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7|回复: 0

在线化+教研标准化,将催生超200亿美金的教育公司

[复制链接]

103

主题

0

回帖

46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66
发表于 2019-5-28 16: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爱分析ifenxi

  3月20日,在2019·中国教育科技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教育科技创新趋势报告》,报告指出,教育行业是供给驱动的行业,技术越来越成为改变供给端的主要因素。互联网和直播技术将教育从线下带到线上,在线上化之后,技术下一步核心要改造的是教学环节,提升教研的标准化和质量。在线化和教研标准化的结合,将催生超200亿美金的公司。
  01 教培行业由供给驱动
  教育培训行业按年龄和品类划分,主要可以分为早幼教、素质教育、语言培训、学科辅导和18岁以上的成人培训(包含职业培训、成人自考和资格证类考试)。
  在各个细分赛道上,都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和新的趋势。教育培训行业处于一个格局重塑的时期。
 

  教育行业的根本矛盾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足以满足需求,优质供给稀缺,因此,能比较好地缓解供需之间矛盾的机构,就能成长壮大。
  回顾教培行业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教育行业是一个供给驱动的行业。
  1993年新东方成立,师资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大班课模式。到2003年学而思成立,大背景是1999年大学扩招的第一批大学生在2003年毕业,师资供给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有更充足的教师供给,因此学而思可以选择小班课模式。
  从技术对供给的影响看,2000年PC互联网出现,出现录播和互联网学习社区的新业态,到了2010年移动互联网兴起,直播开始出现,2016年直播技术成熟后,才看到在线教育迅猛发展,现在各个门类的在线教育公司都是在2016年直播成熟之后才取得爆发性的增长。
 

  发展到现在,新的技术比如AI,已经在某些品类,比如语培上,不需要老师也能提供教学内容。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越往后期,技术在改变教育端供给的作用越来越大。
  02 在线化重塑教培行业业务流程
  现阶段,教育行业供给侧最大的变化,毫无疑问是在线化。相比传统线下机构,在线教育公司在整个业务流程上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线机构不再需要地理位置的选址,一个技术平台打破地理位置的局限,导致师资可以跨区域供应,国外的老师能服务中国的孩子,一二线老师能服务三四线和偏远地区的孩子,甚至反过来三四线的老师也能服务一二线的孩子。另外,在线化提升了管理效率,中央的集中统一管理,造就了单家机构可以管理六七万名老师。
  在线化导致班级规模也得以扩大,线下很难有万人班课,线上变得普遍,老师的人效得以提高。人效的提高,价格得以降低,因此在线的大班K12辅导和成人培训,价格比线下便宜很多。
  在教学过程中,在线的测评产生的很大作用是缩短了学习的反馈周期。线下完成作业或考试,结果都需要几天或一周以上的时间,老师批改完之后才有反馈。在线完成测评,当即可以获得反馈,学生能及时得知反馈,就能及时调整学习节奏和学习规划。
  在获客环节,互联网实现了规模化的集中统一获客。
  03 崛起中的新技术,会带来下一波的供给变革
  在线化之后,正在崛起中的一些新技术,未来将对教培行业产生比较明显的改变。新的技术包括大数据、AI、5G、VR、AR和机器人。
  5G对在线教育是基础设施,会极大地改变在线教育的体验,甚至把体验做到超越线下。而VR/AR和机器人可能只是辅助工具,帮助提升教学效果。大数据和AI才能触动教育的核心——教学过程本身。
  AI和大数据在不同行业的渗透,以结构化数据为主的行业,大数据渗透会更好,比如金融;而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的行业,AI会渗透得更好,比如政务和医疗。教育行业多是非结构化数据,因此AI发挥的作用将比大数据更大。
 

  教学过程中,现阶段能看到AI的渗透多是在智能批改、拍照搜题、口语测评,但教育更核心的环节,老师教学的环节AI渗透还比较少。而教学是技术应用价值最大的环节,因此AI下一步要做的,肯定是渗透教学这个环节。
 

