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二十万-帝都“歪果仁“的-出没地图

[复制链接]

121

主题

0

回帖

36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69
发表于 2019-1-31 18: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jpg
20万北京老外的出没地图
撰文&制图 | 羽见

  刚刚过去的昨天,最值得纪念的,除了国际五一劳动节,还有一件大事:多米尼加共和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了!这是截至目前,我国国际“大使级朋友圈”的第176个成员。
  对于北京而言,大使馆地图上将会增加一个新成员,这也意味着:随着使节的入驻,北京的外国友人中,将有更多的多米尼加人加入。
  北京的“世界城市”梦,越来越近。
  
  |2018年5月1日上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与多米尼加外长巴尔加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北京市的“朋友圈”:各大洲国家数量比较|
  制图:大地理馆  数据来源:北京市外办

那是在2004年,北京设了个小目标:建设“世界城市”。目前来看,这个目标越来越近。

  刚刚过去的上个月,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aWC)公布了2018年世界城市体系排名 ,其中处于“超强一线”的Alpha++级城市有两个:伦敦和纽约;Alpha+城市有7个:新加坡、香港、巴黎、北京、东京、迪拜、上海。

世界城市测评体系“国际影响力”测评中,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全球500强企业总部数、全球商业枢纽研究指数、联合国机构及国际组织总部数、大型国际会议数量(ICCA)等方面,北京基本上已经进入了全球前列。
 

  |重要世界城市全球商业枢纽指数比较|
  数据来源:万事达卡《全球商业枢纽指数》,北京为2007年数据
  
  |重要世界城市的入境旅游人数比较|
  数据来源:北京市旅游局,城市统计网站
 

  |重要世界城市的世界500强总企业部数量比较|
  数据来源:《财富》杂志
  
|重要世界城市的联合国机构及国际组织总部数比较|

  数据来源:北京市外办
  此数据未统计后来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加上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世界媒体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国际竹藤组织,目前北京的国际组织总部数量为7个
  最明显的指标,差在了“常住外籍人口数”。也就是外国人的数量——外籍人口,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被国内外学者视为该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外籍人口数量和所占比例常常作为衡量城市国际化的指标之一。因为这意味着这个城市是否吸引了足够的世界资本、人才,是否在全球经济中活跃。世界城市的外籍人口比例通常在10%以上,伦敦的外国人口约是三分之一,巴黎的外国人口约是四分之一。
  (语出:据北京社科院发布的《2010北京蓝皮书·北京社会发展报告》)
 

  |重要世界城市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比较|
  数据来源:世界文化遗产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网站
  难能可贵的是:排名前十的世界城市中,北京是建城最早,并唯一持续繁荣的一个。3000多年的建城史,让它成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际大都市,这让北京在“世界城市”评测体系的城市文化指标中,遥遥领先。
  北京建城如此之早,元代京城人口号称百万,当时城内有多少老外呢?最早到达北京地区的歪果仁,又会是谁呢?
  “歪果仁”进京简史:神秘“大胡子”是谁
  外国人,近代称“洋人”,古时称“胡人”,但胡人不完全等于外国人。胡人既指我国偏远地区的部落族群,也指漂洋过海而来的老外。
—本文提到历史上的外国人或洋人,以今天国境为界
并不括古代我国境内活跃的、以中原视角称为“胡人”的族群—r

  北京与世界对话之早,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外。几乎就在3000年前建城之时起,这里就已经与“歪果仁”结缘。当时的北京地区,很可有来自欧亚草原的斯基泰人——出土器物上的斯基泰男人,面部大多长着卷曲的大胡子,这样的器物,也出现在北京附近。
  

