户,相当于被判了死刑,那么失去大众用户,就是正式执行死刑。
  时至今日,在整个宠物市场,藏獒几乎没了立锥之地。相关的养殖厂,接连倒闭潮,就连王占奎,一年也卖不出去几只。
 

  藏獒市场沦落至此,非藏獒之过,是人之罪。
  作为大型犬的一种,尽管小众,藏獒仍有其拥趸,完全有机会良性发展,但如今这批拥趸也已散去,藏獒市场一片死水。归根结底,是有人贪心太大,硬将小众产品推向(忽悠)大众,最终事故频发,引来全民反感,甚至法律禁止。
  本就是小众市场,还竭泽而渔,导致没有新用户愿意进入,当然是死路一条。
  3
想发横财,请做好被割韭菜的觉悟

  阳光底下没新鲜事。
  390年前,荷兰的郁金香,一株换套豪宅;34年前,长春的君子兰,最贵的一盆10万,被称为“绿色金条”;以及,一斤卖68万的普洱茶,从2万一吨暴涨到800万一吨的黄梨木,比北京房价还高的比特币...
 

  古今中外,炒作的套路大同小异。一,寻找卖点,没有卖点便制造卖点;二,物以稀为贵,强调稀缺性;三,强行向大众推广、宣传,制造繁荣景象;四,示范效应,先进场的人稀里糊涂或刻意赚到了钱,吸引接盘侠。
  简单的套路,往往有效,谁让利字当头,头昏脑胀。前人掉过的坑,换种伪装,便有人飞蛾扑火,还争先恐后,最后倾家荡产都没处哭去。
  这能怪谁呢?在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时,不妨先想想,在社会这条食物链上,自己是处于什么位置。
 

  其实,要想看清是否炒作,根本不需要太高智商,最基础的常识就能应对。
  王小波曾写道,“从小我对讲出来的话就不大相信,越是声色俱厉,嗓门高亢,我越是不信,这种怀疑态度起源于我饥饿的肚肠。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
  处处亩产30万斤,人人却都饿着肚子,这就不符合常识,假的。
  如果炒作太过以假乱真,那就记住股市里的一句话:“卖菜的都在谈论股市的时候,是绝对的卖出期。”
  当所有人都以为自己能发财,大概就是韭菜将被收割的前兆。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 刀哥重磅推荐 ❖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金错刀:
  取干货,明误区,
  优战术,与创始人同行!
  转载原创:15201550047
  商务合作:1851897023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