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2|回复: 0

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不是努力,而是这3种"隐形成本"!

[复制链接]

217

主题

0

回帖

66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8-12-18 23: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4.jpg

  作者|墨多先生

  来源|墨多先生(ID:mrmoduo)

  古人云: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所谓的“尺度”,看似是个测量单位,实则却从经济学角度反映了一个道理,即:凡事皆有代价。

  代价,也是成本,但它不仅仅指金钱。

  这世界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人愿意为你提供免费的服务,放心,他的客户不是你,而你只是他的产品。

  好比我上学的时候有个困惑,好奇为什么校门口前的酒吧动不动就搞什么“Lady’s Night”,只知道每逢活动日,总有一帮豺狼饿虎蜂拥而至。

  后来我才明白,那时的女生只爱热闹不爱喝酒,酒吧的利润来源于男生。换言之,酒吧经营的产品是女人,真正的掏钱的客户是男人。

  又如我们每个人都在用的搜索引擎,看似免费不花钱,实际上早就被人当产品给卖了。搜索引擎要的是规模,广告主要的是曝光率,这就是利益和代价的转移。

  因此我们常说,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因为别人往往需要通过巨大代价才能换来的,如时间、注意力,如今他却可以通过免费获得,何乐而不为?


  所以,回过头来看,人生其实是一个不断算账的过程,时间是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资源。

  可不幸的是,自打我们从降临人世的第一天开始,生命便进入了倒计时:这笔资源在一分一秒不断损耗。

  于是,很多人便开始关注 ROI「即投资回报率,ROI=(回报-成本)/总投入」,争取想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大的收益。

  然而,人生的命运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因此,高手才往往更加在乎成本,并越发重视每一次时间投入所带来的效用。

  换句话说,未来不可预测,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时间的数量,但却能把握自己时间投入的质量。

  所以,倘若我们想更有效的利用好时间,获得稳定而持续的成长,那就不得不具备一种「成本思维」,从以下 3 个维度改善自己的成本效率:


  01  

  机会成本:如何找准方向?

  自由即枷锁,选择即放弃。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取舍的过程,有选择就会有成本。简言之,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某种东西,这就是“机会成本”

  上述道理看似简单,然而知易行难。

  好比婚姻选择、人生事业,多半时候我们并非是不知道该如何努力,而是压根儿不清楚该如何选择。因为你每做出的一个选择,都意味着是对另一种选择的透支。

  换句话说,人生最难的不是努力本身,而是当你太自由、没方向的时候。

  举例而言。记得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一门心思就想创业。面对着崭新的世界,我感觉到处是机会、遍地是黄金。

  可问题来了,机会那么多,我却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了。因为我心想倘若自己做了 A,但投资人却看好 B,那岂不错失良机?

  与此同时,我身边有个朋友也面临类似的困扰。于是他憋出来一个损招,自己同时做了三份屁屁踢(商业计划书),面对不同赛道的投资人分别拿出不同的方案。

  不幸的是,创投圈实在太小了。后来,这哥们儿不但没融到资,最终还背负了一身“不靠谱”的罪名,只得灰溜溜跑去打工了。

  所以,当机会成本出现时,它意味着我们该如何将一个开放式的选择,转化为一个封闭式的具体目标。

  这就像我小时候做数学题,大多情况下我无法辨别正确答案,所以最佳的策略是使用“排除法”,即找到自己的“Stop doing list”(不为清单)。


  我们一生都会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选择,有的选择做对了,有的选择做错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后者。

  比如选择伴侣,每个人都期望能遇见更好的,没人愿意将就凑合。

  然而“更好”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你看凡是那些幸福的婚姻伴侣,成就两者的并非是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最好,而是他们懂得什么是最不想要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天赋叫做“只选对的”,但我们却可以借助自己的经历学会摒除那些错误的选择。

  这个道理放到商业中尤其适用。比如步步高、OPPO/vivo 等公司的背后操盘手段永平,他无论做什么生意都始终坚持一套自己的“Stop doing list”,例如:

  没有销售部(满足用户需求为先,而不是靠一味地推销);

  不单独和客户谈价格(所有客户一个价,省了双方大量时间精力);

  不代工(代工的产品没有大的差异化,很难有利润);

  没有有息贷款(永远不会倒在资金链断链上);

  尽量不见媒体(防止抢了核心团队功臣的功劳);

  不过度社交(与其结识一批泛泛之交,不如投资健康)。

  所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段永平看来,不做不对的事,比做对的事更难。因为后者能节省更多的时间成本,反而提升了效率。

  机会成本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从另一个角度,其实也告诉了我们,所谓好坏优劣,并非取决于大家如何判断,而关键在于你需要为之付出怎样的成本。

  这就好比之前我做产品设计公司,秉承“来者都是客”的理念,不管什么客户我都接。毕竟,拒绝一单生意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可后来,我逐渐发现自己在所有的单点上都失去了竞争优势,时而久之,客户纷纷离我而去。

  因此,回过头来看,若想减少机会成本对你带来的损失,就要利用“stop doing list”不断缩减自己的选项,排除那些因短期利益所为你带来的干扰。

  尤其是人到三十,若想后发先至,则要考虑的不再是更多选择,而应该是在同一个方向、同一个赛道上,争取到你最大的优势。


  02  

  沉没成本:如何把握时机?