  |黑海沿岸出土的斯基泰人黄金制品|
  来源:大英博物馆网站
  
  |战国燕下都附近出近似斯基泰风格的黄金制品|
  摄影:郝建文
  
|战国燕三都位置关系图|

制图:大地理馆

  巨大的城址的土层中,发掘文物10万余件,多数文物是鲜明的华夏中原风格。但最光彩熠熠的一批器物,则是82件异域风格的金器。
  这些金器的造型、装饰,多为马、鹿、羊、鹿、熊、虎、狼等动物图案。虽然考古和历史学家没有断定他们具体出自何方,但能够肯定,其纹样风格,并非本土所出。它们的源头,竟在数千公里外的中亚及俄罗斯南部草原。
  在中国春秋战国(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时期,欧亚之间的大草原上最活跃的族群被称为“斯基泰人”。
  
  |艺术家笔下复原的斯基泰人形象|
  
  |燕下都出土疑似“斯基泰人”想象的金制品|
从脸颊到下巴部位,器物以夸张的曲线,呈现人物面部旺盛的毛发

  藏品单位:河北博物院
  斯基泰,来自希腊语,古代波斯人称之为萨迦人(Saka)——这个游牧族群的历史,多被古希腊、古波斯战争史料记载。斯基泰人的东部活动边界在我国西北部,阿尔泰山一带,我国《史记》《汉书》称其为“塞”或“塞种”人。
  中国先秦时期,他们  是最合适的沟通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使者。文字毁灭了、马匹消失了,但不朽的器物成了最后的物证——燕国下都城出土的这批金器,则是其中的幸运儿。
  黄金和金器,与斯基泰人如影相随,就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0年─前425年)所说:“他们的手臂覆盖着黄金或者黄铜。他们从来不用铁或者银,因为他们的国家不出产铁和银,却拥有大量的铜和金。"
  
  |草贯穿欧亚大草原的草原丝绸之路|
  图源:中国数字科技馆(东南大学)
  张骞通西域之前,塞人活动区域到中国之间,已经有一条欧亚草原贯通东西的道路。人类活动早期,相比崎岖高寒的山地、湿漉的沼泽,坦荡无阻的半干旱、干旱的草原,最容易被开辟为通道,它被许多学者称为草原丝绸之路。正是这条商道,  将异域的黄金制品或相关纹饰,带到了燕山脚下的北京地区。
  燕下都遗址出土物中,有一组跟斯基泰人模样接近的的黄金饰品,博物馆称为“胡人头像金饰件”。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胡人,显然不同于我国境内的,那些跟华夏同属羌系的“四夷”,其卷曲的胡须和头发,以及装扮来看——它们很可能就是跟印欧语系的斯基泰人。
  按照近代的说法,这里涉及的“胡人”,远离我国广大游牧地区,可视为外国人范畴。
  先秦时期,商周及后来的诸侯也有金器及工艺,但主流仍是白玉和青铜。燕下都出土金制品,跟俄罗斯南部斯基泰人使用的出土金器,年代、纹饰、工艺如出一辙。那些带着牧草芳香远道而来的斯基泰黄金器物,一进入华夏领地,能够首先接触的往往是燕、赵等诸侯所在地——北京所在的燕地最早与这个族群结缘,顺理成章。
  唐朝的北京,有个影响历史格局的“半个外国人”,安禄山(父亲是中亚粟特人,母亲为突厥人,粟特人生活在伊朗高原到中亚一带,突厥人则活动于蒙古高原到欧亚草原)。安禄山当时作为节度使驻扎在范阳(辖地为今北京、河北交界一带,治所在今河北涿州)。
  |历代北京位置关系图|
  制图:大地理馆
  从斯基泰人的先秦,到安禄山的唐朝,上千年的历史中,外国人的面孔零星出现。金、元、明、清,是属于北京的帝都时代,因为外交需要,外来的使者更频繁地进入。金朝有专门管理使者接待的“四方馆”。老外出现在北京街头,已经是常态了。
  元朝文献提到过,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鄂多立克等到过北京。它们笔下都提到了大都,有各色外国人来往,十分热闹。明朝虽闭关锁国,也有东洋、西洋使者和商人进入京城,以利玛窦等人为代表。
 

