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0

58前途凶险 | 砺石荐读

[复制链接]

717

主题

0

回帖

234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45
发表于 2018-12-16 21: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砺石导言

  为什么成立13年,58一直没能摆脱虚假信息的质疑?从黄页发展起来的“分类信息网站”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是否还能走通?在完成合并赶集实现一家独大后,58同城是否正在面临更大的危机?

  吴倩男  |  作者

  虎嗅APP |  来源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围观了58同城CEO姚劲波的微博。

  他最近的一次更新是10月9日,发了一条58同城二手车业务的推广文。这条微博下面有64个回复,一半是举报在58同城上被骗的,一半是喊话不要再打推销电话的,还有零散几条卖域名的、求投资的、求职的。

  “虚假信息”已经成为58同城的一个标签。

  以“58同城”和“骗子”为关键词,在百度上得到的搜索结果是506万个。

  澎湃新闻做过一个更细致的检索。他们在中国裁判文书上搜索,搜到60起通过58同城、赶集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诈骗案例,超过5500名被害人受骗。诈骗金额最高的一份判例中,受害者2000余人,被骗中介费共计6270万元。

  于是有自媒体直指58同城是“互联网毒瘤之一”,称“这个‘假’名在外的网站却依旧屹立不倒,几乎从未受到过全民舆论和社会指责,这才是‘神奇’之处。”

  这篇文章无意去辨别58同城上的真真假假,而是想探究,为什么成立13年,58一直没能摆脱虚假信息的质疑?从黄页发展起来的“分类信息网站”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是否还能走通?在完成合并赶集实现一家独大后,58同城是否正在面临更大的危机?

  1

  原罪

  开始有媒体关注到58的虚假信息问题是在2011年。这一年,包括新京报、广州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多起相似的案例:

  求职者在58上寻找职位信息,面试通过后被以文本费、押金、培训费等各种名目缴纳费用。或者,求租着在58上寻找房源,见面后房东变黑中介,扣掉押金。

  七八年过去,这套行骗手段并没有改变,在微博上、知乎问答上,类似的被骗经历仍旧有大量网友在讲述。

  这显然与姚劲波的初衷背道而驰。

  58同城的诞生源自姚劲波一次租房被骗经历。他多次向媒体讲述这段2000年初来北京的租房经历:“北太平庄边上一个房屋中介,我给他交了1200块中介费,他带我看了一次房子后就再也不找我了。我让他退钱,结果这个中介说好的,你把收据给我,他居然拿到收据就当着我面撕了。然后说你等一下,他就上楼去了,然后就没有任何人理我了,我也没有任何证据,因为那张纸已经被他撕掉了。”

  “我当时就想应该有一个网站,能够把房东和租客直接联系起来。”

  这正是中国互联网第一波热潮兴起之时。新浪、搜狐、网易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马云秘密创立淘宝,马化腾挡住了微软MSN的攻势,还收购了张小龙的Foxmail。

  而姚劲波要做的是做一个中国版的Craigslist。

  Craigslist是美国互联网的异类,它成立于1995年,集合各种招聘、租房、二手物品交换等信息。全公司常年维持在30个员工,主要做的就是辨别虚假信息、处理用户投诉。

  但Craigslist模式在中国行不通。Craigslist面对的是一个成熟的互联网市场,美国的小业主们知道要到Craigslist上注册、发布信息。并且由于美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备,Craigslist对于不良信息的监控压力较弱。

  Craigslist的中国学徒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便是谁来发信息。2005年左右,中国互联网用户突破1亿人,互联网渗透率不足10%,网民大多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白领阶层。要招工的餐馆小老板们,出租房子的小中介们显然不在其中。

  经过几年摸索,58同城意识到自己是个向小商家们提供营销服务的广告平台。客户支付能力弱,但数量大。

  2008年,58同城推出会员产品,购买会员的小商家可以在58上获得商家认证、建站工具、优先发帖和刷新等。为推广会员服务,58同城大规模搭建销售团队,连开十几家分公司,销售人员短时间内暴增至2000多人。小商家们不知道互联网怎么用?没关系,58还在天津建了客服中心,帮会员发帖。

  2013年之前,会员服务是58同城增长最快的业务。该业务在2010年贡献344万美元营收,占58同城总收入的32.2%,到2013年上半年时就已经超过了3546万美元,占总收入比例升至60%。

  会员数量的猛增,导致小商户发帖数猛增,审核上的缺位使得2011年出现了58同城第一个舆论危机(本文开头提到的)。

  为什么2013年是个另一个重要节点?因为在2013年年初,58同城推出了竞价推广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会员不断增多,那发帖顺序如何排名?谁出价高,谁排在前面。这是58同城上市前的又一重要商业化探索。这带动了58同城在线推广业务的二次增长,2013年上半年,在线推广业务的增速超过会付费会员收入。

