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4|回复: 0

文物医院|这项工艺,嵌了4000年的夺目光泽

[复制链接]

213

主题

0

回帖

84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45
发表于 2019-1-5 01: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我们从一件文物开始说起~
  它的局部,精工细致,神态栩栩。
  

  另一个局部,房屋、树叶、人物皆巧做。
  

  这是什么呢?
  让我们请摄影师把镜头拉远一点点~
  

  它的名字叫做“紫檀木边嵌染牙香港图插屏”。
  对,就是你们知道的香港。
  这件高96厘米、宽68厘米的插屏,
  讲的是我国南部沿海的事情~
  插屏主体部分由象牙浮雕镶嵌而成,记载着香港地区在清代昌盛时期,作为对外港口,接受多国朝贡并进行贸易往来的史实。图中,可以看到悬挂英国、法国、瑞典、瑞士等国家国旗的商船在抵达港口时,清政府官员准备迎接的场面。
  其构件经由金属丝结合胶粘剂固定,层层叠加,镶嵌方法相当细致。镂雕、染色、绘画等工艺也精美异常。人物、建筑、树木、商船等形象的雕刻很是生动。于雕刻的基础上进行绘制、染色,再衬以玻璃上描绘的天空和海水背景,整体布局前后分明,层次丰富,空间深远,气势宏阔,细部丰富。
  这是故宫文物医院的工作人员们正在修复的一件藏品。
  

  时间的流逝挡不住技艺的珍贵。,两个动作组成的词汇,一念就是一段历史。
  中国传统镶嵌工艺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技术高超。在而后的发展进程中,镶嵌门类逐渐增多,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工艺技术,例如百宝镶嵌、花丝镶嵌、螺钿镶嵌等等。
  随着镶嵌技艺的演变,镶嵌修复技术也持续伴随其发展。故宫博物院镶嵌修复技术,是继承原清代宫廷造办处镶嵌作活计的一项传承有序的、有清晰发展脉络的工艺。修复对象主要包括本土的、宫廷的镶嵌器物、家具陈设、建筑装饰等等~
  那么,这些工作在哪里进行呢?
  答案是: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镶嵌修护室。
  

  孔艳菊(左)和杨晓丹在探讨修复方案
  这可是我国现有的唯一具有传统镶嵌修复技术的专业工作室。
  (厉害了我的故宫~)
  在工作室里,孔艳菊一边演示一边向我们介绍了修复工作的情况。
  “我们的修复方案都会经过专家组审核,确定时间、方案、方法是否得当,再进行操作。”之后就需要分工合作,“就这件插屏来说,与漆器修护室和木器修护室一起完成,我们负责嵌件部分。你看,现在我们把第一步的除尘工作已经做好了,接下来要把这些嵌件拿下来。裂了,漆地露出来了,漆器工作室的同事来修理漆地,修完漆地再由木器工作室来修木框,木框完成之后,我们把嵌件粘回去。”
  

  经过百日左右的修复,这件“紫檀木边嵌染牙香港图插屏”终将重现往日光彩,回到属于它的展厅内,供大家观览。
  现在让我们来具体谈一谈镶嵌类文物修复技艺。
  这是融合多种材质的复杂工艺,除百宝镶嵌、花丝镶嵌外,还包括相关延伸工艺,例如盆景花卉、花丝点翠、宫灯壁瓶等等。修复的对象主要有玉石、象牙、鸟羽、琉璃等文物。
  按照修复材质来具体分类介绍的话,
  会像下面这样。
  1玉石器类
  由于时间和环境的影响,玉石器的拼合胶粘剂逐渐老化,出现盖钮脱胶的情况,需进行加固处理。
  

  这件玉山子表面污渍严重,并有多处微磕。工作人员进行了除尘、保养,并对表面伤磕采取封护处理。
  

  2百宝镶嵌类
  此类文物是馆藏文物中损伤较为严重的一类文物,由于胶粘剂的老化或其他历史原因,镶嵌构件缺失比较严重,需要对缺失部分进行补配,对松动部分进行加固。修复过程涉及的工艺也较多,例如绘画设计、玉雕工艺、牙雕工艺等等。
  

