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链家与58同城、我爱我家的中介战争 | 地产频道

[复制链接]

717

主题

0

回帖

234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45
发表于 2018-12-16 16: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砺石导言

  链家系试图整合房产中介行业,58、我爱我家等“揭竿而起”。

  王芳洁  李艳艳  |  作者

  中国企业家  |  来源

  时间是2018年8月19日,地点是北京宋庄同泽艺术馆,台子是用红色化纤地毯罩着的,背景是粗糙的白色砖墙。胡景晖独自跨坐在台中央一把黑色折叠椅上,这让他看起来像是某个行为艺术的一部分。大概切·格瓦拉也有个类似色调的画像,不同的是,那名战士被永远定格了,而台上的胡景晖却在动态的抖腿。台下坐满了观众,都是来听他作“离职宣言”的媒体人。

  胡景晖喜欢热闹。一天前,作为我爱我家高级副总裁,他召集上百位记者,开了个电话会议。电话里,他炮轰自如和蛋壳公寓以高于市场20%~40%的价格争抢房源,导致北京房租暴涨。当然,他把我爱我家“择”出去了:“我爱我家旗下的相寓不会这么干,因为没有融资,没有资本市场的压力,我们是长租公寓行业里唯一盈利的企业。”

  这次会议成为胡景晖离职的导火索,他当天下午被谢勇叫到办公室里,进行了长达4小时的谈话。谢勇是我爱我家的新任董事长,2017年末,随着昆百大A(000560.SZ)成功收购我爱我家,作为前者实际控制人的谢勇,入主了北京朝来科技园8号楼。

  也是8月18号那天,谢勇和链家董事长左晖通了个电话,左晖随后在朋友圈里公布了沟通内容:“不希望行业内斗,希望公司高层保持及时的信息沟通;我爱我家不支持胡对媒体的表达,且不赞成胡的观点;不满意胡一再有损上市公司形象的行为。”

  内斗?在中介行业里,斗争从未平息。这是一个仿若草莽的行业,崇尚的是丛林法则。只是长久以来,竞争还主要存在于经纪人之间,抢房源,切客户,无所不用其极。你刚给业主报1000万,我就敢报1200万,管他到底能卖多少钱,把业主稳住了再说。眼见着客户马上要成交了,我赶紧带着看一套更好的,瞎报个数,先把人家的生意搅黄了。但说到底,彼此之间不过一房一单的得失,就像21世纪不动产总裁卢航形容的那样,那是“战国时期”,冷兵器时代。

  但自2014年起,链家先后进行了A、B、B+轮融资,情况慢慢就发生了变化。2015年~2017年间,链家迅速推进全国化扩张,直营门店数量自2014年末的1500家,发展到了目前超过8000家,约为第二名我爱我家的三倍。忽然,大家发现打法变了,融了120个亿的链家,就像拥有了飞机和坦克。它首先发起了多次行业并购,包括成都伊诚、上海德佑、北京易家、深圳中联、广州满堂红、杭州盛世管家和高策地产服务机构等,其中上海德佑是加盟模式的中介机构,现已成为链家的核心业务单元。它同时还派生了各种新业务,包括租房平台丁丁租房、长租品牌自如、和万科合资的装修公司万链等。

  一个链家生态逐渐成型,或者我们可以用链家系来称呼它,公司之间经常没有股权交叉,最大的共同点是拥有同一个老板。

  很长时间里,链家系并未引起行业里太多的震动,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二手房业务规模正在逐步赶超一手房,蛋糕越做越大。间或中介机构还会抱团,一起抵制第三方平台,例如58安居客的端口费涨价。

  而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左晖,越来越显名于商场,他正当盛年,人看起来一点都不“狼性”,谈吐温和有礼,旁征博引,对行业发展见解独到。他被尊为中介大佬,连号称中介“教父”的中原地产创始人施永青都自称是他的手下败将。

  直至2018年4月,贝壳找房正式上线。这个产品定位于居住服务平台,目标是打造一个开放合作的行业生态,既然是开放,当然就不止对接链家和德佑,还有其他中介机构。


  左晖

  谢勇对贝壳的感觉很不好。6月12日,谢勇公开表示:“房产经纪公司需要真正的平台,如果一家自称是平台的企业,既做线上,又做线下,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在商业伦理和操作逻辑上绝对不能被接受。”

