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100多位顶级学者讨论了两天“山水画”,精华全在这一篇~| 画事

[复制链接]

300

主题

0

回帖

90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08
发表于 2018-12-17 00: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画事君说

  浅 显 有 趣 的 深 度 艺 术 美 学 干 货

  今天的内容是关于北京画院,大家都知道民国画事写了很多北京画院的展览,很多读者也非常喜欢他们做的展览,但画院的功能,不仅仅是做展览。

  事实上,画院还有一个重要的部门——“学术部”,这个部门相当于画院的脑子,他们每年都要选择一些主题,去做研究,并且把研究成果发表出来。在今年的中秋,他们就开了这么一个学术大会,当时大家都在打算游山玩水,而我去旁听了两天这些大腕专家学者们如何讨论“中国山水”。


  北京画院2018学术年会现场

  做这么一个大会是相当不容易的事,但是作为艺术界的智力担当,画院从上到下都要费劲+烧脑,我看他们员工都疲累不堪,吴洪亮院长更是累出一头花白的头发。当然,是这几年一直以来的辛苦工作所致。但有目共睹的是,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北京画院这个地方,喜欢它的精致,高级,亲民但又学术。

  学术这个词听起来就很枯燥,从我的经验来看,大家说来说去都爱听故事。但是,我听下来的感觉却是,并不是那么枯燥无趣,相反能引发很多思考。人因思考而存在,烧点脑在这个碎片时代,是重要的。

  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我参加了北京画院的2018年学术年会之后,听到的和想到的——中国山水。

  山水和中国人

  

  中国人热爱山水。画国画的人,都认为画山水最为高级。花鸟,翎毛之类的,不行,不上道。

  中国的山水被当做神一样的存在。山水可不是山和水,和西方的“view”这个概念完全不一样。我问过一个美国人,当你看到山水时,会联想到精神的,灵魂的东西吗?

  回答是毫不思索的NO.

  而中国人,依赖于诗经给我们带来的“比兴”传统,我们一早就知道“山有木兮木有枝”,“风萧萧兮易水寒”,一早就感受到了山水中的心灵。

  西方的艺术家,一千多年来则是用透视法来画风景画。

  但是西方艺术家还是花了很久走到了这一步,还是有人发现了风景,和心灵的关系。

  中国美术馆目前正在展出的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西方风景画展,展览题目叫“心灵的风景”,西方300年的风景画,是从最初的地图绘画、自然科学测绘,直到艺术家用充满个性的画笔来描绘人和风景、人和自然的关系,最后终于画出了“心灵的风景”。

  但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说,中国山水画,从来都是以人为中心的,折射的都是人心灵的镜像,其实更应该被称为“心灵的风景”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在嘉宾对谈现场

  西方人画山画水,画的是光影、客观物体,阴影关系。

  中国人画山画水,画的是诗,是情,是意境。

  而这山水画的源头,其实是山水诗精神。与会文化学者刘墨说:

  “南朝的宗炳,写下《画山水序》,一直被我们当成中国山水画理论的源头。他创作的山水画没有保留下来,但山水诗至今我们还能够读到,这说明最起码在宗炳的年代,中国人对于山水,就已经有了一种诗意情怀。"


  文化学者刘墨发言

  唐代王维诗画俱佳,连苏轼都夸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中国人画山水的诗意是从何时开始的?

  这就要说到五代的“董巨荆关”。他们就非常擅长实景山水的诗意表达,为中国山水画后来的发展定了调子。

  “董巨”——董源、巨然,是南宗山水的鼻祖,擅长利用毛笔皴擦画江南山水。

  巨然的《溪山兰若图》,原是六幅通景屏风中的第五幅。画中坡岸溪水,宁静清谧,让人感受到烟雨江南的“山色空蒙雨亦奇”。


  五代 巨然《溪山兰若图》

  “荆关”——荆浩、关仝,则是北派山水的鼻祖,他们开创的大山大水全景式构图,影响了两宋画家。

  荆浩的《匡庐图》,画的是庐山及附近一带景色,峻峰巨嶂,高深回还,画出了“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的宏大气势。


  五代 荆浩 《匡庐图》  绢本水墨

  安远远谈到,正是因为画家的眼、心、手是统一了的,这些景色是他们目之所见,也是从他们内心生长出来的,具有了情感。为什么这些名家难以超越,就是因为后辈临摹学习时,只停留在骨相之外的皮毛和面貌,没有触及到内心的本质。

  

  中国以前是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所以,山水对我们来说,不仅是画家诗意,还是我们脚下的土地,生长的故乡,走过的风景。