  目前,58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就是这两部分:付费会员收入,在线推广费用。从58同城的上半年年报来看,在线推广产品作为58同城的第一大业务,营收21.87亿元,同比增长42.3%;第二大业务会员服务贡献了11.67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1.1%。

  58的收入与会员数和发布的信息数强关联。会员数越多,发布的信息数量越多,58的收入就越高。

  这一商业模式形成了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在房地产业务上,为了吸引C端用户,房产经纪发布虚假房源,或者重复发布房源,已经成为行业里常规的操作手段。

  当58同城宣称要做真房源时,21世纪不动产总裁卢航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了一句:“比如整个北京只有10万套在售房源,58上面放了100万套,现在全搞真房源,它的收入可能起码减一半,这是58要做的取舍。”

  58同城的商业模式决定了难以从根本上堵住信息筛选的漏洞,这也是12年来,58同城虚假信息屡治不愈的关键。

  2

  对手

  我们还记得6月份的那次反贝壳结盟。

  58集团和安居客联合了我爱我家集团、中原地产、21世纪不动产、万科二手房物业、麦田房产等房产中介,发起了“双核保真·以誓筑势”全行业真房源誓约大会。

  大会上,姚劲波说:“有的公司希望这个行业里的公司全死掉,只有我活着,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直指链家推出的贝壳找房。

  今年4月,链家终于上线“贝壳”,透露了它的平台野心。这个全新的平台,要开放自己的房源数据库以及经纪人合作网络ACN(Agent Cooperate Network,经纪人合作网络,链家将从找房到找客再到促成交易等各个环节细化拆分,每一个体系内的贡献者都能获得收益,如房源录入方、房源维护人、客源方、撮合成交等不同角色度能获得约定比例的收益,从而形成一个合作网)。一个是链家的底层数据,另一个是链家的方法论。相当于贝壳想打造一个中国版MLS平台(美国房地产中介共用的买卖数据库),即共享房源,也在输出行业流程和规范。

  发布会当天,链家CEO左晖发了一条朋友圈:“此时的北京,乌云密布。有会解天象的吗?”姚劲波在下面回复:“相由心生,我看到的是阳光明媚。”左晖又回应:“打雷应该是又有人赌咒发誓了。”

  两家从合作关系转向了敌对关系,并且将矛盾摆在了明面上。

  为何姚劲波如此大动肝火?原因在于贝壳动了58最大的那块蛋糕,甚至可能动摇它的根基。58同城最赚钱的业务在房产和招聘,房产业务约占58集团收入四成,招聘约占三成。

  长久以来,房产经纪行业的常规玩法是,58同城等互联网公司利用流量优势充当平台,链家、我爱我家等房产中介购买端口,在58平台上发布房产信息。

  而贝壳在打破这个常规,欲取代互联网公司扮演这个平台的角色。贝壳CEO彭永东说,贝壳要吸引全行业的房产经纪与经纪公司入驻,而链家只是入驻贝壳平台上的经纪品牌之一。

  对比58与贝壳模式。58同城作为房产经纪公司的服务商,和没有竞争关系。但这一模式,一方面导致它受制于房产经纪公司。今年2月份,58同城安居客宣布上调端口费30%-50%,引发了包括我爱我家、链家、麦田在内的中介联盟的联手抵制。中介公司们用下架旗下所有房源作威胁,来对抗58同城安居客通过流量垄断来收割房产经纪公司的利润。

  另一方面也如上文所述,难以消除虚假信息。

  而贝壳模式无疑戳了58的痛处。贝壳的利器便是从链家继承来的“楼盘字典”,一套投资6亿元,用时10年积累下来的房屋信息大数据库,记录真实房屋数超过1亿套,覆盖中国135座城市的25万个小区。

  但贝壳的问题是,是否会有其他房产经纪买账。“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平台,如果一家自称是平台的企业,既做线上,又做线下,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在商业伦理上和操作逻辑上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我爱我家集团董事长兼CEO谢勇曾如此质疑贝壳。

  在这里,我们不去判断贝壳是否能够成功取代58同城,只是从行业竞争来看,58同城的对手已经从赶集网、安居客等依赖流量成长起来的黄页时代的互联网公司,转变为新巨头。除贝壳外,同样掘金于本地生活领域的美团,也是58的对手,美团的“生活服务”频道涵盖了58除房产、招聘、二手之外的项目,比如维修、家政、开锁等。而阿里旗下的闲鱼则对58的二手业务造成冲击。