  半个月后,左晖隔空回应:“我们跟同行确实有竞争关系,有人说我们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但我倒是没这么想。我们在做个球场,希望在这里踢球的人越来越多,规矩越来越好。”

  9月18日,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谢勇对房产经纪公司的业务边界表达了自己的思考:“综合性房产经纪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服务态度,为客户创造价值。如果我们在这个行业中,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还有修个球场,同时自己还要教别人踢球,那么我们很难保证公平性和专业性。一家企业同时拥有多项身份,表面看上去很有竞争力和想象空间,但对整个行业和消费者来说,一家企业身兼数职未必是一件好事。我个人并不认可这个商业逻辑。”

  “修了球场”的链家系给中介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一位中介公司老板说:“没有可能性,你弄一个东西,一把就把人家全给干掉了。”

  没有谁会坐以待毙。

  1

  贝壳 VS 58

  卢航觉得,那帮小孩还是太单纯了。

  2017年,链家获得了21世纪不动产10%的股份,之后,给21世纪推荐一名管理层,负责核心资源业务板块,后来又以此为中心,招了一些人。到了2018年,因为贝壳,21世纪不动产和链家那边,意见上就产生了分歧,大家都在据理力争。

  “这小孩长期在一个公司里(链家),对企业的忠诚度非常高,觉得这个公司说的永远是对的。于是他就不知道该怎么自处了。”卢航就对他说:“你这样不行,这样的话你就另找机会,别在这纠结了。”

  这件事的结果是,链家派驻的管理层从21世纪不动产辞职,当然他也没有回到链家,而是选择了创业。和他同批进来的员工,也都先后离开了。


  21世纪不动产总裁卢航

  “其实没那么复杂,我们和链家长期在一个行当里头,大家比来比去的,也都还是朋友。”卢航说。但显然,本和链家有股权“血亲关系”的21世纪不动产,在贝壳这件事上,没有成为链家系的盟军。

  6月12日,卢航出现在58集团牵头发起的真房源誓师大会上。这次会议旗帜鲜明地针对贝壳,是反对派的一次结盟,它们几乎囊括了除链家之外的行业头部企业,包括我爱我家、21世纪不动产、麦田房产等,而58集团则是扛旗的。

  当天,左晖发了一条朋友圈:“此时的北京,乌云密布。有会解天象的吗?”姚劲波在下面回复:“相由心生,我看到的是阳光明媚。”左晖又回应:“打雷应该是又有人赌咒发誓了。”

  左晖的话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大意是说对手“光说不练假把式”,而且还不是第一次。贝壳来势汹汹,打的就是真房源牌,它最珍贵的财产,是从链家网那继承来的“楼盘字典”,一套投资6亿元,用时10年积累下来的房屋信息大数据库,记录真实房屋数超过1亿套,覆盖中国135座城市的25万个小区。

  可谢勇却觉得,真假房源对大公司来说,并不是问题:“所有大公司对真房源都是极为重视的,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大公司没办法承受处罚带来的严重后果。”

  但贝壳戳到了58的痛处,安居客等网站靠向经纪人收端口费盈利,所以房源信息都是由经纪人自行录入,至于真假,58是很难判断的。为了吸引客户,经纪人就会发布虚假房源,或者重复发布房源,这本身也构成了丛林法则的一部分。

  单就这种盈利模式而言,58的收入甚至和虚假、重复房源数量正相关。可是凡事都有个度,一旦网站的无效信息过多,就会失去客户的信任。

  近两年,58其实在甄别真房源上想了很多“辙”,但因为没有对接中介公司的后台系统,甄别难度很大。客观而言,贝壳的上线,反而推了58一把,因为6月12号的结盟,各大中介机构开始和58合作“中介+平台”双核验。58集团高级副总裁叶兵称,这是一种系统层级的交叉检验,58再也没有遇到任何阻力。截至9月初,已经有20万~30万套房源通过了双核验,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已经形成的合作趋势是系统级对接,58直接从中介后台调取房源信息,不再允许经纪人自己录入。58集团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已经有部分系统级的对接已经实现。

  “比如整个北京只有10万套在售房源,58上面放了100万套,现在全搞真房源,它的收入可能起码减一半,这是58要做的取舍。”卢航说,他形容现在的情形是,中介公司在拱着58,往正确的方向走,而58也在犹豫着往前走。

