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0|回复: 0

这些现在价值千万的画,当年竟然都是白送的?!|画事

[复制链接]

300

主题

0

回帖

90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08
发表于 2018-12-17 00: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画事君说

  浅 显 有 趣 的 深 度 艺 术 美 学 干 货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六十岁,已经下岗赋闲多年,寂寞的日子总是难熬的,他在词里吐槽,壮志难酬,知交零落,白发空垂三千丈。

  真正懂他的,只有眼前妩媚的青山,和远方的两三个老朋友。

  “知我者,二三子。”

  词家有此愁,画家也有此愁。天下之大,知音难寻。若遇上知音,诗人赋诗一首,琴者弹一曲高山流水,画家就默默笔端赠寂寥。

  年深日久,这些画竟然都成了拍卖场上的香饽饽,但展卷睹物思人,何曾想过,当时这些画,大多都是白送出去的,只为酬知己耳。而更有甚者,白送也不要啊!

  今天,我们来广州崇正的秋拍现场,看看这些当年酬知己,如今价千金的精彩画作。

  李可染的青山

  1976年,七十岁的李可染也很寂寞,他想起广东的老朋友惠荣才,十年不见,不知他是否安好,画一幅山水寄给他当作问候吧。

  但是在那个年代,画山水也是有风险的。

  当年李可染画的《万山红遍》堪称不朽的杰作,但在“文革”之中,成了反动的“黑画”,吃尽了苦头。

  后来,他好容易有机会重拾画笔,为民族饭店画巨作《漓江》。

  却还是被批成“江山如此多黑”的“黑画”。

  可染先生很迷茫,山水画到底该画什么,又该怎么画呢?

  有人给他支招,画革命圣地井冈山吧,画青山绿水,画红军红旗,这样谁还能批判呢?

  这以后,李可染画了好多幅井冈山。

  其中有两幅最出名,一幅是1976年为日本华侨总会绘制的竖幅巨作,2015年嘉德春拍的成交价是1.1亿元。


  2015年嘉德春拍《井冈山革命摇篮》

  另一幅则是1977年为毛主席纪念堂绘制的横幅巨作。


  毛主席纪念堂藏《革命摇篮井冈山》

  而他在画竖幅巨作之前,画了一幅小尺幅的井冈山,李可染在题识中写道:“革命摇篮井冈山,可染试作草图”,也就是说,这幅画是他井冈山系列画作的母本,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

  后来,这幅画送给了老友惠荣才。“十年不见,荣才近传书属画,寄此小帧代候起居,”也就是最近出现在广东崇正秋拍的这幅。


  Lot 161

  李可染(1907-1989) 井冈山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

  1.革命摇篮井岗山图,可染试作草图。钤印:可染

  2.十年不见荣才,近传书属画,寄此小帧代候起居,可染又记。钤印:李、传统今朝

  61×42.5 cm

  RMB: 6,000,000-8,000,000

  平日里,李可染是一个谨慎的人,有时遇上事儿还显得挺胆小,但画画的时候他却是胆大心更大,就像他给自己刻的两方印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他笔下的井冈山,以青绿的井冈山主峰为主体,远景山高云淡,景象开阔;近景青松挺拔,红旗飘扬,一队战士点出画面主题——革命摇篮井冈山。


  加一点时髦元素,画新时代的山水,在当时并不稀奇。但是难的是,用前人的底蕴画出自己的面目。就像画上的钤印“传统今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怎么做?李可染说:“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相对于明清,李可染更喜欢宋人。他要直追源头,跟董、巨、荆、关、范宽、李成这些巨人握手较量。他画的井冈山不仅采用宋人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更着意学习宋人营造意境的精神,把墨韵之美与神韵之美相结合。

  学古之外,他又加入西洋绘画的工夫。古人画松树很多,但是很少画整片茂密的松林乃至整个山头。而李可染画井冈山的松林,借鉴了西方印象派的方法,把感觉融入到笔墨里,让人觉得特别真实,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归根结底,宋人的意境也好,印象派的感觉也好,都只是画家的工具和手段,只能是党指挥枪,不能是枪指挥党。李可染的笔墨坚守着中国画的笔墨底线,但又与传统的山水画法拉开了巨大的距离。他的山水笔墨不再是古人喜欢的干、淡、白、清的小清新,而是浓、湿、黑、重的的力量感。


  这种力量感配上方中带圆、顶天立地的山体造型,使李可染的井冈山像一座高大厚重的纪念碑,你可以攀登,可以绕开,或者回头,但你无法穿越。

  黄宾虹的墨山

  七十岁的李可染在画井冈山,他的老师黄宾虹在七十岁的时候画什么送给朋友呢?

