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李东荣谈金融科技:不能把技术创新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复制链接]

44

主题

0

回帖

15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0
发表于 2018-12-20 17: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能把技术创新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12月8日,以“探索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之道”为主题的2018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出席并致辞。

  李东荣认为,促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应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资源配置精准化、业务流程自动化、风险管理实时化、决策支持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不能离开实体经济需求和金融业务场景空谈技术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不能打着普惠和创新旗号,搞自娱自乐、“脱实向虚”的伪创新。


  当前,国家正着力改进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农”、精准扶贫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在这些领域如何安全有效地发挥科技手段的功能作用,需要我们勤思考、下功夫、出实招。

  李东荣认为,把握好技术创新与制度建设的关系。自古以来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当前,各类新技术在帮助解决传统金融服务短板和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数字鸿沟、算法黑箱、第三方依赖等方面的新挑战。

  因此,促进金融和科技融合发展,不能把技术创新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建设两个轮子一起转,以金融安全、风险防控、消费者保护为重点,与时俱进地调整完善法律规范、监管规则、自律标准等制度安排,对技术应用以及应用技术的人加以合理约束,使金融科技创新有方向、有底线、有规矩。

  同时,要把握好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金融业分工日趋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金融产业链和价值链持续拓展,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关系已经从相对单纯的外包合作关系发展为业务、账户、数据、技术、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多类型的关联交互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各类机构金融属性和科技属性的边界变得模糊,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和责任认定更加复杂。俗话说“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各类机构在建立开放合作关系的同时,在业务边界、法律关系、责任划分等方面不能游移不定、含糊不清,应按照监管和自律要求,切实加强相应管理规范、市场约束和应急安排。

  此外,把握好强化监管与包容创新的关系。金融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一直以来,对这个行业的外部规制与监管都是比较严格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创新是引领金融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强化监管和包容创新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当然,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这个方面,可以考虑借鉴监管沙箱、监管科技等新理念和新工具,建立一套能够试错、容错、查错、纠错的包容性创新管理体系,使从业机构能够在风险可控和范围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应用试点、产品测验、技术验证,从而给真正有社会经济价值的创新留有一定的空间和合适的观察期。

  以下为李东荣发言全文:

  尊敬的潘功胜副行长、殷勇副市长、李克穆副主席,廖鸿副局长,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初冬的北京,与大家再次相聚在一年一度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国内外嘉宾和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人类金融发展史,我们看到,基于共同的数字基因,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由来已久,并非是现在才出现的新事物。比如,冶炼、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货币流通的形态、速度和规模。电报、电话等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跨期、跨地域的资源配置成为现实。而纵观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金融与科技融合程度更加紧密,互动态势更加明显,金融业正从信息化阶段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更高阶段迈进。所谓“智者顺时而谋”。今天的论坛邀请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国内外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围绕“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这一全球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相信在大家的深入交流和积极建言下,今天的论坛一定会异彩纷呈,取得丰硕成果。

  大家知道,2018年11月,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前沿和全球高度深刻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我们既要鼓励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要关注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这些重要论述和趋势判断为我们探索数字化时代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之道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下面,我就促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重要关系谈几点思考和体会,供参考。

  一是把握好需求引领与科技驱动的关系。促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应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资源配置精准化、业务流程自动化、风险管理实时化、决策支持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不能离开实体经济需求和金融业务场景空谈技术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不能打着普惠和创新旗号,搞自娱自乐、“脱实向虚”的伪创新。当前,国家正着力改进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农”、精准扶贫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在这些领域如何安全有效地发挥科技手段的功能作用,需要我们勤思考、下功夫、出实招。

  二是把握好技术创新与制度建设的关系。自古以来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当前,各类新技术在帮助解决传统金融服务短板和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数字鸿沟、算法黑箱、第三方依赖等方面的新挑战。因此,促进金融和科技融合发展,不能把技术创新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建设两个轮子一起转,以金融安全、风险防控、消费者保护为重点,与时俱进地调整完善法律规范、监管规则、自律标准等制度安排,对技术应用以及应用技术的人加以合理约束,使金融科技创新有方向、有底线、有规矩。

  三是把握好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金融业分工日趋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金融产业链和价值链持续拓展,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关系已经从相对单纯的外包合作关系发展为业务、账户、数据、技术、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多类型的关联交互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各类机构金融属性和科技属性的边界变得模糊,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和责任认定更加复杂。俗话说“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各类机构在建立开放合作关系的同时,在业务边界、法律关系、责任划分等方面不能游移不定、含糊不清,应按照监管和自律要求,切实加强相应管理规范、市场约束和应急安排。

  四是把握好强化监管与包容创新的关系。金融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一直以来,对这个行业的外部规制与监管都是比较严格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创新是引领金融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强化监管和包容创新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当然,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这个方面,可以考虑借鉴监管沙箱、监管科技等新理念和新工具,建立一套能够试错、容错、查错、纠错的包容性创新管理体系,使从业机构能够在风险可控和范围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应用试点、产品测验、技术验证,从而给真正有社会经济价值的创新留有一定的空间和合适的观察期。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促进金融与科技更好更安全地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政产学研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深入探索。我们高兴地看到,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明确了促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在这里也预祝北京市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取得更多成果、更大成绩,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将继续加强与北京市有关方面的深入合作交流。同时,协会作为国家级行业自律组织,愿继续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与广大从业机构和金融消费者共同努力,为新时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数字化时代要求的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之路积极贡献力量。最后,衷心希望大家都能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这个平台加强沟通交流,真正有所思,有所学,有所获。谢谢大家。(文 / 立夏)

  来源: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关注

  趣识财经(qscj2018)趣谈财经百态,识悟商业心经。

  玩转新消费(wzxxf2018)把握消费升级浪潮,重新定位消费理念,穿越纷繁消费迷雾,玩转新型消费时代。

  天天区块链(TT_Blockchain)聚焦区块链热门话题,分享区块链最新资讯。财经人物画报(Fin-Character)聚焦财经人物,了解商业大佬背后的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