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图片
IM二货兔
闲逛二手交易市场,偶遇有趣灵魂
文 / 谈心社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谈心社(ID:txs163)
性,一个很多人眼中,神秘又略带羞耻意味的词。
人的身体对它有着与生俱来的需要,可谈论它却被打上了“羞耻”的标签,成为一个禁忌。
大人们之间尚且如此,对待孩子更是避之不及。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彭晓辉曾直言,目前,中国家长99%是性盲,并不具备性教育能力。
这个观点听起来略显夸张,但现实中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这样的场景:
身体的变化、好奇心的驱使让孩子们对“性”充满疑惑,但疑惑往往得不到解答。
“以后你就懂了”,家长们总是如此搪塞。
但孩子们不会无缘无故地懂,要么是接收各种来路不明的“教育”,要么是懵懵懂懂、以身试错。
在印度短剧《父与子的性教尬聊》中,父亲对儿子一系列关于“性”的尴尬问题,并没有敷衍与逃避,而是给出了详细且机智的答案。
这部公开和“传统教育”叫板的短片,堪称儿童性教育的模板。
影片的一开始,7岁的男孩帕普就向爸爸提出了非常尴尬的问题:“什么是自慰?”
爸爸阿南德同许多父母一样,第一反应是逃避,企图转移话题。
但当他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父亲对他的“羞耻教育”让他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诸多不愉快。
他决定不再做一个对孩子的问题只知道呵斥和逃避的“父亲”,他要成为“爸爸”——孩子的朋友。
可“爸爸”并不好做,他不仅要面对孩子接二连三提出的尴尬问题,还要与自己脑中的传统观念——从小父亲给自己灌输的教育做斗争。
因此他父亲的形象总是会出现在他的头脑中,对他冷嘲热讽,打断他与儿子的谈话。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阿南德终于吞吞吐吐地开口,试图解决儿子的疑惑。
模糊不清的回答让帕普更加困惑,进而说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话。
与此同时,阿南德的父亲又出来捣乱了,他希望阿南德能够延续他的教育方式,对这些有关“性”的问题闭口不谈。
但阿南德明白,如果他不给儿子帕普正确的答案,帕普可能会去问别人,像自己小时候得不到答案就跑去问仆人一样。
既要避免儿子误入歧途,又要向儿子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阿南德忽然想到《鹅妈妈童谣》中的杰克和吉尔,稍微改编了这个故事。
帕普一下子就代入其中,因为他非常喜欢打板球。
运用“杰克和吉尔”这些儿子耳熟能详的故事和形象生动的打板球的例子,帕普立马就理解了爸爸表达的意思。
但这个回答并未彻底解决帕普的疑惑,他又问道:“爸爸,这是虚构的板球,不是自慰。”
在儿子明白这个比喻以后,阿南德不慌不忙地进入正题:“现在,假设你的男性器官是你的球拍......”
这些从前父亲羞于谈起的词汇,阿南德通通解释给了儿子听。
尽管,他脑中的父亲大喊着:“你错了!”
阿南德还是坚定地告诉帕普:“这没错,也不是坏事。”
不仅给儿子解答疑惑,阿南德同时也教育了儿子,“这些事应该在私下做,在你觉得真有必要时才这么做。”
好不容易回答了儿子的问题,阿南德又遭遇儿子的“灵魂拷问”:“爸爸,你也会自慰吗?”
脑中的“恶魔”父亲幸灾乐祸:“掉进自己的陷阱了吧!”
尽管有些羞于承认,阿南德还是大方地回答了儿子的问题,他必须要让儿子知道,这并不羞耻。
帕普的妈妈即将生产,在听到妈妈肚子里宝宝活动的声音后,帕普很快又产生了第二个疑惑:“宝宝是怎么来的?”
代表着“固执”、“守旧”的帕普爷爷又开始干扰阿南德了,“告诉他,孩子是神灵赐予的礼物”。
阿南德看着医院墙上挂着的鸟儿的画,突然有了灵感:“就像鸟儿从蛋里钻出来一样,宝宝从妈咪的肚子里出生。”
这个答案激起了帕普的求知欲。
阿南德又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比喻,就像小小种子长成大大植物一样,小小的卵也在妈妈身体中萌芽。
不过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精子是怎么进入到女人身体里的。
儿子的追问让阿南德苦恼不已,要怎么解释才能让儿子明白而又不流于低俗呢?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比喻:正如手机通过USB数据线将文档传输到电脑中一样,精子也能从男人体内传输到女人体内。
在儿子理解了生动的比喻后,阿南德通过这些例子进一步向儿子传递爱的教育。
“两个成年人十分爱对方时,会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
如今,各种信息媒介越来越发达,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帕普在电视上看见了有关避孕套糖果的广告,他对爸爸提出了第三个问题:“爸爸,避孕套糖果是什么?”