  马可·波罗,是一位生于克罗地亚的意大利人,他在笔记中描述了自己在中国的17年经历。关于他是否到过中国,存在争议。且不管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但元朝统治时期外国人过往缤纷,是不争的事实。
  对照当时史料可知《马可·波罗游记》,无论来自亲历还是转述,对北京描写基本属实:
“ 应知汗八里城(今北京)内外人户繁多……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每城都有商人来此买卖货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

  自元代权衡撰编年体史书《庚申外史》记载,当时的元大都,“人烟百万”。元人黄仲文《大都赋》说,“华区锦市,聚万国之珍异;歌棚舞榭迭九州之芬。”
  当时入中原的中亚、西亚人,得到元朝重用,当时的这些“外国人”,被视为仅次于蒙古人的二等人——色目人之列,地位高于北方汉人、南方南人。
  由此可见:元大都当时就已经完全符合今天北京提出的城市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元大都皇城复原图|
  文献说元代北京“人烟百万”,可能有所夸张,但按照城市面积的估计,也应有几十万人口。《庚申外史》提到的年代是1340年——那一年:今天的世界级都市是都是啥光景呢?
东京

  其前身江户城还没诞生,所在地只是一个土豪江户氏的庄园,一个多世纪之后的1457年,江户开始建城


伦敦

此时欧洲大陆处在“黑暗中世纪”,以及黑死病瘟疫的煎熬中,当时伦敦城一片死寂,直到1500年,人口也不过5万


巴黎

人口不到10万,经历了旷日持久的英法百年战争洗礼,百废待兴


莫斯科

当时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处于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下,直到1480年才独立为沙皇俄国

  马可·波罗之后,他的欧洲迷弟们,一个个接踵而来。近代国门被列强推开,同时中国人也开始外出留洋看世界。清末民国,半殖民地时期的中国,北京舞台上,欧美列强的官兵、传教士、公使、商人粉墨登场。
  
  |18世纪英国人绘画:马戛尔尼使团与清朝君臣|
  从一环到五环:使馆区的生长地图
清末民初最大的建筑群,位于“马可·波罗路”——今台基厂大街附近,这也是号称“国中之国”的近代列强使馆区,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个常驻使馆区。附近的崇文门内大街、正义路,当年也分别有洋名:克林德路。


今天的东交民巷使馆群,是近代外国人留下的殖民遗产。这里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个常驻使馆区。东交民巷的外交传统开始于明代的“会同馆”,后被清朝继承。
 

|清末民初的使馆群:当时外国使节及士兵的主要活动区域|

底图来源:百度地图   标注制图:大地理馆


“东交民巷”前身,本是元朝大都城外一条胡同,和今地图上的西交民巷本是贯通的,最初叫“江米巷”——它跟水路粮运有关,北方将南方的糯米称为“江米”。明代城墙南扩,中轴线截断原江米巷,分为西江米巷和东江米巷。东段胡同,坐落着涉及外交工作的礼部、鸿胪寺和会同馆等机构。

会同馆,可被视为明代的使馆,主要用来接待安南、蒙古、朝鲜、缅甸四个藩属国的使者。后来,地名由俗变雅:东江米巷变成东交民巷。清代,这一带坐落着当时的主要部委——五部六府,原会同馆仍用来接待外国使者,但当时不像现在的常驻使馆。乾隆、嘉庆年间政策规定,外邦人员在此拘留不得超过40天。

到了1860年,这块与外国人有渊源的区域,攻占北京后的英法联军,先后在此设立公使馆。遵照签订的《北京条约》,俄、美、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日本、奥匈9国纷纷圈地,建造各自的使馆。东交民巷,改名使馆街。

新中国成立之后,象征着屈辱的东交民巷使馆区,成为历史。但,从这里开始,一个又一个使馆群在二环城墙以东出现了:先是今秀水街、雅宝路一带,后是三里屯周边——这里分别成为各国驻华大使馆的两大集中分布区,分别称为“第一使馆区”“第二使馆区”。