  众所周知,所谓的沉没成本,指的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但与现在或将来无关的成本。

  比如你爱上了一个男生,但随着深入交往才突然发现他是个渣男。此时你非常生气,但又舍不得分手,因为你之前投入了太多感情。这份过往的感情,就是你的“沉没成本”。

  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的父亲对叶问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人生中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被已知的负面情绪所裹挟,明明知道一件事情是错的,但仍然忍不住追加投入。

  对待这种情形,晚清名臣曾国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

  所谓的“既往不恋”,它教会我们不要一味地去沉溺于过往,也就是“及时止损”。好比应对一个渣男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快让自己投入到下一段的恋情当中。

  再拿创业这件事来说,有一个词叫做「试错力」

  马云曾经发表过一篇演讲,叫做《成功取决于你试错的速度》,其中谈到:试错作为一种战术层的手段,本质不是为了犯错,而是为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当中把握时机,为成功路径提升成本效率。

  两点之间,最短的是直线,而最快的是曲线。尤其在成功的道路上从来没有直线,因此试错是成长当中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记得我最早创业的时候,特别容易陷入一种“完美者谬误”当中。简言之,当我有了一个想法时,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前期的产品设计阶段,总是期待自己的东西一鸣惊人。

  有时候,我会为了一个按钮是红色还是蓝色与别人争论三四天,倘若还涉及到某个功能点,便恨不得拿出一两个月来讨论。

  这种“完美主义”的诟病,除了忽略了用户视角外,还极大的增加了你的沉没成本。比如你明明知道某件事情,已经被自己拖得错过了时机,但是你仍然忍不住把死马当活马医。

  反之,聪明的创业者从来都不会被过往的成本裹挟。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优秀的创业者都善于从迭代中优化路径、从试错中寻找时机。

  再举个例子。之前我有个云南的朋友,他从体制里辞去了公职,闲着没事儿就想卖自己家乡的茶叶,于是跑过来让我和几个朋友出谋划策。

  听他介绍完,大家纷纷表示不看好,并扔给了他一堆问题。比如你的茶叶有啥卖点、和别人有什么竞争优势、有没有起品牌名、产品包装设计够不够炫酷等等...

  面对大家的质疑,我看他一脸蒙逼,原本以为他会放弃,可万万没想到,过了两天他竟发了个朋友圈,大致意思是自己要拿出 100 盒茶叶免费送人。不要钱!

  当然,这个“免费”是有条件的,即:如果你觉得茶叶好喝,请你帮忙发个朋友圈,把这款茶推荐给周围朋友;如果不好,没关系,权当送你的福利。

  你猜,这件事后续如何?很显然,凡是拿了他免费茶叶的人,没有一个好意思不发朋友圈的。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据说那个月,他靠这种“免费”的方法卖出去一千多盒茶叶。

  再后来,这哥们儿靠着这 1000 多个用户攒下的口碑,逐渐开始系统化的搭建自己茶叶生意的品牌之路,整合供应链、找设计做包装、建渠道搞分销...总之,他还是那个思路:勇于试错,小步快跑。

  所以会过头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陷入一种“已知”的误区。换句话说,已知往往就意味着沉没成本,是一种来自于过往经验的裹挟。

  所谓“试错力”,本质上其实是一种空杯心态。也就是当你遇到不确定的选择时,要依托于高效的迭代思维来验证客观事实。

  正如经济学里有种说法,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因为过往的错误,往往有可能是对未来最有益的投资,而不是成本。


  03  

  边际成本:如何提升效率?

  之前,我曾多次分享过关于“指数型成长”的观点。在我看来,若想获得指数型成长,你首先要拥有一种必要前提,即:高杠杆率。

  因为杠杆率高,会带来一种最直接的好处,即让你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

  好比多数互联网公司遵循的都是比特法则,这就意味着当你的规模越大,边际成本也就越低。

  例如携程、去哪儿这样的线上票务公司,它开发一个平台,成本就那么多,规模越大,平摊到每个用户上的成本就越低。

  所以回过头看,所谓的“边际成本”,它指的是当你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所要投入的成本。

  网络效应、边际成本,这两个词是投资人最常提到的,但并不是所有打着“互联网”旗号的公司都具备,它极有可能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伪概念。

  举个例子。之前有很多做 O2O 上门洗车业务的公司,但一夜之间倒下一片,为啥呢?

