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1|回复: 0

“解剖”中国古建筑:它们为何离不开“方与圆?

[复制链接]

121

主题

0

回帖

36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69
发表于 2019-1-31 18: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正文约3000字,阅读平均需6分钟r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阿房宫赋》)
  
“穿透”中国古建筑的方与圆
文字/插图:李乾朗   地图:大地理馆

  李乾朗,台湾台北淡水人,1949年生于北市大稻埕,1972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学系,历任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师、建筑师杂志主编及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文化资产维护学会理事。近年以著述、教学及文化资产咨询、审查工作为主,并推动两岸建筑交流及担任新加坡古迹修护顾问。
  我觉得让中国人能够了解中国建筑,那是梁先生一辈子的心愿。我当然不如他,但是因为我擅长于画图,我就想到一个问题:我怎么样让这一个建筑物,能够让每一个人像一只蝴蝶或一只鸟一样在里面翱翔。
  
  演讲原题:《穿墙透壁》
  

  
  谢谢谢谢。我现在心情蛮澎湃的,因为我听了沼泽的音乐。不瞒各位,我是一个电吉他手,年轻的时候我也有一个乐队。
  音乐是非常深奥的,但是音乐跟建筑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知道建筑学是空间的艺术,但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如果处理时间问题的话,那是音乐;处理高低大小空间的问题的话,那是建筑。
  建筑跟音乐有没有可能有关系?有关系。我们知道空谷传音,你如果不在那个峡谷里面,那个声音就不一样。所以在欧洲,管风琴不设在外面的,它一定要在大教堂里面,这样出来的声音会让你觉得是天籁,好像是上帝的声音。
  我很荣幸,我接受一席的邀请,从台北来到广州,跟各位谈一个看起来是非常普通的问题,叫作圆圈跟正方形。因为我受到梁思成先生的启发,我读了他很多书,我想各位也都读了林徽因的诗。从1980年代我可以到大陆来,我用了大概接近三十年的时间,巡着梁先生的足迹,看了很多他在1930年代去过的房子,我重新再走一遍。
  当然我有一种野心吧,我总觉得我不能独享。我看了中国那么伟大的古建筑,应该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能够吸收,所以我就尝试画图。我学建筑的年代是没有电脑的,是要用手去画图。所以每一个房子我都停留半天左右,回到台湾以后把它画成彩色图。
  
  
  
  
  
|辽代 独乐寺 观音阁 位于天津市蓟州区 李乾朗手绘作品|

  我今天没有把全部作品都拿过来,我只讲一个简单的概念,就是圆跟方对中国古建筑深远的影响。这个影响是长达两三千年的。
 
|秦半两币 付大伟-绘|

  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所有的动物,它的巢穴都是圆的。你看鸟筑巢,没有人见过方形的巢吧。北京那个运动场——鸟巢,它也是圆的,不过带点椭圆就是了。你看所有的苹果,所有的动物的脑袋都是圆的。你要真的找个方的,真的还不好找呢。
  所以方的好像是人工的,是人去做的,是来对抗神的,因为神都做圆的。你要证实我是个人,我还可以人定胜天,这个话现在不宜这样讲。但是古人他们是有这个雄心,说人可以胜过自然。我觉得方形的出现就是证明人有一点点能力,是可以跟自然互别苗头。
  问题是古代的人对这两个形状也有很多的想象。因为他环顾一周,觉得天是圆的;太阳从东边起来西边下去就有方向,他认为地是方的。东西南北,所以有所谓的天涯海角,你要是走到边缘可能还掉下去了。换句话说,他们就构思了天是一个圆盖子,地是方的。
  在汉代的画像石里,我们就看到很多的图像。伏羲氏跟女娲氏,他们就拿了一个画图的工具。男人拿的是直角,女娲氏拿的是圆规,你看他们还交尾呢。这个是非常远古了,这样子创造了天地。
  
|唐 伏羲女娲图 绢本设色 吐鲁番地区遗存|

  这种图形西方人有没有?西方人一样也有。在英国史前的这个Stonehenge,它也是用石头,那个石头很大,大概是十几米以上,就等于我们三四层楼高。它非常辛苦的,居然可以把它排成一个圆。中间是方,但是不是那么严谨的正方形,有一点歪。
  