随着建交国家增多,使馆区继续向外扩展:“第三使馆区”在亮马河周边应运而生。从东郊民巷出发,几乎是一条向东北的直线,形成今日的第一使馆区、第二使馆区、第三使馆区。2012年之前,三大使馆区有馆舍185座,我国统一建设104座,国外自建15座。美国旧大使馆在第一使馆区,后在第三使馆区自建新馆。


  
  |北京近代以来五个使馆区位置图|
  制图:大地理馆

  也有例外——俄罗斯大使馆像一朵奇葩,开在二环路老城墙内的胡家园胡同附近,那里正是北京第一座东正教堂旧址所在。原卢森堡驻华大使馆,则低调地驻扎在内务部街的胡同里,如今则搬进了一座写字楼,这是唯一设在写字楼里的驻华大使馆。
  2012年,“第四使馆区”规划出炉,东北五环外的东坝地区将成为近代以来,继东交民巷和新中国三大使馆区之后的北京第五个使馆集中分布区。
  
  |各国驻华使馆在北京城区的分布|
  制图:大地理馆

在中国,使馆区是只属于北京的国际化风景:使馆内悬挂各国国旗,欧盟各国则悬挂旗帜两面,一是本国国旗,一是欧盟旗帜,东盟等其他国际组织国家同样如此。

有的国家使馆面积较大,如俄罗斯,看起来像一座城堡,相当于一个社区大小,而有的地方则聚集着几十家使馆,各色国旗林立,仿佛进入了联合国大院。这样的风景在近代北京也有——不同的是,当时是被迫开放、今日是开门迎客。

从昨天开始,原本有175个国家大使馆的北京,将会迎来第176个新加入的成员——多米尼加驻华大使馆。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随着驻华使节的入驻,更多的多米尼加人将会来到北京,旅行、工作、经商、留学。

  北京外国人地图:像个缩小的地球
  先秦时期,疑似到过燕国的斯基泰人,形象模糊而遥远。祖上是中亚粟特人的安禄山,是半个歪果仁,他不仅改变了北京的命运,也改变了大唐帝国的国运。
中世纪到近代时期,与北京发生联系的外国人有元代马可·波罗、鄂多立克,明代利玛窦,清初汤若望、安思文,清中郎世宁,近代蒲安臣、司徒雷登等,这些是代表性的名人。《北京条约》签订之后,传教士、科学家、探险家、军官、士兵等不同职业的洋人,蜂拥而入——这时候的外国人不仅数量猛增,而且长期居住成为常态。

平等的邦交时代,20世纪50-70年代,在北京最多的是苏联人。70年代,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美日籍人士增多。改革开放后,随着三大使馆区的设立,五大洲的世界人民,纷纷来经商、留学、出使、游历、探亲、工作。

 


  今天北京最多的是美国人,其次是有着文化和地缘优势的日本人、韩国人,然后人数较多的是传统的欧洲大国法国、英国、俄罗斯人。西欧的英法德,企业、文化、旅游机构较多,从而带动了所在国家的人来北京居留、工作、旅游。

北京地图的各个角落,基本都有外国人的身影。他们的分布,基本上体现了各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各国人士在北京的居住、活动地图|
  制图:大地理馆
  
|在内城胡同里生活的外国人一家|

一、各国驻华使节及其家属,活动在位于朝阳区的几大使馆区及其周围。三里屯、秀水街、燕莎、亮马桥一带的酒吧、餐饮、购物等商业街区繁荣,以及附近外国人居住比例较高的公寓,都是在使馆区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
  第四使馆区尚未启动,周边房产已经入驻了很多欧美人士——这里距离市区略远,但靠近首都国际机场。


二、西欧、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外国人,多居住在南二环以北、东二环以东,沿三元桥、四元桥周边的公寓及酒店,经常出没于秀水街、三里屯、后海一带的酒吧,以及北京各古建筑、老胡同里。


三、各大洲各国家的留学生分布在在海淀区的学院路、五道口一带,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集中在北京语言大学。