  黄宾虹画了一幅《张司丞诗意》,送给好友黄家驹。


  Lot 194  

  黄宾虹 张司丞诗意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短长亭下景,引睇入吟哦。疏树立寒色,短烟行夕波。

  山空秋气老,江远客愁多。忽动匡庐兴,白云生薜萝。

  写张司丞诗意,用荆浩笔法,昂昂有宋元人风致也。艮峰贤咸大人鉴,宾虹。

  钤印:黄质之印

  说明:上款人艮峰是黄宾虹堂侄黄家驹,艮峰是他的号。黄家驹工书,善文,能画。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以知县签分江苏。光绪三十四年(1908),奉谕接管徽州府立新安中学堂,兼教席。民国元年(1912),代任歙县知事。未久,调任无为县知事。因修浦圩功显,百姓赠万民伞。后为安徽省咨议局议员、厘金局局长,所至有廉能声。晚年辞职归隐,协修民国《歙县志》。

  150×82 cm 约11.1平尺

  RMB: 3,500,000-5,500,000

  这位黄家驹当然不是香港歌手,而是黄宾虹的堂侄,也是黄宾虹的忘年知己。

  26岁到43岁,黄宾虹在老家歙县度过了自己的青葱岁月。

  他读书、练拳、舞剑,带领乡民垦荒、协助地方修水坝、还冒着杀头的风险替同盟会私铸钱币。

  比他小二十岁的堂侄黄家驹也和叔叔一样,工书、善文、能画,他们一起切磋文艺,一起当过家乡新安中学堂的教员,一同参与过家乡《歙县志》的编纂。

  晚年的黄宾虹往来于北京上海,而黄家驹隐居在老家。虽然天各一方,但是旧日的好时光怎能忘?

  黄家驹过生日,叔叔黄宾虹给他画了一幅《张司丞诗意》。张司丞就是明朝诗人张羽,黄宾虹用张羽的《江晚旅怀》诗意,以五代画家荆浩的笔法勾勒出一片山水。这片山水有故乡歙县的影子,更是他们当初努力奋斗的理想世界。

  七十岁的黄宾虹,已经开始从“白宾虹”向“黑宾虹”转变,虽然没有达到暮年登峰造极的状态,但后来让大家顶礼膜拜的“浑厚华滋”画风,正是在此时逐渐形成的。可以说,这是黄宾虹的起飞期。

  跟1931年画的辋川图相比,《张司丞诗意》显得更加“黑、密、厚、重”。


  1931年画的辋川图


  《张司丞诗意》局部

  注意他在绘画枝干的线条时,是从下往上用笔,这种依循自然生长的张力和活力,对于今天的画家来说就是奢侈品。画面上所有的短皴用笔都是非常短小精干,而又有线条畅达的美感。


  虽然画面总体变黑、变重,但留白部分很顺畅连贯,所以画面不是死黑一团。

  就像黄宾虹自己说的:“实中虚白处,不论其大小、长短、宽狭,要能在气脉上互相连贯,不可中断,否则便要窒塞。但所谓气脉上的连贯,并非将虚折白的各个部分都连贯起来。实中虚白处,既要气脉连贯,又要取得龙飞凤舞之形。如此使实处既能通泄,也使通幅有灵动之感,更能使通幅有气势。”


  黄家驹收到叔叔这幅精心之作,非常珍重,一直挂在家里中堂。后来由黄家驹的长孙带往上海,长孙去世后,由当时在上海的同乡世交友人保管。历经波折一直保存至今,这回是第一次在市场露面,也是传承有序的珍藏。

  张大千的雪山与故人

  晚年变法的不只有黄宾虹,七十岁的张大千也在变法,要画前人未有的雪山。

  张大千一辈子都在变,年轻的时候“以古为师”,血战古人,后来敦煌面壁,画风又为之一变,到壮年行遍天下,“以自然为师”,张大千喜欢变,也不得不变,快六十岁的时候眼睛受伤了,没法再画独步天下的精细之作。逼着他“以心为师”,闯出一条新路,也就是最有视觉震撼的晚年泼彩作品。

  选择这种泼彩泼墨风格,既有身体原因,也是受到了西方现代抽象表现主义的心灵启发。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张大千运用泼墨泼彩技巧已经得心应手,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疑他画的瑞士雪峰。