  贝壳动了58的蛋糕,并且还是一大块。多年来,房产业务都是58集团重要的营收来源,2016年一度占比超过40%。6月12日后,58集团宣布,不再和链家有任何接触,它取消了对链家的大客户优惠,尽管后者曾长期是它的第一大客户。

  德佑总经理祁世钊是链家的老人,追随左晖已经十几年。他觉得对链家来说,58涨不涨价根本无所谓,随着自建网络的成熟,链家对第三方平台的依赖程度已经很低了。“至少北京链家是这样”。

  但是祁世钊仍然有些愤怒,因为58把德佑加盟商的端口费也涨了好几倍。比祁世钊更愤怒的是贝壳高级副总裁闫觅。“58对我们在呼和浩特的第一个商家说:‘你要是入驻贝壳,我就给你涨价,或者不让你用我的端口。’商家就对我们说:‘你去跟58说,要这样威胁我,我就起诉它。’”闫觅说:“结果58还不是怂了。”

  闫觅发现这种情况不止出现在呼和浩特,成都的很多商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他认为58在搞事情:“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逼客户二选一。”

  2

  链家VS非链家

  贝壳向左,58向右,至少在目前,大中介机构是主动跟着58走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各中介机构没跟贝壳走,并不是觉得它方向错了。

  贝壳的核心规则叫做ACN合作网络,即加入进来的店东,可以打破品牌边界,实现房源共享,合作成交。闫觅介绍,贝壳定了一套规则,比如一个交易里面有很多角色,维护房源的、拍照片的、拿钥匙的、谈客户的,每个角色对应一个经纪人,不同经纪人可能对应不同的中介公司,最终会确定,每个角色都分多少业绩,而贝壳则对交易佣金进行抽成。

  ACN合作网络的底层逻辑,并不是贝壳首创的,它来源于美国的MSL房源共享系统。大概一年半以前,21世纪不动产已经实现了加盟商内部的房源共享。

  就卢航的亲身经历而言,其实中介机构早就意识到了“各自为政”的坏处,行业变革已经呼之欲出。但究竟是走房源共享,还是走独家联卖(独家委托、联合售卖),各公司一直没达成共识。“我看大家也打不明白,就想着先自己跑起来再说。”

  在反对派里,21世纪大概是最温和的那种,卢航其实并不抗拒加入贝壳,双方也一直在谈判。但卢航的底线是,不能接受让加盟商采用贝壳的系统,“万一它使坏怎么办?”他的目标是用21世纪的系统与贝壳系统对接,这样就像是在双方合作中加了一个阀门,哪天合作不下去了,把阀门关了就行。

  但其他中介的态度强硬很多。9月,施永青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原集团可能不会加入贝壳找房,“虽然我跟左晖没有竞争,但员工在业务上竞争很激烈,不太可能成就对方”。

  谢勇直言,搞类似MSL的房源共享没问题,但这件事最好是由一个中立平台,比如行业协会来搞,而不是某家房产经纪公司。如果一家公司,又做自营又做平台,那么很可能在具体操作时,有意或无意地产生“作弊”的疏漏,甚至演变成一家独大的垄断势力。对任何行业而言,垄断势力的出现对行业整体的发展都是弊大于利,也会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微妙的是,同一件事,在链家系那边,完全是另外一套话语体系。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做贝壳,无论是祁世钊还是闫觅,都完全是一种行业视角。他们一直强调,公司是为了推动行业进步,仿佛这是一件脱离了商业逻辑的公益事业。正如6月末的中国房地产经纪年会上,左晖说,希望贝壳是一个“成长共同体”。但是同日参会的谢勇和卢航,一个“不懂他的逻辑”,一个“看的不太清楚”。

  其他企业唯恐被链家干掉,但左晖的态度却仿佛在说,他根本没打算掏出枪。对于这种认知上的错位,叶兵的一个观点或者可以作为解释:“今天大家讲赋能也好,或者帮你也好,但帮你是有边界的。我们需要尊重组织的价值,如果把什么东西都管完了,那经纪公司参与到这个合作组织里的价值在哪儿?”