 
|史前时期 巨石阵 伦敦市西南郊|

  这个在世界的考古学上还是一个谜。有人说这个是由太阳影子来计算历法,看是365天还是多少天。有人说这跟祭祀天地有关系的,那就很像中国了。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是说像法老王那个金字塔一样,说在这个塔心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总而言之,这个圆跟方在西方世界里,他们也是投以高度的好奇在谈这个问题。
  我觉得中国人比较有趣的是,我们好像把天地想成是可以感应的。你看人本身就有所谓的圆颅方趾,就是圆的头颅跟方的脚趾头,这样就把天地纳在一个小空间
  在古时候,做官人家的那个官服,你知道它上面的图案是什么?是云,有些时候这里还有太阳、月亮,这里还有飞鸟。到这个袍子的底下就是浪花,海在这里。那总要有陆地呀,它会有海上三仙山。
  
  如果说古时候的一个王公贵族他这样走出来,其实就是天啊、海啊、地啊,排山倒海走出来。因为他那一身衣服就是天海地整个这样走出来的。中国式的这种对形象的看法,真是天地拢于一世拢天地于一身
  
  我们现在看一下天坛。我当时去看天坛的时候是大概三十年前,我们还可以到里边去,他特别优惠我们这些研究建筑的。因为我受了梁先生启发,我觉得让中国人能够了解中国建筑,那是他一辈子的心愿。我当然不如他,但是因为我擅长于画图,我就想到一个问题:我怎么样让这一个建筑物能够让每一个人像一只蝴蝶或一只鸟一样在里面翱翔
  这个房子是三个屋檐,我就想用切蛋糕的方法,让它这个部分是被截掉的。这个部分被截掉了,其他部分还能看到瓦片,看到圆的藻井、斗拱,底下还有很多的柱子。这个柱子它就很巧妙的,因为有二十四节气,所以是二十四根。然后一年有十二个月,它中间那一环是十二根。再来是四季,所以它里面还有四根,上面有个方形的梁。
 
|天坛祈年殿 李乾朗 绘|

  所以天坛祈年殿不是你想象中全部都是圆的,它其实中间有一段是方的。你看到没有,在半空中有一个四角形的梁,那个圆还架在方的上面,非常灵巧。这个你在外面是看不到的,你一进去就知道,哇,它有玄机的。这样的一种设计就使得它虽然只是一个建筑物但是它的意义能够扩及天地
  
|北京法海寺藻井:皇家寺院的“敬天”之作 孙鹏-摄|

  上面是圆的底下是方的,也不单是我们传统中国的想法,印度来的佛教他们也有这种想法。你看这个是中国的龙门石窟,它就是雕一个佛在那里,但是它的正上方是有一个圆的,好像一个莲花,还有那个莲蓬。他们也是圆放在上面,方放在底下。
 
|北魏中期  大同云冈石窟穹顶藻井|

  不过从圆要转成方会有一个形状的冲突的问题,所以通常圆要先转八角,再转方:圆—八—方。
  早期圆的宝塔在印度是有的,中国已经只剩下一个,还是十二角形的,嵩山嵩岳寺塔,远看就是一个圆的。但是后来比较流行的是八角形的塔,像应县木塔,还有我们在杭州看到的六和塔,一般它都转成八角的,所以那个基座一般还维持是方的。
  至于我刚才讲为什么他们喜欢圆或方呢,如果从哲学上看,圆是代表它的起点跟终点是琢磨不到的。你可以说这里是起点,但是你绕了一圈之后呢,它也是终点。这个在哲学上有一种再生或者是圆满的意思,所以中国有很多的建筑喜欢做圆的,是因为他们想要让它结局是圆满的。
  如果大家能够接受封闭的这个圆,那中国古建筑就不胜枚举了。你看这个紫禁城里面的凉亭,它是天圆地方,但圆要转方,要过渡,所以它先转八角形,再转方形。
  
|紫禁城天圆地方式藻井|

  台湾有一个佛寺,它最上面是个圆,用斗拱转八角,最后转成方。
  
|台湾龙山寺八角转四角藻井|

  我们看刚才那个只是一个佛寺,连孔子的大成殿它也这样做。就是说不管是儒释道都这样做,都是圆—八—方。
  
|台北孔庙蜘蛛结网藻井 李乾朗-绘|

  问题是对天的想象中国古代也很有意思。你看那个《西游记》就知道了,有南天门,还要去大闹天宫,他认为天上也有一个宫殿。这是山西的净土寺,他做了藻井以后,居然在它的上面这一带还做一个楼阁。你看,四边都有楼阁。这里是藻井,双龙抱珠。当然我们现在看起来是蛮可爱的。
  