  Lot 137

  张大千 瑞士雪峰

  镜片 设色纸本

  62×95 cm

  题识:爰翁。

  钤印:戊申、大千唯印大年

  背面题字:瑞士山色15

  展览:

  1.“现代华笔作品巡回展”,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1971年5月。

  2.“大风飞扬—张大千和门下弟子画展”,硅谷亚洲艺术中心,2014年10月25日—11月5日。

  出版:

  1.《张大千王济远作品联展》图28,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1970年12月。

  2.《美哉中华》第34期P28,台湾美哉中华画报月刊社,1971年8月。

  3.《Ten Years of Art Venture in Silicon Valley》第7、18、20、22、23页,硅谷亚洲艺术中心,2014年10月。

  RMB: 4,500,000-6,500,000

  这是一幅老出版,画成的第二年,也就是1970年,就参加了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的“张大千王济远作品联展”,可见是大千居士的得意之作。



  1970年“张大千王济远作品联展”画册中的《瑞士雪峰》

  《瑞士雪峰》好在哪里?

  对比瑞士雪山的实景和张大千的画,你会觉得,这雪山简直注定是为泼彩而生的。

  瑞士雪山从山下到山顶层次分明,山顶终年积雪,底下是灰白的岩石,山腰到山下,植被从草原到森林,呈现深浅不同的绿色。

  而张大千的《瑞士雪峰》虽然用高度抽象的泼彩,但没有离开雪山的真实状态。画面笔墨不多,但是关键的层次都交代得很清楚。


  瑞士雪山实景和张大千《瑞士雪峰》对比

  张大千的抽象又不同于西方抽象主义,他的抽象是属于中国画的抽象。

  就像这幅画里,先用淡墨铺写出雪山的造型,再用大块色墨表现山色,水、墨、色融为一体,最后用笔稍稍点出青草的形状,用笔不多,用色简练,层次却非常丰富,把雪山、草木和弥漫的云雾都凝结在画面上。放肆热烈的泼彩之下,仍然是精炼的笔墨,更有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画的气韵。


  近景的草地用细笔刻画,拉出层次。远景、中景、近景在同一个平面中表现,这是中国画的写景方式,张大千的所有革新变法,依旧是扎根在中国画的基础上的。


  《瑞士雪峰》局部

  张大千对瑞士雪山的钟爱,也许还有一重更深的意味。去国万里,故乡四川他是回不去了,再也没有办法“窗含西岭千秋雪”。那么打开窗子,面对同样洁白的异国雪山,对晚年的张大千来说,至少也是一种温暖的慰籍吧。

  和故乡一样再也追不回的,是故人。

  上世纪30年代,张大千曾写过一阙《浣沙溪》词:

  偷试盘龙旧日妆,舞衫歌扇出空箱,恼人弦索在东墙。

  春事本同云水幻,此情可得地天长,为他一日百思量。

  后来,在一些颇为得意的仕女画上,张大千会题上这首惆怅的词,有时伴随这首词的,还有一方“春愁怎画”的印章。

  这个令大千先生“为他一日百思量”的女子究竟是谁呢?

  她是张大千的朝鲜恋人池春红。

  1927年,两人相识于朝鲜,大千一见钟情,春红一生痴情,中间鱼雁往来,郎情妾意,却终究未能成眷属。


  张大千和朝鲜姑娘池春红

  1937年抗战爆发,大千和春红也断了音讯,等到抗战结束,张大千才知道,春红在战争期间已经过世。这段情成了张大千心中的最痛。

  或许是为了表达思念与遗憾,池春红的形象屡屡出现在张大千的仕女画中,比如《天女散花》、《清商怨》、《惊才绝艳》这些名作。


  以池春红为蓝本的《天女散花》2018年保利春拍以7350万成交

  1949年冬天,张大千面临去国还是留下的抉择,有一阵子,他滞留在港澳。进退两难,故乡与故人皆不可得。张大千画了一幅《理妆图》,画中少女面目圆润,带着“敦煌后”的富丽堂皇。画上题了那一阙《浣溪沙》,盖上“春愁怎画”的印章,尤其耐人寻味。


  Lot 147

  张大千 理妆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22.5×45 cm

  己丑(1949)年作

  题识:偷试盘龙旧日妆,舞衫歌扇出空箱。恼人弦索在东墙。春事本同云水幻,此情可得地天长。为他一日百思量。浣溪沙。十六年前予赋此解漫复书之,己丑十一月客濠江,大千居士爰似建屏仁兄方家正之。