阿南德又开始和脑海中的父亲作斗争了,父亲告诉他:“随他去吧,就让他想象成糖果吧。”
可这稍微一放松,帕普又在药店闹出了一个大笑话,他对爸爸大喊:“我也想要避孕套糖果,甜橙味的。”
帕普根本不知道,他的童言无忌给观念保守的大人,带来了多大的震撼。
阿南德又一次明白,回避和拖延并不是解决之道。
他开始同儿子解释,避孕套不是糖果,人们把手机连接到笔记本电脑并不是每次都是为了传输文件,就像打板球时用球网练习一样,人们只是为了快乐和愉悦,这时就需要避孕套的帮助。
大方承认和详细解释不意味着阿南德允许帕普放纵。
他告诫儿子,为了在合适的时候怀上孩子和不传输艾滋病这样的疾病,戴避孕套是非常重要的。
他认真地告诉帕普如何使用避孕套,也许对于7岁的帕普来说为时过早,但比起那些因父母羞于谈起避孕套,对性知识一知半解,而导致意外怀孕的孩子们来说,帕普无疑是幸运的。
性知识储备已经超过很多成年人的帕普,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
他在妈妈的柜子里发现了一种“卫生餐巾纸”,在打喷嚏时,他随手抓了起来......
不用说,又在家里掀起轩然大波。
奶奶模棱两可地告诉帕普:“这是女生用的餐巾纸,男孩不能用。”
妈妈也现身说法,“那是因为妈妈每个月要流血,所以不得不使用它”。
但帕普还是不理解,“如果你没事,为什么会流血呢?”
妈妈正愁要怎么跟帕普解释,却发现帕普懂的东西比她想象的多。
阿南德遭遇了对于孩子性教育的第二个阻碍,帕普妈妈冲着他大吼:“你是不是没脑子,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不过,阿南德很快用他趣味的解释,说服了孩子妈。
他把女性的生理期与电子邮件相联系,将卵子比喻成每个月必须接受的一封电子邮件,是大自然在发问:“你想怀孕吗?”
当在回复邮件时,附上一个精子文件,发送给大自然,小宝宝就会诞生。
而“卫生餐巾纸”则是在每个月的电子邮件没有答复时使用,这时电子邮件——也就是卵子就会失效,并被删除,这样才会有新的电子邮件进来。
帕普知道了许多他的年纪“不应该知道”的东西,在父母坦诚教育下,他汲取了正确的性知识,也开始学会替父母考虑,替女性发声,“妈妈,大自然不应该这样对你,这是垃圾邮件,你们都应该退订!”
性教育的缺失
看完这部剧后,不少网友直呼:“这真的是位模范爸爸,要是我爸爸也这样就好了。”
但尽管整部剧的画面又暖又萌,爸爸的解释也通俗易懂并脱离低级趣味,还是有部分网友认为:“尺度很大,真的很让人尴尬。”
这也侧面反映了中国性教育的缺失,我们总是羞于去谈论性。
“性知识全靠自己悟,爸妈从来没有普及过”是中国性教育的真实写照。
就像张北川所说:
“在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做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在我们的文化里,羞耻教育替代了性教育。
印度作为很多人印象里落后保守的国家,已经拍出这样极具启蒙和教育意味的片子,而中国的性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个孩子捂住眼睛 / 视觉中国
面对孩子们的疑惑,家长们更多的是反应尴尬和不着边际的“善意”谎言:“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
还有模棱两可的解释,“小男孩和小女孩牵手就会生孩子”;
和不分青红皂白的斥责,“你怎么能问这么不要脸的问题”。
可这些回答并没有真正解决孩子们的疑惑,孩子对这些神秘的问题更加好奇,从而导致许多糟糕的后果。
一位网友说:因为从来没接受过任何性教育,在第一次来月经时,她以为自己得了绝症,同学们也对她议论纷纷,从此以后,她将月经等同于“灾难”。
无独有偶,许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到羞耻。因为乳房发育而自卑,使用卫生巾会遭到周围同学的嘲笑和白眼,因为梦遗而觉得羞耻,甚至做出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
在国外,女性随身携带避孕套是懂得保护自己的标志,可到了中国,若在女性身上发现了避孕套就打上了“不知廉耻”的标志。
殊不知,对性的回避,最后导致的是更危险的性。
每个孩子都应接受性教育
谈论“性”并不可耻,及时且适当的性教育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对自己和他人都更负责任。
微博上的一个视频中,两位韩国爸爸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尽管有些羞涩,许多问题他们也了解得不太透彻,依旧耐心又温柔地向女儿解释什么是生理期。
“你可以自然地去询问,不用觉得害羞,如果爸爸有不懂的就会去查。”
“爸爸能帮的话随时都会帮你,你有姐妹和妈妈,但别忘了爸爸也在。”
性教育不是让孩子变得“不知廉耻”,也不是没有分寸地教孩子性知识,而是告诉孩子正常的生理现象,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一些父母觉得孩子还小,担心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太早。
其实,这种担忧毫无必要。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方刚曾指出,性教育应该自出生开始,终于生命结束。
“出生零岁就有性教育,父母亲密关系的实践、原生家庭的状态对孩子就是一种言传身教的性教育。”
而大多数父母在面对性教育,还在用回避和嘲讽来掩饰尴尬,用语言暴力和打骂来掩盖性教育缺失的真相,忽视了正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衷心希望在孩子性教育这件事上,父母们都能够不缺位~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作者简介:本文转自公众号 谈心社,这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我们为你一个提供聚集地,为你呈现年轻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们倡导年轻人应该在追求物质基础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生活。
回复日期:如 20180810,可查阅最近200天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