|山西应县净土寺天宫楼阁|

  我有一次到山西南部的晋城,看了一个二仙庙,它是供奉两个神仙。它就果真在这个菩萨的前面做了一个楼阁,楼阁上面还有一个彩虹桥,让神仙在上面也可以互通
  
|山西晋城二仙庙天宫楼阁 李乾朗-绘|

  这个当然只是一个房子里面的房子,但是做得非常精致,让你爱不释手。这个应该说是架床叠屋了,房子里面还有房子。
  
|山西晋城二仙庙|

  那这样做得大一点,就是宫殿。大家都到过雍和宫,它就是三个殿,中间一个主殿,旁边两个殿。它就用一个飞廊,在空中把它串起来,这样沟通也比较方便。
  
|清乾隆时期 北京雍和宫万福阁 李乾朗-绘|

  所以我举这几个例子也就是说,中国人对于天上的那一个世界也有一些想象,他们用建筑的方法把它做出来,让大家可以更具体的理解。
  至于说圆跟方,也不见得是平面,有些时候还可以抽成立体的。你看这个塔刹,上面是圆的。这个塔脖子,他们叫塔脖子,还有塔身都是圆的。但是降到底下,它就转成八角,最后转成方。
  
|山西五台山大白塔  李乾朗-绘|

  这个是喇嘛塔,在山西的五台山。可惜这个塔是实心塔,你只能在外面绕它一圈。
  
|山西五台山大白塔外景|

  有没有可能让我们进去里面?有,辽代的应县木塔。它里面是空的,就让你在里面行走。大家看,里面是空的,你可以在里面一直盘旋上去。换句话说,这个圆跟方是三维的、立体的。这个就是上圆,中就八了,再转方台。
  
|山西应县木塔 李乾朗-绘|

  西安法门寺我想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时代的,法门寺十几年前不是出土了一些文物吗,它也出现这一个比较小的小塔。这个叫单层塔,你看它上面那个刹也是圆的,然后就变成方。但是它跟儒家有身体有左右耳房不一样,它是四边都有门的。这一种就是曼陀罗,这是印度的思想,四边开门叫四出阶
  
|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鎏金铜塔|

  所以我这样讲你们就可以体会得出来,中国自己有远古的想法,但是它也不排除周围包括印度和西方的这种想法,它也接受。
  如果你到北京,我推荐你去看这个。一个非常漂亮的正方形的殿堂,在一个方岛上,水池是圆的,这个叫辟雍。辟就是和氏璧,就是圆,雍是水,有水岸的意思。
  
|清 北京国子监 辟雍|

  乾隆皇帝读了那么多的文献,他命人做的这一个国子监,几乎是一个正方形的建筑物。国子监用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大学,研究所、博士班。
  反过来里头是圆的外面是方的也有。这个是在承德的普乐寺,它就是中间是圆的外面是方的。一般佛教比较喜欢用这种做法,圆小而方大。
  
|清乾隆时期-承德普乐寺|

  至于说画图的方法,我后来又想,如果我不这样子破坏它切它一块,该怎么让大家看到呢?我用这个掀盖的方法,把这个屋顶拉起来。我看到里面的梁架,看到里面的斗拱,看到一圈窗子。然后让它骑在方梁上。方梁在底下,四边再出四个小屋顶。所以它的平面图就会变成这样子。
  
  用这种上下的方法来表现一个房子,你就了解他盖房子的时候的那个次序。因为你不能老是给人家看一个成品,我要知道它怎么装的。我觉得这个有一个教育的效果,特别是对中学生大学生帮助很大。所以后来我就大量画这样子的图。
  说穿了,我好为人师,我自己懂了一点皮毛就希望别人也知道。也许我有错误理解的,大家还可以纠正我呢。
  至于说圆跟方的组合,我讲到这里其实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土楼就是圆跟方的组合了。这个很出名的一个,叫振成楼,全部是夯土的。哎我们往里面一瞧,它其实是两个圆,但是中间那个拜祖宗的地方是方的,就是圆中有方。
  
  
|民国 福建永定振成楼土楼|

  再看一个,它也是两环的,内部那一环有点像马蹄形,然后带一个方。马蹄形怎么解释呢,马蹄形是半圆半方、不方不圆。
  好,这个就半圆半方了。这个很出名的,被列为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前方,但是后面是圆的。这是安贞堡,在闽西一带。我去过好几次,其中有一次是刚收割以后,那个梯田都是水,非常美。人的生活跟大地跟土地都是结合在一起,古人的这种想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清光绪时期 福建永安安贞堡|