  将教学这个环节拆开看,核心是老师、内容和服务三个元素。服务是技术渗透最多的地方,比如打卡可以取代老师监督,语音质检可以替代人工督学。
  接下来新技术要渗透的是内容层面,目前已经能看到头部的在线教育机构会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去分析平台上老师上课的整个过程,从中挑出最优秀老师的最佳实践进行分析,沉淀到内容,从而提升整个教学平台的质量和教学的标准化。
  AI伪直播其实就是技术渗透内容的典型代表。一节20分钟的语培课,将其拆分成更小单元的素材,预设不同的情形录制超过200分钟以上的素材。学习过程中,学员跟AI对话,AI需要实时判断,根据对学员的理解再组织个性化内容,这是算法分发内容的过程。AI伪直播通过AI组织内容,从而实现了代替老师。
  我们认为技术在内容层面的渗透,是提升教研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降低对老师的依赖,从而实现规模化供给的能力大大增强。
  04 技术渗透有瓶颈,商业化落地有先后
  技术的渗透需要以数据是基础。教育行业不管是数据量还是数据的质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虽然在线化让教培机构的业务都能数字化,但是跟教学直接相关的数据还是相对比较少,更多是题目、作业类数据。另一个是数据的结构化程度,跟教学过程直接相关的数据更多都是音视频,是非结构化数据,对这些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并做推理或者判断,技术现阶段不够成熟,实现突破还需要一段时间。
 

  我们从技术成熟度和商业成熟度,来判断技术渗透教学的顺序。
  从品类上来讲,处理英文的AI技术比中文更成熟,因此语陪的技术成熟度更高,会优先渗透。其次是年龄段上,相比成人,少儿的学习更规律、更高频,这导致数据积累会更连续,因此少儿会比成人更容易落地。
  就应试类和素质类相比,素质教育会更容易商业化落地。因此在起步的早期,技术不够成熟,以提分为目的的品类无法在短期内看到效果,容易被用户抛弃;做家长对短期量化效果宽容度更高的素质类,会是更好的选择。
 

  05 需求侧:家长和孩子人口结构变化
  需求方面,人口是需求的最基础因素。教育行业是家长跟孩子“双用户”的行业,分别看家长和孩子人口结构的变化。
  家长的变化是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自1999年大学扩招开始,每年高等学校招生人数持续增长,如果1999年上大学是2003年生育,则孩子应该是16岁,即高一或初三的年级,意味着从这往下的每个年级都比上一级的家长受教育程度更高。受教育程度高则代表着为教育付费的能力和意愿都更强。
  孩子的变化是一二线城市低龄孩子仍有增长红利。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一二线城市的新出生人口数逐年增加,从北京和上海2003-2016年新出生人口数据可以看出很明显的增长趋势。
  对于面向低龄孩子的品类,比如少儿语培、少儿编程、少儿数理思维、少儿语文甚至早幼教,未来一段时间都是红利期。家长受教育程度提高,其次目标用户基数持续增长,即使不考虑下沉市场,未来市场的增长速度即已很客观。
 

  结合对供给和需求两端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市场集中度会提高。不仅仅是在线化带来的,而且是在线化后教研进一步标准化带来的。教研更标准之后供给能力增强,有机会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自然导致的结果是天花板更高,如果线下教研标准化做得好的机构能做到200亿美金市值,从线下走到线上并且实现更高程度标准化后,一定会诞生超200亿美金的公司。
  其次,下沉趋势更明显。只有当规模化供给能力增强之后,才有富余的供给去服务一二线城市之外的下沉市场。
  第三,2B赋能公立校会有机会。技术的应用校外快于校内,政府也在倡导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基础教育要提高质量,政府也开始开放允许公立校采购服务。
  第四,相比线下的教培机构,拓品类将更加普遍。原有的拓课只是复用流量,当教研能做到基于数据的标准化后,除了获客上有复用流量的优势,在教研上也因为更了解学生,能提供更好的课程和产品服务。因此,拓品类会比原来更有优势,也就更加普遍。
  最后,低龄段是创新活跃区。从供给和需求的分析能看到,汇集点是低龄阶段。低龄阶段学习更规律,数据积累更快,家长对应试的量化短期效果更宽容,因此技术会先渗透;另外需求端低龄阶段也有家长和孩子人口结构的新变化,两方面因素导致低龄阶段是创新比较活跃的。
  本报告有爱分析ifenxi (ifenxicom)首发,转载请向原作者申请授权。
  推荐阅读:
  赞!俞敏洪两会为行业建言:不要折腾,整顿要讲方法
  教育机构如何优雅的裁员和招人?
  网传沪江“95%裁员”,官方辟谣回应又隐含新玄机
  从4亿下滑到4000万,昔日行业明星太傻留学或启动破产清算
  学而思网校换帅,或剑指在线一对一
  让新东方年会视频刷屏的,是“天下苦秦久已”!
  新东方内部吐槽视频曝光,俞敏洪发飙是有原因的
  新东方创12年最大季度亏损,俞敏洪连发5封内部邮件剑指平庸管理者
  猿辅导融资3亿美元,这股寒冬中的暖流依然透着寒意
  红黄蓝上市一年半,股价两次腰斩,改名能否“转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