  北京画院2015年就在推进山水画的项目,当年有一个很好的明清实景山水展,叫做“唯有家山不厌看”,在展览作品中,都能看到画家对自家山水的热爱。

  明代郭存仁的《金陵八景图》,以一图一文的形式,记录了家乡的胜景,就像风景明信片。









  明 郭存仁《金陵八景图》 手卷

  王翬对沧浪亭的园林结构也有细致描摹。



  清 王翚 沧浪亭图(局部)

  龚贤《溪山烟树图》,用独特笔墨描绘金陵一带的山丘景色,也是龚贤“黑龚”面貌的代表作之一。


  清 龚贤《溪山烟树图》

  石涛在《清凉台》中题“兴亡自古成惆怅,莫遣歌声到岭头”。


  清 石涛《清凉台图》

  髡残于《苍翠凌天图》中感“剥苔看断碣,追旧起余思”。这是较少的,髡残比较“整”的作品。


  清 髡残《苍翠凌天图》

  而进一步,山水则变成了山河。

  一个有名的历史典故,说西晋末年,中原战乱,王室南渡流亡,大佬们闲时坐在一起欣赏风景,一个官员就感叹:“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意思是:“眼前的风景与洛阳没有什么差异,只是山河破碎,中原易主了。”

  沉浸在山河破碎的痛楚中,诗人会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画家也会用山水画来表达“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国的山水,退一步,是文人的,进一步,则是天下的。所以山水画也是这样,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教授说,“中国历史上每次大规模强调山水画时,其实正是国家面临着非常大的变革之时。”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教授发言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山水画巨制,都是由于政治历史原因才创作出来的,并进入国家庙堂,“万里江山”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题材。

  唐代的李思训,曾花三个月时间,绘嘉陵江三百里的景象于壁上,后来唐玄宗命吴道子在大同殿绘同一题材,一日即成,两者相较,各有千秋。

  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以青绿山水画下《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的中国梦。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1959年,傅抱石关山月创作《江山如此多娇》,挂在人民大会堂,见证着新中国的辉煌与风雨。


  傅抱石、关山月合作《江山如此多娇》

  1997年香港回归,大陆山水画家画了一张《万里江山》,送给特区政府。

  迈入21世纪,“万里江山”题材更是紧扣国家时代精神。

  201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北京天安门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当时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了一幅高3米、长20米的万里长城山水画,便是由北京画院的画家们共同创作的《众志成城》。


  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画作《众志成城》


  北京画院组织成立了以院长王明明牵头,由画家李小可、庄小雷,买鸿钧,刘旭,牛朝六人组成的创作组。每个人都以最大热情投入到的创作中。

  这幅天安门城楼有史以来所挂规模最大的一幅美术作品中,长城威严雄伟,浅绛暖色渲染的山峦,勾勒出一派秋色苍茫;大胆的留白,突出山脉层峦叠嶂的层次感,既表现出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与气势,为天安门城楼内景增添纵深感,也更突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意志与力量。

  “万里江山”题材的画作,不仅倾注了历代中国山水画家对于山水家园的态度,也映射了中国人对于国家时代精神的态度。

  退是风景,进是家国,山水,对我们来说,生于斯,长于斯,血浓于水,文人也好,武夫也罢,市民也好,官员也罢,都离不开这最宏大和温柔的存在。

  

  “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这也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原因。

  从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开始,中国人在山水画中就一直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是拥抱自然的亲近感,另一种是对崇高自然的敬畏感。


  隋 展子虔《游春图》

  相信大家看到南宋马远的《踏歌图》,也会觉得开心。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景色清丽,几个农民兴致很高,在田埂上打着拍子,踏歌而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应该是这样发自内心的幸福。


  南宋 马远《踏歌图》

  现代人利用科技,真的让他们手舞足蹈了起来,看着真的好开心啊。


  而看到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则会感觉天地壮阔,而人类是多么的渺小。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展开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从繁华葱荣,气势磅礴,一直走到繁华落尽,肃静苍茫,人们可以感受到四时变化,岁月轮转的气息。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前半段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段名为“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最好的山水画,是让人能够看到自然的博大永恒,看到人类渺小脆弱,同时去思考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

  正如中央文史馆馆员程大利所说:“宋元的高境在于直指天地人心,探讨宇宙的永恒,叹息人生的短暂,是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浩瀚,和念天地之悠悠的无奈。”


  中央文史馆馆员程大利发言

  有限的人生,无限的造化,怎么办?人融入自然,与天地进行往来,所以山水画生命能如此之长久。

  齐白石:“我家山水”是心灵的风景

  中国山水在写性灵的路上走了一千多年,但是也逐渐陷入笔墨的僵局。人们更在学习传统,尊敬先贤的道路上走偏了,更注重技法,而忘记了感受。

  这里就不得不看到齐白石。今年北京画院山水年,做了一个大型的,齐白石“胸中山水奇天下”山水画展。


  齐白石的山水,可以说是当时的平地一声雷。

  

  