  钤印:张爰私印 春愁怎画

  按:上款人曾建屏,潮汕人,后居泰国,为《世界日报》总主笔。此件后由曾氏转赠泰国侨领郑午楼先生,为郑午楼湄南别墅藏品中增色不少。在段立生所著《郑午楼传》P216中,有谈到郑午楼收藏之古今名画,其中提到有张大千《美女图》,或即此幅。

  出版:《张大千精品集贰•下卷》P308,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12月。

  RMB: 15,000,000-20,000,000

  画中少女是池春红当年的本来写照?还是大千心里沉淀“美化”了20年的春红?后人已经无从得知。只晓得又过了30年,八旬老翁张大千应邀到汉城(首尔)画展,执意要请春红的兄长带路,去春红坟前上香致祭,以了却多年的心愿。

  此情虽然无法地久天长,却终究“为他一日百思量。”

  徐悲鸿的梦想

  1937年初的徐悲鸿,过得很憋屈。

  一边是国家危亡,山河破碎风飘絮,一边是后院失火,家事沉浮雨打萍。

  当初,他和女学生孙多慈的“慈悲之恋”,闹得满城风雨,却终究情深缘浅,有情人成不了眷属。孙多慈不堪重负,选择离开,徐悲鸿自己也从家里“出走”,先后在广西、香港等地游览并举办展览,用卖画所得暗中收购孙多慈的画当作资助,并想办法帮孙多慈出版画集。

  此时,能抚慰徐悲鸿心灵的,也只有画画了吧。

  1937年1月6日,小寒节气,徐悲鸿写信给好友舒新城,吐槽孙多慈半年来不给一字,只寄红豆一枚,好伤心。

  也是这一天,他画了一幅《芳草神骏》

  这幅画的马,不再驰骋奔跑,而是默默伫立,低头吃草,马的眼神里流露出落寞,题识上有“芳草得来且自饱,更须何计慰平生”的诗句。

  也许是在表达对自身境况的某种自嘲:马儿啊,且放下脚步,慢慢“享受”这份孤独吧。


  Lot 155

  徐悲鸿 芳草神骏

  立轴 设色纸本

  79×42.5 cm

  题识:

  1.芳草得来且自饱,更须何计慰平生。丙子小寒,悲鸿。钤印:悲鸿

  2.志澄先生教正,悲鸿敬赠。钤印:徐悲鸿

  说明:上款人许崇清(1888-1969),广东广州人,别号志澄,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许崇清早年留学日本,研究教育、哲学与文学。并加入同盟会,随后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许崇清应孙中山之邀请,出任广州市教育局长。同年,许崇清与廖仲恺的侄女廖六薇结婚。1923年,许崇清由孙中山指派,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之后,许崇清历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中山大学校长等职务。1949年以后,许崇清先后出任中山大学校长、广东省副省长等职务。

  RMB: 1,500,000-2,500,000

  确认过眼神,本宝宝有点伤心。


  马尾巴不再昂扬,不过,它也没有放弃,还是暗暗积蓄力量。


  旧情虽然无法追回,艺术的梦想却还要继续。

  1937年5月,徐悲鸿应香港大学之请,在香港冯平山图书馆举办个展。

  不成想,又遇上一件糟心事,徐悲鸿和当地画家怼上了。

  徐悲鸿接受香港记者采访,认为艺术不能离开生活不管,广东的画家要把艺术推广到大众里去。

  结果这下子捅了马蜂窝,一帮广东画家齐声怼徐悲鸿:我们就是为艺术而艺术,吃你家大米啦?你说我脱离生活,我还嫌你画的那些题材太丑呢。

  在广东画家集体“怼徐”的大背景下,有一个广东人却力排众议,请徐悲鸿来广州办个展!

  这个人就是广东教育厅长许崇清。


  许崇清,号志澄,出身“广州第一家族”高第街许家,哥哥是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鲁迅夫人许广平也是他的平辈族人。他早年参加同盟会,后来投身教育事业,先后担任过广州教育局长、广东省教育厅长、三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前后长达20年。

  许崇清办教育,深知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他对徐悲鸿“求真”、“变革”的艺术理念也非常分认同,在“怼徐”的节骨眼上,请徐悲鸿来广州办展,非他出面难成其事,当然,其中也有他的良苦用心: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让广东画界的同仁们开阔眼界,走向更大的天地。

  于是,应广东省教育厅之邀,徐悲鸿在广州市省立民众教育馆举行了为期8天的个人画展。他的代表作比如油画《傒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九方皋》、《群牛》等都参加了展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展览目录里有一件《芳草》,很可能就是这幅《芳草神骏》,可惜当时目录没有图片。