  从后面看它就是圆的,问题是它在一个坡上,所以就会有一点像阶梯一样的,一节一节一节反而更好。
  再来一个就是皇帝的坟墓。它也是后面是圆的前面是方的。这个就是永乐帝明成祖的长陵,前面有好多殿堂,最后面是一个宝城,它的地宫又是一个圆的。
  
|明十三陵之——长陵 北京昌平|

  连我们那个印章都上面是圆的底下是方的,当然上面是圆的是比较好用的,因为它跟你的手接触。但是不管怎么样,设计总是让你的想法跟真正的实用能够叠在一起。这个就是我们讲的那个巧,就是你的想法跟那个物的本性居然结合了。巧就是虽由人做犹如神助。其实是你设计的,但是人家觉得好像是天工一样的。
  那我们对天崇拜到这个程度,对地也不能够忽略呀,对不对?你们有没有发现,画山山水水最多的是中国画家,他们还把它称为山水画。你很少看到毕加索在画山吧,毕加索好像对山水没什么兴趣。
  你看,这个晋祠跟佛教没关系,这是中国传统祭祖先的祠堂。它在山水之间,它的正殿门口有一方大水池,上面还有一个十字型的桥,让你走桥的时候可以看到底下有水,好像凌波越过。就是说你在岸边看水是一回事你上桥看水又是一回事,它让你跟水的关系好像更亲近一点。
  
|山西晋祠圣母殿 李乾朗 绘|

  我们说引水界气,水放在这个殿前。紫禁城把北海、中海、南海的水拉到皇宫前面来,而且还绕一个弯:金水河,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而且它一定要绕这个弯,它不会是直的,一定要往前面绕。我们讲细水长流,那个水就慢下来,对他们古代来讲,气就生成了。
  
|紫禁城金水河|

  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王羲之那个故事,等一下我们会讲到。我找到一本《环翠堂园景图》,明代万历年间的版画。他们做到什么程度呢,当然我们也觉得它有一点太形象化了。他们做一个桌子,上面就挖了一个水渠,文人雅士就围着那个桌子。然后他们命书童给他斟水,水在那个槽里面流,然后他们把酒杯放进去。你看,太形象化了,我们都觉得现在的社会不可能这样做。
  
|明万历时期 《环翠堂园景图》版画|

  王羲之在永和九年他们不是这样玩,他们是真正融于大地的。那这种把它浓缩到一个特定建筑物里面,做非常象征性的设计是后来的发展。
  我们还找了几个。左边上面是宋《营造法式》的,底下就是刚才那个环翠堂的版画;右边上面那个是紫禁城里面的禊赏亭,右下角那个是最有趣的,那个是潭柘寺。潭柘寺是在北京西边的一个佛寺,非常古老。他们说还没有北京城就有这个潭柘寺,可见这个是超过六百年以上的佛寺。
  
  好,我给各位看,在圆明园的设计图里面也有很多。这是圆明园的原始设计图,打格子的那个是建筑物。你看水到建筑物的门口就绕了,至于绕成什么形状,这个我们今天不晓得,是有特别意义还是一个图形或文字,现在还不是很清楚。
  
|清 圆明园设计图样|
引自郭黛姮编著《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

  这一个就是乾隆皇帝做的禊赏亭。它有一个亭子,这里有两个水缸,然后就让它流下来,水从南端进,有点像长江黄河去绕了很远。我相信这个水从进口到出口可能需要一分钟以上,慢慢流,慢慢流。它上面有一个木板做的小船,小船上面就是酒杯,最后从北边这里流出去。
  
|清乾隆禊赏亭 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 李乾朗 绘|

  现场是这样的。我去的那一天它没有放水,我有点惆怅:啊,怎么没有水呢,不是山川山川吗?
  但是我去看了潭柘寺。它是山泉,我在山丘上拍。它就有一个渠道,两边修竹。你看它就在左边流进去了,转个弯,从东边进然后从西边排出去。
  