四、俄罗斯、东欧人多在雅宝路周边活动。雅宝路多有皮毛等为主的商铺商人来自东北、内蒙一带居多,客户为俄罗斯人。俄罗斯及东欧阵营国家的商人,在这一带出没的频率较高。


五、东亚日本人和韩国人的分布最为集中——前者在长富宫、将台路,后者在望京地区。日本人,以建国门附近长富宫和将台路的驻华使馆地区活动,部分人士活动在中日合作机构和日企驻华办事处,如中日友谊医院、各日企驻华机构。望京是出了名的韩国城,一大批韩国人在国内经济危机时期,选择来到生活成本更低的中国,北京望京是重要的目的地之一。如今的望京,大部分场合都有中、英、韩三种文字标识,附近学校,基本每个班级都有韩国籍学生。


  

六、除了使馆工作人员,第三世界的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南亚、非洲地区的朋友,多选择在南城居住。南三环以外到南五环附近的丰台、大兴区,毕竟那一带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随着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增多,中科院相关科研机构与沿线合作项目,吸引了许多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国家的留学生,他们主要集中在大屯路到清华东路一带。


除了使馆工作人员,在京外国人主要由这三类群体构成:旅行、经商、留学人员。围绕他们,我们制作了以下系列图表(基础统计数据均来自:北京统计局官网)



旅游的外国人分布:


按照大洲统计,亚洲外籍游客最多,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其次是美洲、欧洲。

 

以国别而论,美国、韩国、日本排名前三,其次是德、英、澳、加、法等欧美发达国家(澳大利亚虽属大洋洲,其是英联邦成员,可归入欧美),俄罗斯、新加坡、泰国,是因为或地缘、或文化上,跟中国的接近性,所以联系密切。

 


按照城区分布统计,朝阳区、东城区接待人数遥遥领先其他各区,原因有二:北京最著名的名胜景区集中于这两个区域;大使馆、国际化街区集中于朝阳区。

 

|东城区天安门等历史文化景区不仅吸引国内游客也吸引众多老外|

 


经商投资的外国人分布:


外商投资区域,百分之九十的数额集中在朝阳、海淀地区;这也是大多数规模较大的外企集中地,其中朝阳区遥遥领先。也就是说,在北京投资经商的外国人,也基本上分布在这两个城区。
 


 

  留学受教育的外国人分布:
  中小学外籍学生总量5000余人,数量远远少于高等教育留学生,这部分人,属于在京工作的外国人家属,多数是因家长工作需要选择就近受入学。
 


北京高校的外国留学生一半在4万人左右,以下是2016年统计数据生成的图表。来源地而轮,亚洲地区最多,占了近一半,其次是欧洲、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最少。

 

除此之外,还有少量外国人在媒体、文化,及其他行业组织在北京设立的办事机构工作。


  
  |发达国家分布图:47个国家,其中45个在北半球|
总体格局
发达国家人士在北城;发展中国家人士在南城
颇类似过去北京的—权贵在内城、平民在外城

  全球经济格局中,有“南北之分”。南,指的是发展中国。北,指的是发达国家。
  这一格局同样清晰地呈现在外国人在北京的分布地图上。发达国家多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多在南半球。北京的外国人分布格局,大体也是如此。
  只不过,地球仪上的南北半球分界线,到了北京地图上,对应的则是南二环路——此路以北,发达国家外国人居多;此线以南,发展中国家外国人居多。
  

不仅在线下,还在线上

  互联网时代,除了在现实中出没,“歪果仁”还入乡随俗地出现在中文互联网上,比如,豆瓣上就有老外网友为主的各种小组,有的小组成员有1000-2000,考虑到老外的基数少,能达到一千成员的小组,已经很是难得。
  最热门的话题是聚会、恋爱、工作——从豆瓣可看出北京地区的老外,已经或正在,深度融入这个异国的城市,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首都。
  shiy
  
  
|豆瓣小组上聚集了不少北京的外国网友|

图源:豆瓣网站截图
END
  声明:
  “大地理馆”原创文章,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文、图务必注明出处
  本文地图系“大地理馆”原创,可授权规范整体转载全文,但地图严禁未经允许用于他处
 r
 
 
geo-museum
景观、博物、谈资
考据、思辨、建构
识别二维码随时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