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4|回复: 0

胡葆森: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不多 | 人物频道

[复制链接]

717

主题

0

回帖

234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45
发表于 2018-12-16 15: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砺石导言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不多。胡葆森在致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封信中写道,只要你能经得起诱惑,受得了挫折,忍得住委屈,耐得住时间,守得住方向,则无事不成。

  胡葆森 |  文

  付迎爽 | 编辑

  致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封信

  ——《偱道追光  感恩时代》

  “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发生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的这场社会变革之于我们这个民族、乃至于整个人类的积极意义,放眼当下也许并不能全部展现,但它注定是历史性的,是不可替代的。作为这场变革全程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回望时代,鞠躬深谢。

  1979年,我走出校门即于改革开放元年投身于对外开放的前沿,作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开始了自己的国际贸易生涯,顺天时而为,步入商海。

  1982年,我被派往香港工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造访了六十多个国家的近二百个世界名城,开阔了视野,对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有了初步的观察与思考。

  1992年,迎着小平南巡的春风,我返回家乡河南,创办了建业地产。借着城镇化的东风,扎根河南26年,践行着一个建设者的宏愿。

  这个时代让我们认识到,除政治家,科学理论家外,企业家也是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他们决定着资源的价值和各种社会资源最终的配置结果。使命感、责任感、创新、不断超越,是企业家奉献给社会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感谢这个时代,它让我们从中外先哲们的智慧中,从国家四十年巨变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着、探索着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和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将对天性、人性的认识运用到对企业经营发展规律的探求中,懂得了商道即人道——你在多长时期内和多大范围内赢取了民心,决定着你的成功的程度。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只要你能经得起诱惑,受得了挫折,忍得住委屈,耐得住时间,守得住方向,则无事不成。我会坚守在中原这块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遥望着朋友们的繁华似锦,一路相伴,行稳致远。

  ”

  1

  感恩改革开放四十年

  对于我来讲,1979年大学一毕业,就赶上了改革开放,所以这40年我是经历了几乎是整个过程。这篇文章在今年年初,我自己写给改革开放40年的一封信。其实这封信并不是一蹴而就,从接到约请差不多有两个月时间,脑子里一直在想,究竟写一篇什么东西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其实还是推翻了很多想法,真正到动笔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突出的感受——就是感恩。一开始不知道要写多少个感谢,写了一谢、二谢,结果一直写了十谢。

  我们经常讲,成功的三个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还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个过程你也付出了,但是这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主导作用,主导作用还是社会在进步。因为世界整体上处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国加入了WTO,中国城镇化不断加速。这种社会的进步,放大了你的经营成果和财富的价值。实际就是一个循道而为的过程,就是一个追光的过程。在题目里已经把想表达的一个中心思想都表达出来了——“循道追光,感恩时代”。

  1982年我在香港,1983年开始满世界地跑,走了几十个国家,那时候我西装穿得稍微新一点,别人就以为我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没有人想我是大陆人。那时候人们看待大陆人的眼光跟30年之后的现在看,天翻地覆,不可同日而语。

  我觉得一个人有很多东西是可以选择的,但是有两点是不能选择的:一个是你的出身;一个是民族的历史。你是中国人,那你中华民族的历史,这是不能选择的,这个东西在你身上打下的烙印是去不掉的。


  ▲1992年河南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营业执照

  2

  时刻保持对文化的敬畏之心

  回忆起来我接触的第一本国学经典,大概是上高中了时看到了一个手抄本——《朱子治家格言》——“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那时候很多事情也是似懂非懂,但是就觉得讲得非常有道理,有一些当时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又没法去问老师,只能自己比较浅显地去读、去记下来一些东西。当然现在再读,已经能够懂它讲的这种深刻的道理了。

  我是1982年被派到香港去工作,去的第一年,有很多业余时间在工作之余去逛书店。当时有三本书比较风行——《三国演义》、《孙子兵法》、《菜根谭》。《菜根谭》这本书实际上是明代的时候,洪应明先生把明代之前国学精粹里流传的很多名言、警句、格言汇集成册,叫《菜根谭》。好像是351句,补遗大概也是有100多句,加在一起就500多句。这本书伴随着我有30个年头了。我为什么就喜欢读这一类的书呢?毕业之后,没有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自己国学底子也不够厚,读原著还是非常吃力的。所以我就基本上喜欢读这一类的书,别人帮你筛选了一些真理给你汇集成册。

  我在香港逛书店,看到一本书《中国文化常识》,那里边的东西,我大概知道不到30%,就是说70%以上的那些常识我都不知道,这就加剧了我的这种危机感和恐惧感。我们这一代人失去的时间太多了,应该学的知识而没有学到的太多了。这几本书,一直到现在、30年来还在我身边,没事的时候要翻一翻。一是确实要补充一些知识,二是更重要的它要提醒你,要对这种文化要有敬畏之心。

  这么多年,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书的一点心得,从扩充自己知识的角度,读的书越多越好;但是从我们做事业、甚至做人的这个角度,其实不需要读太多书。两千多年前孔子、老子把这个道理早就给你讲明白了,比如天道酬勤,比如厚德载物,就四个字,有多少人明白这句话的分量和价值?又有多少人在明白之后,是按这样的一个指引去做?去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修为的?而这些修为又在你的行为中结出了多少果实?