  试想一下,假定一个师傅一天原本能洗 10 辆车,那么即便通过线上预定一天最多还是洗 10 辆。倘若再考虑到堵车、退单等因素,兴许他一天只能洗 8 辆。

  这种情况下,虽然很多公司采取大量补贴的策略,但本质上边际成本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你说这不是泡沫是什么?

  所以,当我们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可以从成本角度考虑。换言之,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时,“成本效率”往往是许多人的制胜法宝。

  再来举个例子。好比我周围有几个朋友在做社区电商 O2O,通过社区团购的方式为不同小区里的用户提供生鲜送上门服务。

  众所周知,如今大多数 B2C 生鲜电商公司都做的是赔钱买卖,也就是卖一单赔一单,规模越大赔的越多。

  然而为什么同样卖生鲜,社区 O2O 这个概念就能活下来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构建了一种“成本优势”。

  试想一下,传统电商是谁订货我发给谁,哪怕一个区域内同一天只有一个订单,我还是要发货给他,这就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浪费。

  反之,社区 O2O 打的是同一小区内的一群人,一般发货订单至少几十件,这样便大大提升了成本效率。规模越大,边际成本也就越低。

  通过上述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件事情的成败,有时候我们不能只拼勤奋,还要考虑其背后的成本。


  回到日常工作当中,我始终有种观点,即:真正决定一个人成长高度的,很多时候靠的并不是你加班时的努力,而是你是否真的有意识建立起自己的“成本优势”。

  那究竟如何建立起你自己的成本优势呢?我个人认为有两点可循:1)善用网络效应;2)将工作内容产品化。

  首先,如何善用网络效应。举例子来说:

  中国人越来越注重隐私,这点毋庸质疑。但回想当初,自打微信朋友圈功能刚刚诞生之际,我记得很多人几乎每天都会发好几条状态,并且会主动地去添加大量好友。

  可时至今日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屏蔽朋友圈状态,即便是对那些怀揣善意的陌生好友也避而远之。

  仔细想想,如果你是一个公司负责营销的人员,当你想要推广自己的产品时,难道最有效的方式是挨家挨户上门介绍吗?

  当然不是,你一定希望有某种方式,自己一旦发布便有很多人知晓。而如今朋友圈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战场”,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但凡你想要建立自己的影响力,方法一定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换句话说,网络是一种工具,至于它是否会涉及到你的隐私,跟你使用工具的方法有关。

  其次,如何将工作内容产品化。

  我们常常喜欢拿收入去衡量一个人获得财富的能力,但在我看来,倘若一个人的收入是另一个人的 2 倍,但他所花费的时间也是一个人的2倍,那么他所创造的相对价值依然是零。

  反之,如果你的收入和别人一样,而你花费的时间只有别人的一半,那么也就意味着你的边际收益更高,你才算真的“富有”。

  同样举个例子。记得我做产品设计公司的时候,底下有个 AE(业务执行),她每天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客户前来咨询、问价,搞的十分苦恼。

  于是,为了“偷懒”,她开始将不同行业的客户分类,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了几套不同的流程和套餐,按照中高低三种价格整理成文档,一旦有陌生客户询单,她就立马扔给对方。

  由此以来,她节省出了大量的时间,可以用于和客户维护关系,不断提升了自己的业绩。

  所以你看,边际成本意识不单单可以用在庞大的商业模式上,还能够具体指导我们工作中面对的每一个问题。

  它的宗旨只有一条,即“如何把有限的时间,最大可能进行复制”

  因此我们才常说,有些东西看似很贵,但其实是最便宜的,比如真正的人才,因为他能够极大程度建立你的成本优势,从而提高你的边际收益。


  最后,不妨让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不是努力,而是这三者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成本。

  “机会成本”告诉我们,当面临大的选择时,要建立自己的“Stop doing list”;

  “沉没成本”教给我们要勇于试错,用空杯心态打破过往认知的裹挟;

  “边际成本”让我们认识到效率的本质,用比特原则建立起个人的优势。

  人活于世,最大的成本往往是看不见的,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时刻阻碍我们前行的道路。

  也许,对待成本的方式未必能决定你的上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势必会决定你不败的下限。

  正如我们所常说的:人,最难的不是战胜别人,而是自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3W 立场」

  和优秀的人一起成长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勾搭:1219521378  

  请务必注明「姓名 + 公司 + 合作需求」

  邀请

  你怎么还没来呀?都已经 10 个群了!听说先入群的人,除了每天都有分享,不定时红包,每日福利,涨知识的线上课程,超有用的线上线下讲座,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有……保密!你来就知道了



  想今年脱单的赶紧扫码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