  然而,对于这些反对派来说,最不应该忽视的,是左晖做贝壳的决心。“他一定不是在玩票。”卢航说。

  来自贝壳方面的数据显示,过去5个月里,入驻贝壳的二手房品牌已经超过50个,而租赁业务上的合作商家更超过了6000家。

  为了让结盟不流于口头上,58组织了房地产投资基金,去投资中介行业里优秀的服务机构、科技型企业和经纪公司。据叶兵称,58正在同时推进好几个投资项目。

  第一个公布的投资标的是我爱我家。6月22日,58集团成为了我爱我家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8.28%。当然,正如谢勇所说,这次入股的目的是增加彼此的互信。基于这个持股比例,58集团不太可能对我爱我家拥有太强的话语权。


  我爱我家董事长谢勇

  实际上,中介圈里,很多家都因为股权合作,形成类似姑表兄弟的关系。例如万科是链家的股东,而58集团则是万科物业的股东。此外,腾讯同时为58集团和链家的股东。

  然而,在商业利益面前,这些小比例股权合作,未必有多大约束力。6月12日,万科物业旗下的中介品牌朴邻,也参加了58的誓师大会。

  3

  老中介VS新势力

  在决定做贝壳之后,为了让同行们放心,左晖做的第一决策就是,保持链家品牌在现有32个城市基础上不再扩张。“(链家)市场非常大或者非常小都没有问题,真正跟同行有点矛盾的也就大概十余个城市。”

  但显然上述战略不包括德佑,这个加盟品牌正在急速扩张。实际上,在2015年收购德佑之后,链家的重心一直还在发展直营门店,加盟业务被放到了一边。直到2018年1月,德佑被重启了。在其后的153天里,德佑发展出了1000家加盟店,9月末这个数字被刷新到了3500家,祁世钊有信心,年底会超过6000家,进入城市超过20个,并且已经从二线城市杀进了一线,包括广州和深圳,同时也有了进入三线城市的计划。“未来我们是有机会进入百八十个城市的。”祁世钊说。

  2018年四五月份,21世纪不动产温州区域副总经理叶柏峰发现,贝壳从成都派了五六十人的团队来温州。他们把21世纪在温州市区的两百多家店,拜访了80%~90%。还不光是劝说加盟商进驻贝壳,同时还游说大家改换门庭,加盟德佑。“他们(贝壳)说,不加盟德佑的话,贝壳也不给你用”。

  “如果按正常方式进来,我们很欢迎,但如果扰乱市场,我们肯定要抵制。”叶柏峰说。

  祁世钊介绍的拓客办法,基本吻合上述情况,但他不觉得这是在挖同行墙角。例如,德佑在进入一个城市时,首先会通过人脉推荐,其次是做广告、开发布会。“我们会到店里去发请柬,‘我们有一个生意商业模式你要不要了解一下?’全世界的加盟中介品牌都是这么做的,要不其他品牌的加盟体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祁世钊说。

  “那么我们开发布会,有的加盟商说想来听听,肯定没问题啊。人家加盟麦当劳不挣钱,想加盟肯德基,谁能拦得住?”

  不过叶柏峰认为,德佑想在温州和21世纪抢门店,也没那么容易。德佑的加盟费是8%(按照佣金收入提取),而21世纪在温州才收1%。“我们肯定有信心抵制它们。我们前面已经抵制成功一批了。”

  据叶介绍,拥有一百多家店的温州本土品牌平安易居,原本已经和贝壳谈妥整体进驻,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对于贝壳、德佑的工作风格,卢航认为是“比较凶”的。他和贝壳的人开过一个玩笑,“你本来开鞋店等着人来。结果你拿着鞋子,满大街追着人跑,你穿我的鞋子吧!你把人家吓着了。”

  当然贝壳、德佑的狼性,也不是不能理解,中介战争的前线,本来就奉行丛林法则,胜者为王。一个区域内,谁市场占有率高,谁就可能生存。“大家都试图把自己的市占率提到27%,这是生存线,超过40%才能拿到战略优先红利。”卢航介绍。

  最近几年,在中介行业里,除了贝壳和德佑这样内生型的新势力,还有很多玩家来自行业外部。例如平安集团成立了平安好房,苏宁集团打算让苏宁小店做中介生意,还有前几年很火的爱屋吉屋。