  1937年徐悲鸿广州画展目录,4号“芳草”或即此件《芳草神骏》

  这期间,徐悲鸿和许崇清两个志同道合的“战友”一见如故,十分投缘。离开广州之前,徐悲鸿特意将有“自身写照”意味的《芳草神骏》相赠,并在原题诗句的后面补题,来表达对这段友情的珍视。


  许崇清对徐悲鸿这幅自画像式的作品十分珍视,一直将它悬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朝夕相对。

  这幅《芳草神骏》,在他的心里,像一个孤独的战士,也像两个理想主义者在隔空交流,相互砥砺前行。

  知我者,二三子

  像徐悲鸿和许崇清这样以画相知的朋友,还有不少。

  比如关山月,世人都知道他的山水画,也知道他画梅花最拿手,刚健霸悍、富有英雄品格。

  他和作家端木蕻良是好朋友,每次去北京开会,他必去端木家拜访。“你要什么画,我给你画”。端木点名要他的墨社丹。从此,端木家中堂悬挂的就是关山月画的墨牡丹。


  Lot 881

  关山月 墨牡丹

  镜片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著录:

  1.端木蕻良撰《题关山月绘赠墨牡丹》,原载《澳门日报》1982年3月23日;

  2.《钟耀群谈端木蕻良家事》P163-164,华文出版社2015年。

  画:48×89 cm 

  跋:45×27.5 cm

  RMB: 600,000-800,000

  世间的花木多了,为何端木蕻良独爱墨牡丹?

  关山月画的墨牡丹不是水墨牡丹,而是牡丹中的名品,开花的时候,黑中带紫,有一种浓烈而又内敛的品质,似乎正暗合了端木蕻良的性格两重性:一面是个性张扬,思想活跃的作家,一面是才女萧红的丈夫、内敛理性的书生。

  端木曾经称赞关山月画的牡丹细节,特别画出了老干发新枝的特征,而且在花瓣根部略布花青,后托出墨中有色的真实特点。


  还有一个细节,广州的牡丹大多自北方引进,一年花开后通常不能再开,所以关氏笔下的牡丹往往花多叶少。


  画得这样细心,只因为观者懂他。

  就像齐白石最好的画,看的人往往难免哑然失笑。他的画不只是湖南乡下人所谓的“憨”,还有现在人爱说的“萌”。比如这件《鼠上灯台》看到那只小老鼠机灵鬼的模样时,你甚至会不由自主哼唱起“小老鼠上灯台”民谣。


  Lot 1157

  齐白石 鼠上灯台

  纸本设色 立轴

  题识:八十七岁白石老人尚客京华  

  钤印:木人、三百石印富翁

  签条钤印:刘岘

  101×46.5 cm

  出版:《齐白石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

  RMB: 1,200,000-2,500,000

  《鼠上灯台》画中,一杯、一壶、一盘、一烛、一鼠,动与静、红与黑,微风过处,贪食的小老鼠欲留不敢,欲逃不甘,有惊有怕的萌态,比动画片《猫和老鼠》还要萌上100倍。

  在萌萌哒的背后,是出神入化的笔墨功夫。

  一盘螃蟹,蟹壳、蟹爪、凹凸质感十分强烈。


  小老鼠长的鼠尾、短的胡须,线条极其灵动。

  蜡烛火焰往上飘忽,烛泪往下流淌,轻重动静,都表现的非常充分。


  在萌萌哒的背后,是更深重的情怀。

  从这件《鼠上灯台》的题识看:“八十七岁白石老人尚客京华”,一个“客”字,写尽了老人的无奈,从五十多岁进京当北漂,住了几十年又怎样?还是“客”!

  生活艰辛,江湖险恶,见惯了之后,是更加冷漠、冷血?还是更加悲悯、天真?白石老人选择了后者。名气再大,老人仍然不改天真本性,乐此不疲地画那些家常小物、幼小生灵。

  后来,白石老人把这件《鼠上灯台》送给了一个画画的后辈。这个后辈不是画国画的,而是著名木刻版画家刘岘。

  这幅画曾经长期挂在刘岘先生家里,是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这也是一件老出版,198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齐白石画选》就收录过。


