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9|回复: 0

一文看懂战国货币

[复制链接]

169

主题

0

回帖

64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5
发表于 2018-12-28 22: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易说钱

  纪念币在线预约,钱币收藏干货,就等你了!



  小易

  春秋战国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共经历了五个半世纪。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春秋时十二个诸侯国、战国时七个大国,许多国家都铸过钱。

  因为那时是社会经济、商品贸易迅速发展的时代,货币需要量增多,各国之间的交往,到处都要使用货币。各国各行其道,铸钱的形制也就五花八门。形成具有明显特点的有四个基本系统。


  1布币系统

  钱币之所以叫“布”,来源于农具。布币是从像铲一样的农具(钱、镈[bó])演变而来的。因此最早的布币,也叫大铲布,以后发展到轻小的空首布。

  这种布有平肩弧足、尖肩尖足和斜肩等区别,并有干支、数字、地名等记载。战国时又发展为平首布,已无銎[qióng],布首扁平。虽尚未脱离农具形状,但也只是一种象征性质。


  ▲成/伐/智/共平肩弧足空首布4枚

  有的铸上货币单位,如“釿”[jīn]、“孚”等。战国时期还出现有圆首、圆肩、圆足的布币和带有三个小孔的“三孔布”。


  ▲三孔布


  ▲圆足布

  也有铸地名和记重的,如“十二铢”字样等。布币种类很多,铸地复杂,型体大小悬殊、形状差异很大。布币流行于黄河中游三晋和两周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是我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地区。

  2刀币系统

  刀币产生和流通于渔猎地区,如齐、燕、赵等国。它是从一种生产工具铜刀——“削”演变而来。

  齐刀有齐法化刀、即墨刀、安阳刀等,刀身大而厚重,多流通于山东各地。


  ▲战国时期“齐造邦长法化”六字刀

  尖首刀多为鲜虞部落所铸,鲜虞部落是春秋时候白狄族的一支,姓氏是姬。另外,燕国也有铸造一些尖首刀,刀身薄小、细长,刀背只记于支和数字。


  ▲春秋战国大尖首刀

  明刀(也称“燕刀”)面背都有文字,有圆折刀和磐折刀(刀身弧度呈方折)之分。刀面上的“明”字有三、四种极不相同的写法。明刀的“明”字,有释为“易”字的。


  ▲战国明刀

  在齐国境内也铸过明刀,即所谓“齐明刀”,多发现于山东博山,又称博山刀。此外,还有直刀、圆首刀,是当时赵国的铸币,流行于邯郸的广大地区。


  ▲齐明刀

  3楚币系统

  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的货币自成系统。除用郢[yǐng]爰(金币)外,主要用铜质仿贝。这种仿贝称为蚁鼻钱,有不同的文字铸在上面,一到三字不等。有的文字至今解释纷纭,也无定论。因为铜仿贝文字的形状奇特,也称为鬼脸钱。

  战国时,这种蚁鼻钱随着楚国领域不断扩大,流行地区也相对扩大。曾扩及到中原的陈、宋、蔡、鲁等地。


  ▲战国楚国蚁鼻钱

  4圆钱系统

  它的形状是从生产工具纺轮发展而来的。货币发展到圆钱,是在战国后期。这是货币形制的一大进步。它轻小、便于携带。体为圆形,它的孔,先圆后方;先无郭,后有郭。

  圆钱突破了原来各国各种的货币形制。战国后期,齐、燕和中原各国都铸有圆钱,如齐国有賹化国钱,燕国有明圆钱,两周、三晋地区有垣、共、蔺、离石等圆钱。秦国还有秦圆钱,不记地名,以“朱”、“两”记重。圆钱的出现,使货币形制逐渐趋向统一。是符合商品交换关系日益发展需要的。


  ▲战国时期“垣”字圜钱、齐国“ 賹六化”各1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