  这也很好理解,总有一天,中国房地产市场会和海外成熟市场一样,是二手房的天下。实际上,这一天已经不远了,目前,北上广深的二手房成交量,已经全面超过了一手房。

  但是这些外部势力,并没有像贝壳和德佑那样,引起老中介们警觉。例如苏宁小店喊出9999元中介费,卢航就觉得,是因为苏宁不懂。“其实只要有耐心,慢慢琢磨这个行业,大家都有机会,但一上来就觉得,这个行业low,一上来就想把别人洗掉,往往这样的结果都是,把自己给洗没了。这个行业的学习曲线还是蛮深的。”

“革命者”是爱屋吉屋,它打出互联网中介的概念,在写字楼里办公,不在路边开店,中介费率只有0.5%,现在它已经基本被行业和客户遗忘了。

  所以卢航有种感觉,十几年下来,行业里还是链家、21世纪、我爱我家、麦田,这些老中介。大家再怎么打,也不会有谁被打出去。至于相互之间有什么意见,没必要讲故事。“你觉得不行,你就怼他,只是不要在媒体上怼,私底下该怎么怼就怎么怼。”

  他们那几个中介公司老板,私底下经常见面,有时候行业里事情多了,恨不得一个月见好几次,斗嘴开玩笑,聊的都很坦诚。左晖也经常参加这些聚会,和大家互相交换意见。

  谢勇就不一样,他是中介行业里的新人。在谢勇的履历中,绝大部分都是从事资本市场工作,所以当我爱我家被昆百大A收购时,很多人都认为,这只是谢勇的一次资本运作。他不会参与到实际经营中去,也不会在我爱我家干太久。

  实际情况却出人意料,谢勇看起来对存量房服务市场非常有兴趣。他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运营,都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战略方向。谢勇希望把我爱我家打造成一个,围绕住房相关且拥有更广泛功能的,综合型生活场景入口。

  谢勇认为,“住”这个服务产业足够大,值得投入所有精力。“我爱我家现在一年的GMV接近5000亿元。巴菲特也拥有美国第二大房产经纪公司HomeService,前两天还收购了一家英国的房产经纪公司。我现在做的事情,是把收购持有和经营两件事合二为一了。”

  虽然做了长期打算,但谢勇和行业圈里人的交流不多。“目前这个阶段,我不需要跟他们过多交流,但我鼓励管理层去和圈里人多接触。”谢勇说,他对加入行业老板的圈子兴趣不大:“如果有必要,我会和圈子里的老板建立联系。但现在我的精力还是放在公司内部。”

  4

  第二战场——租房

  2018年夏天的租房市场,有两桩悬案。第一个是,北京房租暴涨,到底是不是因为自如和蛋壳抢房?第二个是,杭州阿里员工的急性白血病,究竟是不是因为自如的甲醛房得的?

  两件事里,都有自如。根据公开资料,自如是分散式长租公寓的老大。截至9月,自如管理房间数量超过60万间。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如和蛋壳有没有抢房。至少有三个以上的中介表明,前几个月这种情况确实存在。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来了,即使中介机构抢房,会对北京房租造成多大影响。

  熊林给出的答案是,影响不大。首先,自如在北京市场上的占有率才8%,其次自如有一套理性的定价方法。自如首先会搜集信息,包括市场上的出房量,中介和个人出租的价格,再去定出房价是多少。减去装修配置成本,减去合理收益,就等于自如的收房价。

  “这是一笔客单价三万块钱的交易。谁在找房的过程中,都至少通过三种渠道,中介公司、房产网站上,还有品牌公寓,甚至有人会在豆瓣帖子上找。有谁不是这么比的?当你的价格超过市场5%的时候,就没人租你的房子。”熊林说。


  熊林

  但是一位中介公司老板认为,上述逻辑,只讲了故事的一半。无论是自如还是蛋壳,都采用的是“N+1”模式,即打个隔断,把客厅也作为一间房来出租。如果一间房可以租2000元,一套两居室原本租金为4000元,但自如就可以租到6000元。那么,它在收房时,就可以出到更高的价格。比如不打隔断的相寓,只能出到3500元,自如就可以出到5000元。这样大家竞价,就会影响房东的心理预期。

  虽然“N+1”模式可以多收租金,但也有个明显的弊端,就是自如对每套新收房源都得进行二次装修。这样的好处是让产品看起来非常标准化,自如的INS风格装修,长期以来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但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是会造成装修污染,其次则是降低了房屋的周转率。

  9月3日,熊林向《中国企业家》确认,自如的首套房空置期平均为25天,二次出租房的空置期则为15天。当月24日起,自如的首次出租房源,在装修完毕并空气检测合格后,空置30天以上才能上架出租。

  一系列负面出来后,熊林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自如了,租房子这件事就会变得更好吗?”