  从刘岘的藏品,也可以看出则他的艺术品味和朋友圈。

  白石老人的《鼠上灯台》,是他追求的趣味。

  艺术是相通的,人心也是相通的。

  知我者,二三子,足矣。

  崇正秋拍里其他有趣的东西还有不少,比如齐白石老爷子的《山茶小鸟》,招牌墨叶红花,配上萌萌的小鸟。


  Lot 188

  齐白石 山茶小鸟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三百石印富翁画于燕京。

  钤印:白石翁

  132.5×33 cm

  RMB:600,000-800,000

  我们知道,齐白石擅长花鸟画,偶作山水就自成一家。黄宾虹主攻山水,偶作花鸟也是妙趣天成。他的花鸟画不像山水那样层层累积,大多构图简洁,轻松自然。

  比如这幅《映日》是头一回进入市场的生货,描绘荷塘一角,兼工带写,除了黄宾虹一贯有的金石味道,又带几分现代趣味,在黄宾虹存世作品中相当少见。


  Lot 190

  黄宾虹 映日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映日,宾虹。

  钤印:宾虹

  诗堂:绿塘沉香。宾虹先生遗墨,甲戌冬日,门人王康乐敬题。钤印:王康乐

  画心:119.5×30.3 cm

  诗堂:15.5×30 cm

  RMB: 1,500,000-2,500,000

  傅抱石的钟馗也可以算作这种不当行而出色的跨界成功案例。别人画钟馗,大多极尽夸张凶猛之能,他的钟馗却更贴近历史上的进士钟馗,读书人本色,非常的文气。


  傅抱石 钟进士  

  设色纸本 立轴

  104.5*34CM

  出版:

  1.《名家翰墨资讯)第十一期封面、封底,香港翰墨轩出版,2004年

  2.《乾坤正气:古今名家画钟馗》,岭南美术出版社、2018年11月

  注明:上款人孙宗慰,画家,中央大学教员,中国美术院副研究员,师从徐悲鸿。

  同样是画黄山,黎雄才不像“白宾虹”那么疏淡,也没有“黑宾虹”那么厚重,他用焦墨、渴笔画黄山的奇松怪石,既清新又雄健,非常大气。


  Lot 429

  黎雄才 黄山莲花峰

  立轴 设色纸本

  1965年作

  题识:黄山莲花峰,一九六五年冬雄才于广州。

  钤印:黎、雄才

  168×94.5 cm约14.3平尺

  RMB: 1,500,000-2,000,000

  实景对比,可以看出黎家山水的写生功底真是非常棒。


  不过要说师古人,并且把古人精华经过自己的内化思考,融入个人创作,谁能跟二爷比?这幅《江山归舟》特别能感受到二爷从传统发展出的「溥式风格」。浅绛设色,淡施花青,山石的嶙峋变化、江上归舟的张网系缆都刻画的丝丝入扣,完全是胸有成竹。


  Lot 191

  溥 儒 江上归舟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何以折相赠,白花青桂枝。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明发怀二子,空吟招隐诗。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心畬。

  钤印:旧王孙、溥儒、荒寒

  118×49 cm

  RMB: 400,000-600,000

  两个黄鹂鸣翠柳,你还没有男朋友?若是为看谢稚柳,不辞常做单身狗。

  谢稚柳的花鸟初学陈老莲,入手便沾满古雅之气,后来学两宋院体的精妙,又汲取元人的轻松放逸。他的大幅《黄鹂翠柳》取自杜甫诗意,设色鲜丽明快,黄鹂、翠柳的刻画生动传神,简直就像要动起来。


  Lot 189

  谢稚柳 黄鹂翠柳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少陵诗意,鱼饮溪堂漫兴,谢稚柳。

  钤印:谢稚、稚柳

  163×82 cm约12.0平尺

  RMB: 5,000,000-7,000,000

  谢稚柳爱学古法,而林风眠喜欢借西画的格,表现中国画的魂。

  比如他画的《晨曲》,描绘林间的小鸟。

  树叶有青有黄有红,可他的小鸟永远只穿黑衣裳,从轮廓的勾描到鸟身的涂染,一黑到底,却丝毫不见古板,黑得明艳艳,活泼泼。

  我见青山多妩媚,见小鸟,也是妩媚。


  Lot 17 / 林风眠 晨曲

  立轴 设色纸本

  1977年作

  题识:可忠同志正画,林风眠一九七七年,广州。

  钤印:林风眠印

  69.5×46 cm

  RMB: 500,000-700,000


  广东崇正2018五周年秋季拍卖会

  ▼  预展时间

  12月11-12日

  ▼  拍卖时间

  12月13日

  ▼  地点

  广州市东方宾馆会展中心A/B/C厅

  上博董其昌大展图录《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特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