  3漆器镶嵌类
  以这件黑漆嵌百宝山水纹套盒为例,镶嵌构件有多处脱缺。修复者们使用贝雕工艺进行雕刻补配。
  

  4牙骨镶嵌类
  在有机质材料的文物中,常见的有镶嵌象牙、牛角、珊瑚、琥珀等材料。由于材料特性,普遍出现变形、断裂、变色、粉化等情况。镶嵌修护室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掌握了难度很大的修复技术。我们来看一看这件木胎镶鹿角交椅的“治疗”过程:
  

  

  

  

  5细金镶嵌类
  它的名字叫做金绿珐琅嵌红宝石高足盖碗,有着胶粘剂失效造成的大面积宝石脱落症状。
  

  6镶嵌相关工艺
  盆景与花插
  盆景与花插是皇家室内装饰的一部分。据清宫内务府活计档记载,盆景的制作一直由镶嵌作承担,因其原料与构件形式近似于镶嵌作。古人对原料的使用炉火纯青:大料用来做大件物品,料头自然也不能浪费,用于制作精细的小件或盆景零件。
  

  什么?没有对比?再来看一组~
  

  

  

  涉及镶嵌的首饰与配件
  

  

  白大褂、白口罩、白手套,我们来到镶嵌修护室的时候,恰逢年轻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展菲在对盆景进行“手术”。她小心翼翼地为花瓣和叶片除尘,专注得让人不忍打扰。
  

  展 菲
  孔艳菊在旁边指着盆景里的花朵解释,“文物制作绕线的时候,并入第二股,然后再绕,并入第三股,再绕,到下面之后呢,从这儿结束,再送进孔里,这样它就动了,还可以换方向呢。可是它一旦坏了呢,可能需要重新绕一遍,非常繁琐。”
  

  我们细细问着听着,然而一旁的孙鸥、杨晓丹和郭思达头也不抬地沉浸在物我两忘的工作状态中。我们请教了孙老师在做的工作,她才笑着说道,“我们的工作就像拼图似的,一块一块拼上。”但哪里是拼图这么简单呢,每一步都需要十二分的精细和耐心。
  

  孙 鸥
  

  郭思达
  孔艳菊走到工作室一角,给我们讲起这件花梨木嵌玉石人物顶竖柜的修复过程。从伤况统计、材料检测、设计绘图、下料加工,到嵌件拼接、雕刻制作,再到染色实验、整体调整等等,这一系列的步骤,进行下来,历时一年有余,可是费了不少心力。
  经过统计,需要粘复、加固的嵌件近600块,其中347块缺失。缺失了怎么办呢?“要找和它一样的,特别特别难。”孔艳菊皱了皱眉,指了指柜子上的图案“这个小人呢,帽子缺了一半,我们要补这另一半。到处去找材料,找得店主都认识我们了,知道要干什么。去南方买,看起来年代久,颜色也挺旧的,但切开里面,要么就是裂很多,要么就是里面的颜色和外面的不同,为了找到好材料,后来就只好改地方。记得有一回找寿山石,找了三五个月,一直找不到,虽然想着搁置它先做其他工作,但到最后真的是,整天都在想这个事情,遇到谁都问有没有材料,好在最终结果还可以。”
  

  用尽时间,找到被时间磨掉的碎片。
  花费心思,修补出心思潜藏的原貌。
  这大概就是镶嵌修复技艺的珍贵所在了。
  使用与文物原件相匹配的修复材料,借助精湛的制作工艺,对文物进行科学的、适度的养护与修复。故宫博物院镶嵌修复工作室研究、传承多种传统技艺,同时结合现代文物保护科技与检测技术方法,让镶嵌文物的修复更加科学和规范。
  在越来越多人希望接近传统文化的今天,故宫博物院努力让文物“活”起来,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相信有了这样的修复团队,有了“文物医院”,故宫的文物不仅可以“活起来”,而且能够“活”得健康,“活”得光彩熠熠。
  看了这么多,
  是不是想亲眼见证一下神奇的文物修护过程呢?
  机会来了!
  故宫文物医院将于近期向公众预约开放参观。
  

  故宫文物医院
  2018年6月9日恰逢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故宫文物医院将于当日上午9:00—11:20首次试行对公众预约开放。为保障参观效果和文物安全,首批预约观众限额40名。6月4日至8日,你就可以登录故宫博物院门票预售网站http://gugong.228.com.cn)进行预约了。
  故宫博物院将根据此次试行效果,尽快发布正式预约开放方案,请大家关注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及门票预售网站。
  编辑/谢菲  美编/韩雪辉  审校  /  史宁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