  这句话里,隐藏着一个独角兽,对于自身影响力的骄傲和烦恼。中国人总说枪打出头鸟,8月20日,北京中介行业协会组织十家租赁企业承诺两个月内投放12万套(间)不涨租金房源,其中自如8万间、相寓2万套、蛋壳公寓2万间。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认为自如囤了8万间房,熊林都不愿意解释了,因为道理太简单,自如根本囤不起:“一间房,一天如果是一百块钱的成本,八万间,一天就是800万的成本,一个月就是2.4亿元。”

  据熊林介绍,这8万间房等于自如现有的库存,加上未来新增库存,再加上期内要退租的库存。

  不过,关于长租公寓的规模,我爱我家方面有自己的看法。谢勇认为,如果把机构的管理房源计量单位,由间还原为套,那么相寓的29万套一定最多。并且,谢认为,相寓的管理效率也是行业最佳水平,平均出房天数只有8天,出租率为94.5%。

  “这是我们刚刚公告的数据,我爱我家是上市公司,这一点决定了我们公布的所有数字都必须符合交易所对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谢勇强调。

  “我们对收到的所有房屋都会进行适当的美化工程。其中,有超过40%的房子不需要实施改造工程,这一点要求经纪人在收房时,对房源的装修质量和设施配置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还有40%的房子,我们会根据房间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简装,并配备相应的家具家电,让房间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功能和服务标准。只有大约10%的房子,我们才会进行精装修改造。”谢勇说。

  不过,一名比较过自如和相寓的租客觉得,还是前者的品相看起来好些。

  差不多一年前,自如的管理房间数还只是40万间。这种大跨步,当然离不开资本的助力,今年1月,自如完成了40亿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200亿元。

  “相寓的股权100%在上市公司体内,没有完成任何形式的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ABS等。”谢勇称,目前相寓每月新增收房套数超过1万套,扣除到期退委托的数量,月度净增加管理套数超过6000套,和竞争对手的数据没有差异。

  其实不融资,不代表没有用杠杆,目前长租公寓领域,租金贷的使用非常普遍。所谓租金贷,即租户以个人信用作抵押,与第三方金融公司签订分期贷款合同。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公寓运营商虽然按月给业主付房租,但却能一次性收到一年的房租,理论上相当于提前收到了11个月的房租。当然,由于装修和空置等各种情况,实际上应该没那么多。

  人们对租金贷的普遍质疑在于,它是机构在利用个人信用,给自己加杠杆,但谢勇认为,这事对于租客也有好处,例如以前的行规都是押一付三,但用了租金贷,就可以免押金,按月付房租。但谢勇强调,租金贷的弊端也客观存在,尤其是金融杠杆引发的风险需要引起警惕。房产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大意不得。任何企业都不能为了追求业绩的短期增长,以消费者的长远利益为代价。

  重要的是杠杆的比例。经过一系列测算,熊林要求自如把租金贷的使用比例控制在25%。“如果100个租客,70个都让人家用租金贷,还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这是极大的风险。”熊林说。

  当然,要保证一家公司的安全,不仅要小心谨慎地使用杠杆,还必须控制好它发展的速度。在甲醛房事件发生后,熊林意识到:“我更希望我们是一个有节奏感的公司,现在肯定要客观、敬畏地重新审视这些节奏。”

  熊林是自如的CEO,左晖是他的老板。在这场中介战争中,左晖还是另两个主力的老板:链家集团和贝壳找房。在6月末的中国房地产经纪年会上,当左晖走上台去,大屏幕为他打出了这三个头衔。

  左晖表现出了诧异,似乎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我不知道为什么给我打出三个公司的董事长。三个公司董事长就什么事都做不了了。”左晖称,他给自己做了个定位,将越来越以投资人的身份做事情。

  但他的同行未必这么看,“左晖在All in贝壳!”卢航说。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请添加微信18514460011

  

  推荐关注砺石商业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