  实际上近十几年来,我有一个感觉,我一直在读一本“无字书”——就是这个社会进步过程中的眼前发生的、听到的、看到的所有的事情。我读的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七个字——“古、今、中、外、天、地、人”。能把这七个字,这本大书读出一个皮毛,足以让你把眼前的这些事干好。


  ▲2008年建业地产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胡葆森(左六)和王石(右三)等人一同庆贺

  3

  二十四年没有换赞助商的足球俱乐部

  好多全国知道我的人,可能一多半是从足球。在1994年5月份,全国其他23支足球队都已经找到赞助商,就剩了河南这一个队还没找到赞助商。当时河南的媒体披露这个消息,就引起社会广泛的议论。我当时也是凭一时之勇,不知深浅,就一头扎到这件事里边。这么多年从经济上面来说,直接投入大概几十个亿,我从来也没算这个账。球迷都知道,老胡这20多年支持河南足球肯定不是为了卖房子。球迷和我们买房子的业主重叠率是以千位数来计算的,连1%都没有。我觉得这件事更多的还是情怀,还是一种责任。

  其实你就是两种选择,一种是坚持下去,一种是就地解散。首先你就想能不能就地解散?如果不能的话,那你就只剩了一条路,那就是坚持下去。成绩跟投入虽然没有直接的关系,投入未必就成绩一定会好,但是不投入,成绩一定不会好。

  其实在做足球的过程中,我从1994年坚持下来,在我心里边一直自己在默默地重复的一句话,就是读《菜根谭》的时候记住的这句话——“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能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你假如是洪炉大冶,是炼钢的一个大洪炉,那顽金钝铁扔进去就化为灰烬了;如果你的胸怀像巨海像长江一样,小河、污水往里排,瞬间都给它容纳了。所以关键看你自己,能不能朝着那个洪炉大冶那个方向去修炼,能不能把你的胸怀,把你的忍受力像巨海长江一样去修炼,我就把足球作为自己意志品质修炼的一个试金石。你可以想象这24年,所有的球迷在这个过程里经历了多少委屈、泪水、汗水……经历太多了!《菜根谭》里还有一句话就是——“人生嚼得菜根香,则百事可为”。菜根肯定都是苦的,但你能把这个菜根都嚼着是香的,那你则百事可为,没有你干不成的事儿,所以这就是实际上是你一个修炼的过程。

  我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我觉得一个人从规律上来讲,大家的智商、体能、精力都差不太多,一般的人可能一生就只能干好一两件事情。所以就觉得你还是先审视自己,你自己想干的事,那是你的一个愿景,还要先看看自己能干多少,脱离了你自己能力的现实,力小而任重,智小而谋大,这都不行。


  ▲1994年胡葆森为建业俱乐部成立剪彩

  4

  让中原文化走向世界

  我自诩为一个“朴素的狭隘的河南主义者”,所以2004年,我们大踏步地开始执行我的省域化战略,加快了向河南地级市的下沉。我既然不出河南,我就要尽快地把这地盘要扩大,我们2008年完成了在18个地级市的布局,然后从2010年开始又开始进入县级城市。到现在,等到其他的企业大举进入的时候,我在河南省、市、县完成了差不多六七十个城市的布局,三级市场框架就已经形成了。

  我们这个企业在中国房地产行业里比较典型的价值观导向的。我们要根植中原,造福百姓,怎么造福?就是让他生活得越来越好。2002年开始走出郑州,向其他地级市下沉的时候,我就提出一个口号——“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2015年之后,随着我们能力的提升,我们把这个使命也提升了,把“住上好房子”改成了“过上好生活”,这三个字的改动,实际上是企业能力的一个升级,另外也是一个使命的升级。从2015年开始战略转型,就提出来要做“建业+”。加什么?加文化、加旅游、加酒店、加商业、加农业,后边加了12个板块。

  就因为你对老百姓有这样一个爱心,所以你才愿意加,你才愿意把房子盖到农村,才愿意把一个五星酒店盖到一个镇上,才愿意从全省的几十个城市把这200多种小吃找来,把它保护起来,把它传承下去。

  任何不同文化的传承都需要载体,通过书籍、通过建筑,通过音乐、戏曲、杂技、食品、服装等等。我们说起中原文化都知道它博大精深,一部中原史,半部中国史,我们就想能够选一个点去传承。比如像美食,我们现在做的比较出名的建业大食堂,河南有108个县,每个县肯定都有自己的小吃,这个找的过程实际就是挖掘的过程。你找来之后怎么办呢?把它保护起来!有一个做高炉烧饼的人,他的儿子、孙子原来都已经不干这一行了,他一不干,他儿子也不干,这事不就失传了吗?文化怎么传承?反过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趋势,我们把它挖掘并且保护起来,帮他开店传承下去,其实也不是纯公益,因为不市场化,它没有就没有造血能力。而且它确实和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健康娱乐是有关系的,所以它就有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需要注入一些经营的元素、管理的元素、资本的元素,我们实际上是注入这些东西,把这些元素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等于完成了传承和光大。

  房子我不出河南,但中原文化我还是助推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大概在2011年,我个人设立了河南本源人文公益基金,它的公益指向就是做人文教育,所以这个主题项目就是社区书院,现在已经建成了三个,正在建的或者计划中的未来一两年大概有十个。我的目标是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开到一百个。我当时做这块儿才知道,全国真正有专业的儿童图书馆的城市也不是很多,河南省少儿图书馆原来有人捐助,后来可能出了点问题吧,那个项目就搁浅了。当时这个本源人文公益基金会成立之后,刚好也知道了这件事情,我就把那件事情捡起来了。这是应该说在中国为数不多的专业的少儿图书馆。

  社区书院主要面对的是孩子,我记得好像2013年的冬天,是那个书院开的第二年的冬天,有一天下雪,我想去看看这个书院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去了之后看见外边飘着雪花,在书院里,这些老人或者父母陪孩子在读书,当时我就觉得这个项目选的还是正确的。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时限,建业30周年之后,我会从企业的经营中越来越多地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这项公益事业。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请添加微信18514460011

  

  推荐关注砺石商业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