|潭柘寺  禊赏亭|

  从哪一边进哪一边出有没有原则?有。通常来要好,去要不好,这样对你才好呀,对不对?所以他们会找个罗盘来看,吉方是进水,出要凶,所以要吉入凶出。有点迷信,不过你姑且听之,古人就是想得非常细致、非常周密。
  我刚才讲过如果你从右边这里看的话,它是一条龙,还有两个眼睛。但是你如果走到对面看回来,它也是两个眼睛,但是变成老虎。
  
|潭柘寺流杯渠|

  在座可能有很多朋友是设计的,不管是建筑设计、产品设计,或者是平面设计、服装设计。我今天只能跟各位讲简单的天圆地方,以及在中国的传统上他们的看法是怎么样。
  这个是上海博物馆。设计师就真的把圆跟方组在一起,上面是圆的,底下是方。这个房子究竟有没有得到建筑奖呢,我也不晓得,但是它是这么一个想法。它还有两个耳朵呢,它在学古代那个鼎,国之重典,因为上海博物馆里面就有很多青铜器。
  我觉得,设计建筑师可能他有这样的联想也说不定。
  
|上海博物馆外景 图源-上博官网|

  这个圆跟方,如果你真的去思考的话,它是一个广大的世界,对中国的文化来讲它是很重要的形象。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封面|


  李乾朗先生说:建筑本身拥有一个真实的舞台空间,其具体的形象会透露各种文化、历史、科技、美学、艺术等信息,建筑史研究的魅力。一个地方的建筑史正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
  1968年,他在就读台北阳明山中国文化大学建筑系,咋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卢毓骏教授启蒙下,引发我对古建筑之兴趣,从此与这种古典风物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80年代起,他开始沿着梁思成先生旧时之路,对大陆地区古建筑进行勘察。20多年的时间里,他考察了覆盖从东南到江南、从华北到西北、从中原到边疆的代表性经典古建。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是李先生目前在大陆地区出版的唯一专著,正是他二十多年考察成果的精选。作者不仅是建筑学者,更是出色的画师,他在书中所配60多幅插图,不仅展现古建筑的外景和总体结构,而且以“解剖”“透视”的手法,展现建筑的内部复杂结构,完美融合了。
科学的精确
艺术的精美

全书以神灵殿堂、帝王国度、众生居所三个板块,涵盖十六大类建筑,深入探索了五十一座经典个案。时间由秦汉以迄明清,空间遍布中华大地,构成了一幅立体的中国古建筑美学地图。

 
|《穿墙透壁》书中手绘古建筑分布图|
制图-公子羽/大地理馆


无论是尺度宏大的宫殿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著名园林,还有体现藏传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唤拜塔等,作者皆以能彰显各个古建筑特色的剖视彩图,加上实景摄影图像与特色导览,引领读者进入时光隧道,甚至穿墙破壁,领略古代匠师高超的工艺技术,体验每一座古建筑令人惊艳的空间美感。


这本书已经上市,不久就销售一空,至今已是第10次印刷,市场存货也比较有限——此书不仅可以饱览中国古建筑美学图卷,且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大地理馆X器曰书坊联手推出《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唐、宋、元、明、清历代斗拱复原模具。大师经典+匠心手作,是当代古建教学、科普、收藏的不二之选。
 
(识别上图二维码进入《穿墙透壁》购买链接)

早在1980年,李乾朗先生就曾指导学生制作唐代五台山佛光寺木质模型,并参加了台北市立美术馆的展览——通过这种实践,方能熟知中国古建筑复杂的梁架结构。


在木构建筑和梁架结构中,斗拱是最让中国人骄傲的绝妙发明。目前可见最早的斗拱结构实例,是河北平山县出土的战国时期古中山国青铜器龙凤屏风案座
 
 
|战国 错金银龙凤屏风案座|
四角衔接处为斗拱结构
供图-张慧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描写秦代古建筑: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钩心斗角”说的就是斗拱,一开始就是说的建筑结构的错综复杂,后来才被用在人际关系的尔虞我诈。当代优秀工匠用优质核桃木,复原了历代主要斗拱样式的木质模型,工艺样式都是以国宝建筑——佛光寺等为原型。

七种匠心手作
重温古建斗拱之美
识二维码即可遇见
▼▼
  ▼▼

  
  
  
  
  
  
  
地理美学 以地载道
更多独家美物,请扫描小程序
 
 
geo-museum
公共地理 传播专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