  齐白石画山水,一直秉承“删去临摹手一双”,摒除一切前人的笔墨,展现独特性。

  关于齐白石的山水精神,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林木展示了齐白石在《龙山七子图》里盖的一方印章,叫‘求真’。

  正是因为齐白石骨子里的这种‘求真’精神,使得他后来的绘画区别于其他画家。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林木发言

  因为求真,所以齐白石的山水,取材独特。

  齐白石五处五归,游遍大半个中国,往往不走寻常路。他泛舟洞庭湖,看日出日落,所以画出了 “洞庭日初”、 “群帆烟雾”,他跨出国门到越南、蕉林,所以后来画中的山水景致有东南亚风情,这是其他画家所不曾经历,也不曾入画的。

  而天下美景中最令齐白石流连的,是桂林一带的奇景。所以后来他画出剪影一般的“柳岸鸬鹚”,也喜欢在画中把各地的山,都改造成桂林的“馒头山”,就是因为够独特,跟以前的山水画不一样。


  斜阳水渚

  因为求真,他传承借鉴的对象也独特,多为真性情的画家。

  齐白石所处的时代,一般画家都学四王山水,他早年也跟风学四王,但自从走出湘潭,眼界开阔了之后,齐白石就学徐渭、八大山人、金农,这些画家的山水画不多,但齐白石就在有限的山水画中,寻找可以借鉴的因素。

  即便是借鉴,齐白石也非常谨慎,因为他怕涉猎太多,反而会扰乱思想,所以在齐白石的山水画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当时山水画坛主流的一切元素,因为他会尽可能避开这些东西。

  因为求真,大家都在追求笔墨,只有齐白石在追求真实感受的意境。

  从董其昌到四王,中国山水画不断在强调笔墨,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现代。但齐白石并不care笔墨,即便学吴昌硕,他从笔墨中学的也是意境。

  齐白石觉得光画画还不能表达意境,还喜欢题诗,而且他题诗也要自己原创,很少引用古诗,在当时画坛是独一份。

  比如《竹院围棋图》,竹林下有人奕棋,院中一屋,屋旁溪流潺潺,齐白石题画诗曰:

  阖辟纵横万竹间,且消日月两轮闲。

  笑侬尤胜林和靖,除却能棋粪可担。

  这首诗写得很直白,文采也没那么好,甚至有一种农家乐的“土味”。

  这里就要多说几句,很多人容易误解的一点——齐白石虽然学文人画,也写诗,但他并不是要向文人靠拢。他从来没觉得自己农民出身这件事很丢脸,相反,他一直在“非常顽强地维护自己农民的天性,农民的尊严”。

  无论画画还是写诗,直面自己的身份,和内心的情感,这份“求真”,让齐白石在当时文人画笔墨为主的画坛,成了一股清流。

  现在人们用笔墨去解读齐白石,画家学习他的笔墨,但很多时候,大家或许都忽略了,最让齐白石与众不同的,是他真挚的情感。

  当然,求真的意愿来自他的天生“反骨”。

  齐白石山水画的独特,根本上讲,是齐白石骨子里自带“我要与众不同”的基因。

  他从小就不喜欢“标准化、批量化”,一、二十岁当雕花木匠时,齐白石就说,老看一个样式的话,人都要看烦,所以他找到一点新花样,就想办法移到雕花上,这也成了一种职业习惯。以至于后来改行画画,齐白石也改不了这个“毛病”,传统山水都一个样,他就要画点儿大家都没见过的新鲜样式。

  所以我们能从很多他留下的文字中,看到这种坚持:

  “山水画要无人所想得到处,故章法位置总要灵气往来,非前清名人苦心造作”;

  “此画山水法,前不见古人,虽大涤子似我,未必有此奇拙。如有来者,当不笑余言为妄也”;

  “我画山水,布局立意,总是反复构思,不愿落入前人窠臼。”

  

  “胸中自有真山水”,是齐白石山水画的另一个特点。这个特点,跟“山水画是人心灵的风景”这一观点,也不谋而合。

  北京画院收藏了一套齐白石的《借山图》,22开,是由他在游历山水时所画的写生稿整理而成。《借山图》画成时有50多开,这套山水册非常重要,因为齐白石之后的大部分山水图式,都从《借山图》中幻化出来,可以说,《借山图》是齐白石之后大部分山水画的娘。


  齐白石 借山图  1910年(现存22开)

  30×48cm,纸本墨笔、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捷克研究齐白石的学者海兹拉尔先生,认为齐白石画《借山图》是出于爱国情怀。

  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编辑张涛则表示,在读过齐白石的日记后,会发现,他更在意以一个画家的眼光,看到眼前的东西是否新奇,是否能入画,与爱国并无太多关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编辑张涛发言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吕晓,为了研究《借山图》,曾重走齐白石当年走过的路,她去岳阳洞庭湖坐船,看齐白石从哪个角度画的山涧日出,去西安找齐白石画的雁塔坡,但都发现,找不到一模一样的画中景致。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吕晓发言