  此前,58对于竞争对手的管用做法是收购。2015年,先后收购安居客、赶集网、中华英才网。但当下,这个手法已经失灵。在更为严峻的竞争态势下,58凶险。

  3

  出路

  虎嗅作者王新宇在采访姚劲波时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关于为什么58同城基于本地化生活服务,只做类似分类信息之类的浅度信息。姚劲波的回答是:“这就是我们的护城河。”

  现在来看,58不是不想做,而是很难做。

  58模式的弊端在于,只涉及到信息没能深入交易形成闭环。对此,58内部是有感知的。在58同城上市之初,姚劲波就表示,未来58同城的商业模式会朝着闭环发展,实现从信息发布,到交易达成全过程,这将是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

  为形成闭环,2011年58同城推出过团购,2012年在二手3C数码版块引入了支付宝进行在线支付交易,后来也尝试用大众点评的方式解决信息质量,但由于本地信息服务的类目繁杂、内容繁多,最后都不了了之。

  2014年,O2O概念大火。从2014年底至2015年中,国内拿到A轮融资的社区O2O项目有1000多个,拿到B轮的有200多个。O2O成了一个创业者、资本、媒体等扎堆的狂欢盛宴。58也在这个时候做了押注。

  O2O确实与58业务十分切合,一方面它贴合58同城原本就有的家政、维修、代驾等本地生活业务,似乎每一个细分拆出来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角兽,另一方面,线上支付线下消费的模式能够使得58形成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闭环。

  于是,在那一时期,58同城成立了以首席战略官陈小华牵头的创新和投资部门。一方面尝试一些能与现有业务结合的创新产品,另外一方面也在O2O寻找一些能进行资源整合共享的创业公司进行投资。

  58在O2O上来势汹汹。58到家,上线半年,仅保洁一项就超过中国最大家政公司10年的交易量。并连投美到家、点到按摩、58月嫂、呱呱洗车等十余个O2O项目,“我们应该算是O2O投资最活跃的TOP3,抢了红杉和经纬不少项目。”陈小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姚劲波对58到家寄予极高的期望,“我们在构建一个以居家场景为核心的上门服务体系,由58到家的平台直接连接劳动者和用户,并定义服务流程和价格。”

  这一点从58到家的名字上也能看出来,谈及为什么不叫58同城到家而是58到家,陈小华说:“我们的想法是,它将来会比58同城更大。”“我们的目标是未来给1000万人直接发工资。我们希望如果有一天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敲钟的都是钟点工和搬家师傅。我们一定要成为那个领域的百亿美金公司,改变一代人的生活。”

  2015年10月,58到家宣布获得融资金额为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全球投资巨头KKR和平安创投。此次融资后,58到家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

  但这也是58到家公布的最后一次融资。2016年资本寒冬到来,O2O创业公司尸横遍野,诸如上门按摩、健身、洗车等O2O需求一度被认为是伪需求。58到家也变得低调起来。

  除O2O模式本身之外,回顾58在O2O上的做法,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的广告+流量那一套打法。刚拿完融资后,58到家拿出3亿美元做品牌推广,签下黄晓明、Angelababy夫妇成为公司品牌。

  拿钱砸广告然后转化流量的打法,此前在和赶集的较量中,使58大获全胜。但在互联网下半场,随着人口红利见顶,单纯的花钱买流量失灵。为流量而流量变得没有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精准投放,提高用户转化。

  从目前来看,58同城继续在做垂直领域拆分的路子,试进行转型。

  除58到家外,58同城拆出来的垂直项目还有转转、58速运、招才猫招聘、斗米兼职、好租、58快拍、58甲妆、58学车、58配配、58钱柜、屋米合租、帮帮、番茄快点、货车之家、58月嫂、58家政等等。而拿到融资的除58到家外,还有转转、58速运、斗米兼职。

  所以,到最后,58是要把自己拆成一个投资公司么?从目前看,除了这条路也别无它法。

  投稿、约稿、管理内训与咨询合作,敬请联系:

  18514460011(微信同),刘娜女士

  ·   精  ·   品·   课·   程·  推  ·   荐  ·


  《商业模式设计与商业计划书编制》

  《商业模式设计与商业计划书编制》是砺石咨询、砺石商业评论创始人刘学辉先生精心为创业者与企业中高管打造的一门线上课程 ,只需199元,即可在10月29日晚8:00收听网络直播并享受无限次课程回放。所有课程学员还可免费加入砺石商业学习社群,与创业者一起学习创业,了解课程详情及报名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申请加入砺石商业学习社群,请添加砺石小秘书微信(lishixiaomishu)。


  长按关注砺石商业评论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课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