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0

为什么年轻人不去KTV了?

[复制链接]

169

主题

0

回帖

64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5
发表于 2018-12-27 01: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转载自:DT财经

  公众号ID:DTcaijing

  2018年10月末的一纸公告,让KTV们上了热搜,顺带炸出了一大帮人的集体回忆。

  公告里,我国唯一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要求KTV终端商和经营者下架6000多部音乐电视作品。这些作品中不乏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比如陈奕迅的《十年》、《K歌之王》,高音党们深爱的《死了都要爱》、《离歌》、《泡沫》……

  为这个话题添砖加瓦的评论中,有人气恼,也有人疑惑:

  “KTV……还有人去么?”

  传统KTV:回不去的黄金时代  

  传统KTV曾占据过一代人的记忆。

  它起源于日本,最早被称为卡拉OK。到了21世纪,由Karaoke第一个字母“K”和电视TV组合而成的KTV逐渐流行,“量贩式”更是开启了KTV的黄金年代。它除了提供歌唱场地,还提供各式饮料和食品,让唱K一时成为聚会首选。

  然而,随着周杰伦、SHE、蔡依林的港台风刮过,这个年代的确是过去了。

  2015年,万达的大歌星KTV全面关闭,此前,其在全国有80多家门店;同年,钱柜在北京的首家门店、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朝外钱柜”,也消失了……

  这样的谢幕,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夏绿地、512、好乐迪等众多KTV身上陆续上演。

  “有5、6年没唱过KTV,现在都不知道去哪儿唱歌好……”微博里搜索KTV字眼,看到一条这样的留言。而所有关于KTV的留言里,总挥之不去一抹怀旧与遗憾的意味。

  不仅是KTV,曾经热闹的线下娱乐似乎都在缩减。


  DT君查看了历年的文化发展统计公报,从2012-2017年数据来看,全国娱乐场所数量和从业者人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里的娱乐场所,指以营利为目的向公众开放的歌舞、游艺等场所。也就是说,承载了我们娱乐和聚会记忆的歌厅、舞厅和游戏厅,早已不如当年如此备受欢迎。似乎这些年,人们被默默驱使,离线下娱乐场所越来越远。

  线下成本是传统KTV难以承受之重,即使是行业领头者也不能幸免。尤其是客流量减少之后,租金、装修、人员和繁琐的手续等成本,就变得越发难以填补。

  不过唱歌这个市场依旧火热  

  KTV的客流变少,并不意味着唱歌退出了娱乐的舞台。

  DT君在《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中查看了近几年卡拉OK行业的总产值,发现尽管在2014年行业规模略有收缩,但之后出现反弹略有上升,2016年行业总产值达869亿元,同比增长2.7%。


  报告提到:

  “在传统实体KTV持续萎缩、有待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在线K歌结合综艺选秀、VR/AR直播等形式进入泛娱乐时代,与此同时,线下迷你KTV的兴起,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带来行业资产价值的重估。”

  从关于音乐这件事儿的各个行业产值来看,尽管增速放缓,但卡拉OK依旧是最大的市场。


  也就是说,“唱歌”这项娱乐活动还是有广阔的市场,只是潜力股不再是传统KTV。

  唱歌的新选择:线上App,线下玻璃房

  对于爱唱歌的人们,2014年是个重要的拐点。

  KTV的传统老大哥们交出了手里的接力棒,而新秀们伸出了接住的手。

  2014年,日后将成为两大流量巨头的唱吧、全民K歌App初版本上线;2015年刚一开年,KTV关店潮开始;2016,迷你KTV登场并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圈地运动。

  到2018年一季度,移动K歌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2.27亿,较2017年四季度的2.01亿环比增长13%。


  其中,全民K歌和唱吧二分天下,全民K歌一季度活跃用户数1.79亿人,唱吧以6803万活跃用户位于第二,线上K歌市场的流量几乎由两大App垄断。

  而2016就开始向商场进军的迷你KTV,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关于引导迷你歌咏亭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印发后,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公报显示,2017 年即有5.4万个迷你歌咏亭纳入备案管理。

  与租金和人力成本较高的传统KTV不同,迷你KTV成本极低,一台设备的成本在2-3万元之间,相对于沉重的传统KTV,回本更快。


  (图为出现在商场里的迷你KTV。图片来源:微博@嘟嘟嘟起)

  口碑发布的报告显示,口碑用户单次在迷你KTV的平均消费在30元左右,远低于传统量贩式KTV 200元左右的单次消费。


  “活好不粘人”,迷你KTV用几首歌的时间填充起一块块需求碎片。

  而资本对于迷你KTV行业的火热追逐,也从侧面增加了一分热闹。


  即使是在被称作资本寒冬的2018年,迷你KTV行业的投资依然火热,且背后不乏IDG资本、真格基金、晨兴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活跃的身影。

  新社交语境下更孤独的KTV

  与新手们如火如荼的热闹相比,传统KTV最近刷的存在感就有些夕阳红:比如被下架引发集体回忆的老歌,再比如老年人KTV包场唱歌视频热传。下一步,它们又要去向哪里呢?

  跟这些年发生的许多其他更迭一样,唱歌这个需求一直存在,只是满足需求的方式更多了。而不管是传统KTV、迷你KTV还是在线K歌,受限于自身的业态,只能各自占领一个入口,成为特定人群在某种时刻某种状态下的娱乐打开方式……之一。

  “你为啥不爱去KTV了?”去年,《好奇心日报》曾主持过这样的讨论,收到了共5734次反馈。

  有回答哀怨“没有人约着去”或者“朋友聚不齐”,然而在包厢里呼朋唤友的人也在回答里吐苦水“KTV 给人的社交压力太大了”,或者“其实从没真正融入KTV的氛围过,从来没有”。一个人是孤独的,而一群人在一起,年轻人的孤独却也如影随形。


  (图片来源:好奇心日报)

  无独有偶,知乎上也有人提问,“为什么新一代年轻人不唱KTV了?”,吸引了500多个回答,被浏览了130万次。


  (图片来源:知乎)

  回答者有线下娱乐场所从业者,也有诸多“抛弃”了KTV的年轻人。

  考虑到这两个平台的受众都以年轻人为主,回答或可以代表其中一部分人的普遍想法。DT君从中窥见一些传统KTV在青年群体中没落的原因:

  年轻人需要参与感更强的社交,互联网大潮下,共同文化已不像当年那样强势,每首歌都能引起大合唱的岁月一去不回,KTV里话筒的轮转、远距离的交谈,使得想要在一场KTV聚会中体验到参与感,越来越难;而获取快乐的方式越来越多,不管是唱歌,还是玩游戏、喝酒、吃拼盘,都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图为调研发现孤独是空巢青年生活主旋律,68%的空巢青年一周以内感到孤独。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都市职场人的孤独、老人走进KTV的互相抱团……人群正在被切割细分,孤独怪们走进玻璃房间,流量壕们打开数据开关开始录音,曾经那些呼朋唤友走进KTV的人们,就这样被瓜分了注意力,渐渐分流。

  在拥有了更多选择的时代,再难用一种大一统的方式粗暴触及到大部分人。正在不断变化的卡拉OK行业,也被推着用更多碎片的方式,不断增加与各种人群和各种情绪的触点。

  街口,那家还在营业的KTV依然亮灯至深夜。

  今夜有人欢唱,有人入眠。

  DT财经是第一财经旗下数据研究型新媒体,集数据内容、数据活动、数据可视化为一体,旨在用大数据解读消费社会和商业图景,连接数据、机构和人群。

  


  酷玩实验室经授权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去过KTV的麦霸点个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