  事实上,齐白石一直有“借山”的习惯,他说“山不是我所有,我不过借来娱目而已。”

  他会对看到的山水景色,进行加工,画出他心中最美的风景。

  所以我们看齐白石画洞庭君山,寥寥几笔简单涂抹,只占据画面小小一块地方,大面积的留白,描绘出洞庭湖的烟波浩渺,无招胜有招。


  借山图之四 洞庭君山  

  而与君山遥遥相望的千古名楼滕王阁,在齐白石笔下,也只取楼阁小小一角。


  借山图之十四 滕王阁

  画雁塔坡,是先在右下角画出一截明城墙,视角从城墙往左上眺望,看到大雁塔远远地伫立在土坡之上,形成了一种非常奇绝的构图。


  借山图之九 雁塔坡

  这些画,过了一百年再来看,还是很现代。

  山水画将走向何方?

  从齐白石时代到今天,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城市化的进程,让人们离山水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少感觉到山水的意境。

  今天,我们还需要山水画吗?老祖宗画了几千年,我们还怎么画下去呢?

  山水画,将走向何方?  

  这也是会议上讨论的一个话题。


  会议讨论现场

  

  在淘宝全球购的今天,中西方的界限也变得不那么明显,当代山水画的发展,免不了也要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中国画家们解放思想,“脑洞”变大了,手底下也变得大胆起来。

  绘画材质在变化。

  除了传统的毛笔、宣纸、国画颜料,西方绘画材料可不可以用来表现东方意韵,吴冠中等画家都在进行尝试。

  笔墨形式也走出了新的一步。

  董其昌以来,中国山水从具象到抽象,画家自觉地将自然中的山水元素,重新排列组合,但这种尝试一直处在抽象边缘,而到了当代,画家们“解放”得更加彻底,把山水抽象成几何形式,甚至只用墨块,甚至远看是山近看是楼的城市山水,也不再会被认为大逆不道。

  再进一步,机器自动化了,水墨也可以自动化。

  会上讨论时,大家提到新的山水创作方式,提到了画家郑重宾,用水墨直接在宣纸上自动渗透,然后再把不同的纸重新进行裁切、组合,呈现出自然风景的状态。

  还提到了画家王绍成,根据量子力学,把所有山川河流的涌动,水墨在纸上的流动,风吹动的效果,人体里血液的流动,进行了统一化流动动能的结合,最后让水墨在宣纸上自由流淌,画家只稍加处理。

  这些尝试,让山水画不再是千篇一律。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观看山水的角度变得多元。

  以前古人游山玩水,只能靠走路或坐马车,身在山水中,只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古人山水画的视角,就是平远、深远和高远,没有俯瞰视角,即便是全景式山水,也是一个片段接着一个片段。

  但现在,我们有了自行车、汽车,高速公路把整个世界都拉平到一个平面,缆车、飞机、热气球、轮船,让我们可以在高空俯瞰全景,从陆地跨越海洋,从北半球的冬天直接飞跃南半球的夏天。所以坐过飞机的傅抱石关山月,画《江山如此多娇》,视角就更加开阔一些。

  

  古人画山水,是带着对山水的崇拜,讲究天人合一。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画出了人类的渺小,高山的永恒,所以时隔千年依然令我们震撼。

  可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畏惧越来越少,“天人合一”的思想逐渐被“人定胜天”替代。

  如今身处高楼大厦的我们,想要逃离北上广的人多,但真正敢于逃离的人少。正因为山水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明山秀水才更令我们向往,甚至成为了高远的理想。

  艺术界时常会焦虑,离山水画远了,是不是就要抛弃传统了,是不是就会走向灭亡?

  我想,并不用太担心这件事。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人类最不能阻止的,就是时空和自然规律。没有人会写楚辞了,中文就灭亡了吗?不是还有后来人写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吗?中文几千年来的生命力,正是在这样不断的变化更迭中一脉相承下来,如今不仅没有衰败,反而越来越鲜活。

  山水画也一样,我们要尊重传统,也要顺应自然,中国人的概念里,山水是我心,我在变,山水也在变。

  我会变成什么样呢?

  不要设限。

  对于“中国山水画将要走向何方”,你有什么看法,也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大家聊聊。

  让我们成为你的星标公众号

  不要忘了读有营养的文章


  想看更多齐白石?

  点击图片阅读前两天的文章

  




  



  画事君个人微信

  试试加个好友吧

  (发送好友申请,请先自报家门)

  

  ↓↓↓↓↓↓


  “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

  评论区留言,和画事君聊天儿

  画事商店,好书好看,点击进入

  

  ▼▼▼

  画事商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